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去世了,对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噩耗。 但同时,对于苏联的战略部署而言,是一个危险信息。 在1929年的时候,葛兰西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关于因脑血管而昏倒的事例。 随着意大利统一,葛兰西成为总理之后,葛兰西才获得了意大利最高级别的医疗养护。 根据医生的说法,只要葛兰西不要保持长时间的高压,就能缓解病情。 然而,随着意大利的第二次五年计划开始时,葛兰西的工作量就更大了。 久而久之,葛兰西的病情开始加重,然后在德奥合并的前一天,他最终还是病倒在床上,第二天便因脑溢血而去世了。 他的去世,引得整个意大利上下震动。 人民为他哀悼,意大利gcd为他默哀,而与他关系最好的墨索里尼,则独自一人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待德奥合并的消息传来时,他才离开房间。 在他重新出现在众人视野时,映入他人眼中的,是一个双红尽是血丝,隐约有疯狂迹象的墨索里尼。 大部分人都认为,墨索里尼是累了。 但只有对他有着深刻了解的人才能知道,现在墨索里尼已经不受控制了。 很快,来自意大利的消息传来了,他们将会帮助捷克斯洛伐克,对抗nazi德国的入侵行为。 至于如何帮助,其实也很简单,对奥地利宣战。 “既然德奥合并了,那就是说,打奥地利等于打nazi德国。” 在会议中,他向政治局的人如此说道。 如若葛兰西在此,一定会劝阻他,因为这就等同于宣战,一旦宣战就没有回头路。 可惜葛兰西已经去世了。 边上则没有人敢反对墨索里尼,暂时接管了葛兰西工作的代理同志,正想提出异议,然后就听到墨索里尼的一番话。 “这不是商量,这是决定。” “可是……如果葛兰西总理在此的话,一定不会赞同的。” 听到这番话后,墨索里尼拍着桌子,大声反驳道。 “如果当念他赞同我对奥地利出兵,就不会出现现在的情况,如果当时玛利亚和约瑟夫都认同我对奥地利出兵的观点,就绝不会有现在的边境危机!” 一时间,会议室内没有人敢出声。 在苏联奥运会之前,墨索里尼就已经对奥地利有着图谋计划。 他认为,要让意大利变得安全,就应该让奥地利这个不稳定因素,直接染红。 到时候意大利与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塞尔维亚边境接壤,无论是商贸经济还是国家交流,都会十分方便。 但是,要让奥地利变红就必须通过战争的方式去实现。 葛兰西是拒绝的,所以墨索里尼只能在奥运会的时候,向约瑟夫和玛利亚提出这样的意见。 只要他们二人答应,即使葛兰西拒绝,意大利出兵也能获得苏联的支持。 但身为苏联书记的约瑟夫拒绝了,而玛利亚也委婉地表达出不同意见,最终对奥地利的出兵计划被迫搁置。 可现在的情况,却在从不按套路出牌的nazi德国手上,变得越发严峻。 现在不是意大利与匈牙利接壤,现在是与nazi德国接壤。 这样的边境危机,墨索里尼是绝不认可。 “只有出兵,用武力的方式解决掉眼前问题,意大利才能真正安全。” “我创立了法西斯,我知道它,了解它,明白它。” “侵略,破坏,野性,扩张,现在的nazi德国就是走出牢笼的野兽,如果我们像英法那样纵容,这头野兽迟早都会反噬我们。” “葛兰西他错了,我才是对的!” “跟野兽共舞,只有将其驯服你才有资格。” 最后,在墨索里尼的强令要求下,意大利开始走入战争。 巨大的军事准备下,nazi德国立即感受到威胁,而奥地利与意大利之间的边境,火药味迅速蔓延。 得知意大利进行着军事准备时,捷克斯洛伐克原本悬在半空的心,立马缓和了下来。 尽管nazi德国宣称,他们只是为了解放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民,可事实上他们的行为已经是入侵行为。 捷克斯洛伐克是亲苏的,可事实上他们在国际联盟里面也有一席之位。 如今被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立即做出两方面安排。 第一方面安排,捷克斯洛伐克将nazi德国的军事入侵,直接投诉到国际联盟那边去,然而英法却只表达了他们的‘高度关注’,却没有再做下一步举动。 第二方面安排,捷克斯洛伐克向苏联求助。 对于捷克斯洛伐克的援助请求,苏联很快就给出了回应。 而回应内容只有一个。 ‘支援。’ 当接斯洛伐克的援助请求落在参谋室时,约瑟夫和玛利亚便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但是,要如何支援则成为了一个问题。 苏联可不会向英国那样,走‘英国外交四步骤’。 说帮就肯定会帮,直接明了,不拐弯抹角。 为了讨论出如何作战,玛利亚直接把地图给摊开在桌面上。 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战略要地。 但很快,玛利亚就发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苏联要想支援德共和捷克斯洛伐克,最快且最节省的方式,就是之前的大铁路。 然而,不久之前波兰的天价过路费让这条铁路硬生生卡在了这里。 这样的无理由行为自然是受到了苏联的抵制,但抵制归抵制,实际行动要如何实施,却是一个技术活。 正当玛利亚苦于如何处理波兰时,约瑟夫把右手插进上衣,缓缓说道。 “我认为应当直接出兵,将波兰拿下来。” “出兵?”玛利亚眉头一紧,思索片刻后问道。 “出兵之后,你想怎么处理那些被俘虏的人?” “按照处理大地主和垄断资产阶级方式处理。” 玛利亚有些确定不了他所说的‘规定’是什么规定,因为关于处理大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法律上是没收财产,然后根据他们手上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命案,进行判决。 但问题是,到时候被俘虏的肯定不只有这些人。 玛利亚又追问一句。 “被俘虏的军官。