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回馈社会、回馈人民,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杨家敏的文笔很好,作品情感细腻…… 苏暖低头看完一章,直点头,“小敏呀,你进步很多了。” “这应该就是你的第一部小说吧?” “嗯嗯。” “看着文字风格很成熟,不像是第一次写一样。” 杨家敏笑了笑,没解释,其实她一直有一个写小说的梦,这个小说早在她心里描绘了无数遍,只不过她以前没能力写下来,后来经过苏老师的指导,写作水平提上去,她还在报纸发表过文章,得到了一些自信,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决定开始写下自已的第一部小说。 苏暖花了两天才把杨家敏的小说看完,给她做了一个完整而详细的修改意见,之后又陆陆续续指导杨家敏做了几次修改,在暑假里结束前两天,苏暖帮忙将她的小说寄给百姓日报编辑部,并且为她的小说写了一份推荐信。 宁华妮为此还给苏暖送来了一只大西瓜,苏暖没全收下,切了半只,剩下半只给宁华妮带回去。 韩维先啃着甜甜的西瓜的时候,感慨道:“小暖姐,你好不容易才有时间休息,在这个期间一直有人来请教你问题,你每次都不厌其烦帮助他们,牺牲了你自已的个人时间,我真的是我见过最伟大的人。” 苏暖噗嗤笑了,“我没有你说得那么好。” “我帮忙别人的时候,是挑人教的,有慧根的,我就会教得仔细一点,没那么聪慧的,我就教得简单一点。” 韩维先不是这样认为的,“只要你帮了别人,就会占据你的个人时间。” “而且你现在又不是他们的老师。” “你没有义务帮他们的。” 苏暖点头,“我是没义务帮他们,但他们或许需要我的帮忙呢。” “当自已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考虑是就不仅仅是个人。” “回馈社会、回馈人民,才能让自已走得更远。” 现在的韩维先还不能理解苏暖的话,或许有一天他能够理解的。 …… 次日,韩维先背着重重的行囊回校了。 苏暖叮嘱他,上大学也要好好学习,把专业知识给学好、学透了,别学成半桶水,到时候出来社会工作祸害企业和百姓。 还告诉他,不要沉迷于恋爱,谈恋爱那玩意刚开始是新奇,实际上还是搞事业来得香,男人只要有事业,不担心没女人。 韩维先一脸懵逼上了火车,小暖姐是怎么知道他在谈恋爱的? 他记得他要上大学的时候,他父母就叮嘱他要在学校里面找个好对象。 学校的对象至少都是个大学生,普通人家哪能随随便便出个女大学生,韩维先明白父母的意思,在学校能找个城里媳妇。 而他确实和一个城里的女孩谈了恋爱,那些头绳就是他女朋友帮忙挑的。 韩维先后知后觉,难道是头绳出卖了他? 韩维先在感叹苏暖聪明之外,还觉得自已挺傻的,这都被看了出来! 苏暖目送韩维先乘坐的火车离开,正打算回去,就看见一个扒手从一位姑娘身上拿了什么出来,他拿完撒腿就跑! 苏暖想都没想,大声道:“站住!” “有小偷!” 姑娘听见“有小偷”,下意识就检查一遍自已的口袋,她的介绍信和钱票都不见了! 小姑娘急得要哭了! 跟着苏暖的后面追了过来。 前面的苏暖速度很快,她一边跑,一边脱鞋,捡起自已的鞋子朝小偷后脑勺就是一砸,把人给砸懵了! 两个火车站巡警眼疾手快抓住了对方,从他手中拿了东西回来。 整个过程不过两分钟! 姑娘检查了两遍东西,没少,刚刚好。 “谢谢你们!” 她尤其要感谢的就是苏暖,如果不是苏暖,她都没发现自已不见了东西。 她想了想,拿了一块钱塞给苏暖,苏暖不要。 姑娘要坐的火车还没来,就自然而然和苏暖说起了她的故事。 她是下乡的知青,考上了家乡的大学。 去年第一次恢复高考,她就去参加了,可惜名落孙山。 她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弟弟,哥哥是家里人用钱托关系买到了工作,不用下乡。 她弟弟比她小一岁,她母亲办理退休,把工作让给了弟弟,弟弟也不用下乡。 她知道靠家里人,她这辈子是很难再回家的。 所以当她得知恢复高考后,她开始四处借资料复习。 她很努力,每天天微亮就起床,拿着书本在外面背。 晚上也是睡得最晚的那个。 他们知青院就只有她一个知青考上了大学。 苏暖问她,“你会记恨你父母,他们更加偏爱你哥哥和弟弟吗?” 知青想了想,摇头,“一开始我吃不了苦,是恨的。” “现在我不恨了,我考上了老家最好的大学,等我毕业之后,我的工作一定不会比哥哥和弟弟的工作差。” “如果没有下乡这段经历,我应该考不上大学。” “我以前就不爱学习。” “后来是为了回城才拼了命去学。” 临走前,苏暖又打听了她以前下乡的地方和老家在哪个城市,才发现对方和李甜甜是同一个大队的。 而且巧合的是,她就是江城人,是宋春风的老乡! “我男人就是江城的。”苏暖惊讶道。 “真的吗?” “我们在雨花区。” “我认识那个地方。”苏暖应道。 姑娘说了一个大概的地址,火车来了,她匆匆忙忙和苏暖告了别,上了车才发现彼此都不知道彼此叫什么。 苏暖从火车站回来后,思考了两天,决定写一个关于高考的题材小说。 她打算写好几个主人公的故事。 于是苏暖骑着自行车去各地搜罗信息,和那些参加过高考的人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路程。 她还让百姓日报的主编给她弄一个工作证,找了机会去大学里面采访这两年参加过高考的大学生。 她的采访对象很明确,下乡知青、农民之子 女,城市职工儿女。 不同的代表就形成不同的故事。 她希望自已的作品能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字直观了解高考对于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