第589章 建安十四年大事记
孔融并不愿意干出使这种活。 确切地说,他从来就没有喜欢过。 如果条件具备,他更愿意像吴匡那样,跟着张绣一起去攻城掠地,对付曹贼。 可是。 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每次需要有人干出使的活时,大家第一个就会想到他。 曹操在许都的时候就是这样。 曹操不在许都的时候还是这样! 自己又不是张仪、苏秦,凭什么自己就成了跑腿专业户呢? 所以此时此刻,当他看到张绣的时候,多年压抑的情感暴发,再也忍耐不住。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此时此刻,身高八尺有余,身强体壮,作为孔子后人又擅长以理服人的孔融终究还是泪流满面。 于是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可以说是跟另一位一直都在从事卧底事业的纪灵的遭遇有异曲同工之处。 对此张绣也有些无奈。 只是对于这件事情,他也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毕竟派人的又不是自己,对吧? 所以他眼下也只能好好安慰孔融一番。 随后,张绣也从他那里得到了刘协对于自己在赤壁战果的肯定。 当然里时过境迁,如今这份肯定已经没什么卵用了。 原本刘协还想让孔融顺便问问曹操的真正下落呢。 当然现在也是没有必要了。 随后张绣就表达了对刘协的感谢,并且表示自己会以此次战果为契机,再接再厉,争取早日将曹贼赶下台去,还世间一个朗朗乾坤! 孔融听闻此言,再次激动的泪流满面。 并且顺势提出愿意就此留在张绣身旁,为大汉骠骑将军办事。 张绣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理由还是那一个。 孔融在许都能够发挥的作用远胜于留在自己身旁。 张绣可以没有孔北海,但天子不能没有孔文举啊! 孔融饱含热泪,最终还是带着张绣的期许踏上了归程。 建安十四年初,在前一年的赤壁大战中失利的曹操命不该绝。 其谋士团队核心人物郭嘉愿以自身作为交换条件,换张绣放曹操一条生路。 张绣思虑再三,最终同意了郭嘉的建议。 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让曹操舍弃了荀攸、徐晃、于禁三人。 曹操没有丝毫犹豫,同意了这场以一换四的交易。 张绣在得到这二文二武良臣之后,倒是说话算话,下令庞统和典韦带着曹操返回北方。 然而这表面上是护送,实则是故意拖延时日,好为自己入蜀争取时间。 三月,张绣命刚刚投降的徐晃、于禁二人假扮曹操兵马猛攻汉中,迫使汉中张鲁将目标转移至西川。 随后先一步入蜀的赵云、诸葛亮、吴匡等人和早就有心反水的张松、法正、孟达、吴家达成协议,依靠他们说服刘璋,使刘璋主动邀请张绣入川。 诸葛亮又献计使除张张绣师兄张任之外的西川三将对张绣下手,使张绣占据大义名分,趁着这个机会反制刘璋,成功拿下西川。 在此期间,原本在河北之战以后安分了很久的骷髅王袁术自以为觑到机会,不远千里出兵扬州,意图拿下庐江,从而再度复刻自己当年的辉煌。 然而他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直接被郭嘉抓住机会,设下连环计。 不但在庐江城大败,就连自己也是被生擒到了南阳,得到了一个惨淡的下场。 至于早就卧底在袁术身旁十年的纪灵则是趁着这个机会脱身,假意救出曹操,开始新一轮卧底计划。 与此同时,还设下双管齐下、两路分兵之计,说服凉州韩遂、马超趁着曹操尚未归来,起兵攻打长安。 再以赵云假称张鲁兵马佯攻葭萌关,造成西川被张鲁起兵攻伐假象,被迫自卫反击。 七月,渭南之战和汉中之战先后打响。 双方在各自战场均陷入数月之久的僵持状态。 但张绣最终更快一步,派出双黄老将南度汉水、另辟蹊径,攻破天荡山、定军山,迫使汉中张鲁提前投降,娶其女张琪瑛,得汉中。 被纪灵救回的曹操亦得异人相助,在渭南战场上先败后胜,最终以反间计大破关中联军,成功平定凉州。 至冬月,汉中之战和渭南之战先后结束。 曾在天下诸侯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凉州韩遂、马超和汉中张鲁的势力分别被曹操、张绣二人兼并。 加上江东小霸王孙策,天下三分之势终成。 史称,三足鼎立。 原本天下人都以为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已经足够惊心动魄。 却不料就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月,眼见建安十四年就要过去的时候,一件让全天下人都陷入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渭南之战结束以后,曹操并没有直接返回邺城,而是班师回朝。 为了表彰曹操平定关中之乱的功劳,汉帝刘协在极为不甘心的情况下,还是给了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如同昔日的丞相萧何一般。 按说此时的曹操已经是位极人臣。 然而他却并不满意,想要再进一步,超越萧何。 当然,到了他这种位置,有些话是不用自己开口的。 于是平时并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长史董昭就跳了出来,直接在朝会上抛出了一个大胆的议题——拜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此言一出,顿时便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的理由倒是很简单: “自古以来,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虽周公、吕望,莫可及也。 栉(zhì)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岂可与诸臣宰同列乎? 故丞相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此岂天下所望哉!” 一句话概率起来就是,曹操立下的功劳太大,单单一个丞相已经不能彰显他的功绩,必须要拜国公、加九锡。 东汉原本不设丞相,结果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取消三公,重设丞相,这已经让他的地位凌驾百官之上。 如今董昭此言一出,显然是要让曹操的地位更进一步。 至于打的什么心思,明眼人已经都能看出来了。 魏公的封号已经足够尊贵了。 毕竟东汉连丞相都没有,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爵。 曹操一旦加封魏公,那就又一次拿下了一个第一。 但九锡的意义却更加重大。 所谓九锡,指的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这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jù)鬯(chàng),最早的记载见于《礼记》。 