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灯笼小是小了些,但也算是百花之一吧?” 孟显不说话了,只默默地将孟蕴手边的绳索接过来,让孟蕴能腾出双手来编制、固定灯笼模型。 孟蕴也不跟他客气。 或者说,正是有了孟显的帮忙,孟蕴总算不那么手忙脚乱了。 做小灯笼其实并不比做大灯笼来得容易,幸好孟蕴的手还算灵巧。 好一番折腾以后,形制古拙、巴掌大小的袖珍灯笼模型便躺在了孟蕴的膝上。更关键的是…… 孟昭、孟彰已经回转过来了。 “这么小?”孟昭看着,也有些惊讶。 孟彰的目光在孟蕴面上和那灯笼模型两边徘徊。 “阿姐,”他问,“你制的这真是瓮灯,而不是碗灯?” 孟蕴那灯笼模型的开口极大,几乎与底盘等同。与其说孟蕴制的是瓮灯,还真不如说是碗灯。 “你看出来了?”孟蕴并不生气,甚至还笑得很开心,“不错,我制的虽然是瓮灯,但也是碗灯。” “瓮不就是被放大的碗么?一样的。” 一样的?哪里一样了?! 碗和瓮,差远了好不好?! 但更让孟昭和孟显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一句话居然出自孟蕴之口。 孟蕴! 他们精细养在家中、色色都无比讲究的妹妹。 相比起满眼陌生看着孟蕴的孟昭和孟显,孟彰却是最快接受孟蕴说法的那一个。 “确实差不多。”孟彰说,又笑着问孟蕴,“阿姐这回是真的要定下来了?” 孟蕴说:“嗯,定下来了。” 孟彰再问:“不改了?” 孟蕴也继续回答他:“不改了。” 他们两人这一问一答之间,孟昭和孟显也明白了些什么。 他们渐渐收敛了面上眼底的异色,一时看看孟蕴手中的那个灯笼模型,一时又看看孟彰摆在大条案处的那舟灯模型和纸画,甚至还有孟昭那个宫灯架子。 借着身体的遮掩,孟显小小地拉了拉孟昭的衣袖。 迎着孟昭看过来的视线,孟显传音问:“大兄,你要不要换一个?” 见孟昭沉默,孟显又补了一句:“还来得及。” 是来得及,但,也没有必要。 孟昭倏然一笑,也给孟显传音回话:“不必。” 他说:“这灯已经在我心里了。不,不对,它一直都在那里。” 孟显这下是真的全都想明白了。 他才刚抬眼就对上孟昭投过来的带笑的视线:“阿显,你的灯笼可有了?” “有了。”孟显也是忽然一笑,“它也是一直都在那里。” 孟昭点头,和同样看过来的孟蕴、孟彰三人目光一碰:“可要我们帮忙?” “虽然会很简单,”孟显笑着说,“但如果你们得空,那当然是最好的。” 孟彰看看他们,又看看那些都是半成品的灯笼:“这灯是要放出去的,也没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孟昭、孟显和孟蕴齐声回答他,“今日这灯是放出去了,但那不是为了祈福才放的么?何况,它原就一直都在,不是吗?” 孟彰不说话了。 孟显和孟昭带了他簇拥着孟蕴往大条案那处去。 一面走,孟显还不忘问孟蕴:“你这瓮灯模型是有了,那灯画呢?灯画可有主意了?” “当然。”孟蕴没有任何犹豫回答他。 孟显好奇起来:“那你打算在这上面画些什么?” 孟彰的目光重又抬起,定睛凝望着孟蕴。 孟蕴回答说:“我打算贴一张泼墨画。” “泼墨画?” 虽然说这灯画不太合符孟蕴小娘子的爱好,但仔细想一想,却也真的很合符孟蕴的性情。 尤其是在经历孟蕴的灯笼从他们原本所猜想的花灯到瓮灯再到碗灯的变化以后,孟昭和孟显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大了些。 “也不错。”孟昭甚至道,“跟你这灯盏的古拙式样很配。” 孟蕴唇角高高扬起,终于又显出了十二分的世族嫡支女郎的骄傲。 “我也觉得那样会很适合。” 来到大条案旁,孟蕴直接将手中的灯笼模型往侧旁一放,左手捞住宽大袍袖,右手抄起了一根不大不小的毫笔。 泼墨画对于挥墨的毫笔要求比较严格,原本是该挑着大毫用的,但因为孟蕴制作的灯笼模型比较袖珍的缘故,正常规格的毫笔反倒正合适。 孟彰往边上一站,径自取了砚台来,拿着墨条来研磨,不时还往砚台里加些水。 孟蕴原还想着要把控把控墨汁的浓淡,但等她打眼往砚台里磨出的墨汁看了一眼后,她便直接改了话音。 “阿彰,就劳烦你了。” 浓淡正是适宜,完全不需要孟蕴开口,显见孟彰很明白孟蕴想要的墨色到底是怎么样的。 孟彰随意点头:“阿姐,你画吧。” 孟蕴果真就端正了脸色,自个儿拿纸刀裁出合适大小摆放在身前。 笔毫蘸墨,时快时慢转过画纸。 第431章 快时轻快,慢时沉重。 轻重缓急皆有笔法,就像那喜怒哀乐都合着墨入了水里。 即便孟昭和孟显早有心理准备,看到随着孟蕴挥毫映照在眼底心上的莫名感觉,也不觉在心底倒抽了一口凉气。 他们看了看专心在一方小小画纸上挥毫的小娘子,又看看那站立在侧旁低垂眉眼认真磨墨的小郎君,不自觉地对视了一眼。 他们家这妹妹和幼弟啊,真真是厉害。倒是他们俩当人兄长的,差了…… 孟蕴的泼墨画画得用心却不曾花费她太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