知识分子和公务人员呢?” “直接处理掉,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波兰的高层全部都换一遍。” 听到这番话后,玛利亚立马回想起卡延惨案。 卡延惨案所屠杀的人群,多半是以波兰的政府官员和部分知识分子为主,尽管这是为了更好管控波兰,但事实上这就是一场屠杀。 虽说nazi那边也同样爆发了针对波兰犹太人的屠杀,但nazi这样做是不会有任何意外,而苏联这样做就有很大隐患。 本以为避免了妻子病逝和朋友惨死的命运后,约瑟夫会温和些许,可从肃反与对波兰的态度来看,约瑟夫只是没有那么不讲情面,他在针对外敌时,依旧会将自己的冷酷无情发挥到极致。 深吸了一口气,玛利亚以参谋长的身份,向约瑟夫提议道。 “杀人确实可以把问题者给除掉,可问题依旧残留在这里,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屠杀,到时候波兰只会更加仇恨我们,所以我认为可以实行其他措施。” 约瑟夫一听,眼眉轻挑,心中却对玛利亚的反应早有预料。 玛利亚所坚持的态度,确实很让约瑟夫佩服。 尽管在大肃反期间,她亲手给自己曾经的战友下了死刑判决,但只要没有严重到必须死刑的,玛利亚都会按照法律去判刑。 如若是放在自己手上,几乎是全杀了。 然后是针对国际态度上。 约瑟夫更倾向于以强硬的态度,让同盟国更加依靠苏联,甚至可以成为苏联的附庸。 他对西班牙共和政府就是这么操作。 但玛利亚不一样,她更倾向于不干涉他国内政。实现共同发展,尊重他国主权和他国的民族尊严。 所以在对待这些事情上,约瑟夫很敬佩她的一如既往,但这种态度只适合于和平时代,如若是在现在的这个乱世,只会让反动势力有机可乘。 所以约瑟夫在针对波兰的事情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那就是相对于‘全部处理到’而言,更加折中的方法,直接干涉波兰内政。 这种做法同样会让玛利亚不满,但最起码比最为激进的手段要温和了。 约瑟夫是了解她的,知道她的温和性格和处事风格。 尽管在国际外交上,玛利亚所表现出来的形象都是强硬且从不妥协,可她所做的都是以‘稳定’为主。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中,‘稳定’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 没有足够的资本,‘稳定’就不可能稳定,所以这个时代是约瑟夫的舞台。 他看着还在思考中的玛利亚,缓缓地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干涉。 “当年,我提出过对波兰的内部革命想法,尽管那时候条件不足导致无法实施,但我并没有就此放弃,对于华沙城内的波兰gcd,我一直都在资助。” “这一次,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掀起波兰内的革命运动。” “一旦波兰掀起内部革命,我们将能介入其中,然后以保护无产阶级的名义,将铁路的控制权拿回来。” 约瑟夫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最后再补充一句。 “危机情况之下,我们不能再犹豫,否则会有更多的人是在nazi手上。” 玛利亚沉吟片刻后,最终只能点头认可,但这个认可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避免屠杀,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去进行。 玛利亚的反应,果然没有出乎约瑟夫的预料。 如果先提出‘干涉波兰’,玛利亚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可如果自己提出‘处理掉所有人’,玛利亚就会选择折中方案。 约瑟夫微笑着点头。 “了然,了然。” ……………… 随着决议敲定,约瑟夫便开始着手于对波兰的问题。 这件事本来就是由约瑟夫亲手负责,无论是对波兰的谋划亦或是对波兰的渗透,他都做到了极致。 随着克格勃的成立,苏联的情报部门更加精锐,更为专业。 所以,在约瑟夫下达《波兰方案》后,潜伏在波兰内部的克格勃,立即联系上波兰的左翼派,波兰工人党。 自从波兰政府故意整出天价过路费后,波兰与四周围的社会主义国家贸易,出现了巨大落差。 波兰重新建国以来,便一直与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苏联进行贸易来往,而苏联则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贸易。 可是,波兰却用‘天价过路费’这把刀,亲手切断了与苏联之间的贸易,更不用说捷克斯洛伐克。 所以现在能与波兰直接贸易的,就只剩下东普鲁士,然而东普鲁士本身的体量就不大,几乎消化不了波兰内部的商品。 这就导致,现在的波兰工厂开始出现货物囤积的情况,工厂收益严重受损。 工厂受损后,工厂主自然会削减工资或者进行裁员,以便于节流。 随着这些举动措施的实施化,仅仅半周时间,就出现了大量的失业工人。 按照波兰政府的工人福利,失业工人都应该获得救助,可当失业率扩大化后,波兰政府又拒绝了这样的福利救助。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波兰政府立即向英法请求援助。 可问题是,英法距离波兰太远,而苏联距离波兰太近了,所以英国政府给了波兰一个建议。 “既然工人闹情绪,那就用其他手段平息工人情绪就行了。” 其实,英国政府的建议,是让波兰政府放低姿态,别与工人直接冲突。 可是波兰政府却理解成‘直接把工人给平息掉’。 当波兰政府一拍脑瓜子时,他们便出动了大量的警察,将闹事者全部毒打一顿抓入监牢。 而这,则成为了华沙大罢工的导火索。 当波兰工人党组织起大罢工的消息传到彼得格勒时,约瑟夫便意识到,属于苏联介入的机会到来了。 1939年2月事件,也称之为华沙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