其中大多数内容都比较容易理解,唯独乐县、纳陛、秬鬯需要单独说明。 乐县是指定音、校音器具。 纳陛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就如同贵宾专用通道一般。 秬鬯则是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有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 九锡的由来已久。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天子赐给他弓矢和车马,使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击败楚国后,周天子赐给他弓矢、车马、秬鬯、珪瓒,让其紧随齐桓公之后,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人。 这种赏赐,表示的是周天子对他们霸主身份的认可,也意味着他们可以代表天子征讨不服。 但这还不是完整的九锡。 当初皇权最盛的汉武帝,也曾经议论过九锡之礼。 但也仅仅只是讨论,并没有付诸实践。 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接受了完整九锡的人不是旁人,正是王莽。 王莽大名鼎鼎,就不用多做介绍。 关键在于,王莽在加九锡以后不久,便废除汉室建立了新朝。 有了这件事情,九锡难免就成为了权臣篡位的先声。 所以一听董昭建议曹操封魏公,且加九锡,再看曹操并没有立刻喝斥,不禁心中了然。 看似进言的是董昭,这其实就是曹操自己的意思。 所以哪怕知道曹操已经有了别样的心思,在这种时候,依旧没有人跳出来反对。 看着这一幕的刘协不禁心中一凉。 一股凄凉之意自他心中油然而生。 满朝文武为何一言不发? 这、这还是朕的天下吗? 就在刘协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变成了绝望的时候。 终于有一个铁头娃站了出来。 “不可!” 说话的正是曹操此时最为仰仗的谋士,侍中荀彧。 这段时间曹操来了许都,原本在邺城的他自然是要跟过来。 他的好兄弟荀谌看到荀彧面露不愉之色,心中就是咯噔一声。 当看到荀彧迈步向前的时候,更是急急伸手去拉,不曾想依旧还是晚了一步。 完了! 荀谌无奈地闭上了双眼。 只听耳中荀彧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传来: “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闻言,不由勃然变色。 他其实已经想到过荀彧会反对自己称魏公。 所以劝进的这件事情他才没有交给荀彧,而是改由董昭在这个场合提起。 曹操自是深谙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道理。 所以他原本的打算就是在这个公开场合提出此事,只要没有人阻止,那封魏公、加九锡的事情自然是顺理成章了。 即便有人阻止,那么他也会将这些人一一记下,等回过头来再秋后算账。 万万没想到,自己极为信任的荀彧竟然会这么不给面子,当着皇帝和群臣的面公然反对自己。 这让他这张老脸往哪里搁? 此时此刻,曹操既是后悔,又是愤怒。 后悔的是没有提前跟荀彧通个气。 毕竟关于这件事情荀攸早就已经通过纪灵提醒过了他。 可他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愤怒的自然是荀彧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终究还是一条喂不熟的狼。 因为荀彧的反对,这件事情就此搁置。 曹操自是心有不平,等离朝之后便私下找到荀彧,询问他是什么意思。 荀彧也十分光棍,直接明确表示,你曹操可以当权臣,但绝不能篡位! 周公,可以。 王莽,不行! 否则我荀彧第一个不答应。 得到了荀彧的明确表态,曹操什么话都没有说。 就在众人以为这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的时候。 三日之后的大朝会,董昭再次上表提及此事。 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之前那次没有出声,甚至是明显反对的人在这一次都纷纷站了出来,帮着荀彧开始说话。 当看到这一次的阵势以后,荀彧便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阻挡曹操的步伐了。 果然,当他和上次一样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众人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与他辩驳起来。 荀彧固然是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可他一个人再厉害又怎么比得上一群人? 好虎还架不住一群狼呢! 结果势单力薄的他只能在朝堂之上单打独斗,那单薄的身影便如同一个孤勇者一般,看上去格外凄凉。 期间他几次曾向着自己的兄弟荀谌投之以求助的目光。 然而荀谌却视若不见。 开什么玩笑,曹操这边不加速,张绣那么怎么发力? 他还巴不得曹操直接跳过这一步,直接封王呢! 原本这个孤勇者的角色就不应该是由你来承担啊,兄弟! 如今你这样一搞,反倒是要让吾来费心思保你一命了! 荀谌对于曹操这个人的理解不下于荀彧,他十分清楚,在经过这两次以后,曹操恐怕已经对荀彧起了杀心。 假以时日,他必害之! 最终,董昭以一句“岂可以一人而阻众望”的理由成功“说服”荀彧,遂上表请尊操为魏公,加九锡。 荀彧见状,只能无奈退下,同时情不自禁深深叹了一口气: “吾不想今日见此事!” 正如荀攸、荀谌所料的那样。 这一句话,终究是让曹操和荀彧这一对原本相处了数十年,亦师亦友的一对主臣关系产生一条再也无法弥合的巨大裂缝。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建安十四年的最后一个月,汉帝刘协下诏,对曹操渭南之战的功绩大为褒奖。 声称“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guó)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随后便依照群臣之意,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 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至此,曹操终于在声望上全面压倒了张绣和孙策,成为三足鼎立势力中实力、名望、地位遥遥领先的那一个。 消息传出,举世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