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没有组织过农民革命吗? 有,而且很多。 然而,他们的农民革命都面临着失败,又或者已经完全性的失败了。 但唯独有一支力量,却在山区内发展壮大。 率领着这支农民力量的领导人,正是巴格特·辛格。 他原本是副领导人,但原本的农村soviet主席钱德拉,却在一次掩护作战中牺牲了。 这位农村soviet主席的牺牲,确实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甚至一度让农村soviet陷入解散边缘。 那时候的他们,面临着三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一个是路线问题,一个是军饷问题,另外一个则是军纪问题。 那时的印度soviet,正处于最激烈的斗争阶段,他们在各大城市都掀起了革命运动。 在苏联的武器装备支援下,印度soviet发挥出比原来时空中更具威力的革命斗争。 这个时空,印共还没有彻底分裂,而且因为没有大清洗的原因,印共还是保存着很大的一部分力量和影响力。 再加上这个时空的世界革命浪潮,并没有出现低潮期,在玛利亚和约瑟夫的主导下,更是陷入了最高峰的时刻。 正是如此,印度soviet所能获得的资源,那是更多更精良。 所以,在辛格等人走向其他路线时,印度soviet正处于最激烈的斗争时段。 在原主席战死后,农村soviet便召开会议,究竟是走哪条路线。 是继续走农村路线,亦或是回到印度soviet大本营,跟他们一同发起城市武装革命路线。 这场会议,辛格据理力争,虽说还是有不少领导人选择离开,但辛格还是争取到核心领导人和大部分力量。 然后就是军饷问题。 相较于印度soviet那时候的高光时刻,农村soviet是最落魄的时候。 由于缺乏苏联的支援,他们真的要发不起军饷,要多穷就有多穷。 恰逢这个时候,辛格的亚洲同学兼最亲密的朋友,给他寄来了一本书。 这本书上面有一串被翻译过来的中译英书名,翻译过来便是《古田会议细节内容》。 在接收到这本书的时候,辛格还不了解里面的细节内容。 他甚至因为部队内的纪律问题,把这本朋友寄过来的书籍给搁置在一旁。 这一搁置,就是三天。 待他第三天晚上睡不着时,回想起自己的这本书,然后在草席上翻过这本书籍。 这一翻,他便瞬间被这本书的内容给吸引了。 在这上面,赫然写着来自震旦苏区的内容,里面是细节俱全,甚至还记录了某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论内容。 但是,更让辛格为之在意,为之上心,为之失眠的,是里面有关于军队改革的内容。 虽说这本书的封面叫做《古田会议细节内容》,但里面并不只有古田会议的内容,还有着三湾改编的内容。 辛格用了一个晚上的内容,他还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细节,但他已经初步了解这里面所描绘的细节。 鸡鸣响起,晨光初现,辛格这才惊醒过来,原来自己彻夜未眠,可他却感觉不到丝毫疲倦。 因为,这本书里面的内容,给他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震撼性。 他感激自己的朋友,同时也震撼于这本书中所写的两位领导人的内容细节。 特别是那位委员主席,他那惊为天人的才华和智慧,让辛格收益颇丰。 他向身边的参谋说道。 “如若在有生之年中,我能有幸前往震旦,我必定要与这位导师见上一面,他是一位奇人,我甘愿拜其为师。” 抒发完自己对这位震旦导师的敬佩之情后,辛格便开始学习其中内容。 然后,他用了一周的时间去进行琢磨细研。 在与各领导进行商讨后,他们结合了印度的国情,稍微修改了一下这里面的内容。 虽说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但辛格还是搬用了很多内容。 精兵简政、支部建在连上还有军内民主,这三项他都进行了一定修改。 毕竟,印度国情与震旦国情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特别是宗教文化上,印度的复杂程度是远在震旦之上。 通过一个月时间,农村soviet实现了初步的军队改革。 精兵简政,取消了军饷制度,从军饷制度改为供给制度。 而且也排除掉了不愿意跟随革命的人群,只留下精锐部队。 虽说农村soviet的部队,从原来的四千多人,立马缩减到两千多人,但人数上的减少,却不会削减实力,反而增强了其整体战力。 支部建在连上,那是从组织权力架构和思想重塑上入手。 这不仅确保了对部队的绝对控制,做到了如臂使指,更确立了辛格这是农村hong军的性质。 那就是,为印度民族解放的新印度人民军队。 军内民主,那是保障hong军战士权利,让士兵认同革命组织,了解革命工作意义,从而激发战士们的自觉,且日益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虽说这只是开始,但这次军队改革,确实给农村soviet的hong军力量,打下了自主自强的基因底子。 这份自主自强,不可能一下子让农村soviet变得强大,但可以让他们的力量生生不息。 反观印度soviet的整体力量,由于方向错误,即使有苏联不断援助,但还是抵挡不住国大党与英国殖民者的压力。 有些印度soviet党员甚至还保留着幻想。 他们认为,国大党也是追求印度民族独立,既然如此,就国大党也应当是他们的朋友才对。 事实上,国大党的民族独立是建立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这条路上。 英国确实也很看不爽国大党,但国大党所奉行的‘非暴力不抵抗运动’比印度soviet的武装革命好太多了。 所以,他们给予了国大党承诺,只要能够把印度soviet给彻底消灭,英国会考虑他们的提案。 尼赫鲁当然是拒绝的,他确实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支持者,但他对英国人的承诺表示怀疑。 当然,由于印度soviet不断威胁他们高种姓,一些更加极端的甚至提出‘要杀死所有高种姓人’的口号,并且得到很大响应。 再加上尼赫鲁本身也是高种姓大地主,这使得尼赫鲁不可能站在印度soviet这边。 所以,国大党从本质上,就是印度soviet的死敌。 有何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下,国大党与印度soviet就不可能站在同一阵线。 虽然甘地没有明着面去要求消灭印度soviet,但他默许了这样的行为。 对殖民者,我非暴力不抵抗。对印度soviet,我重拳出击。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印度soviet开始走向灭亡。 苏联与印度soviet依旧有着联系,然而,在英国的指示下,原本可以给印度soviet提供补给的路线被直接切断。 补给线被切断之后,印度soviet直接就萎了。 一支印度soviet部队,为了保存自身实力,并且要削减国大党和英国殖民者的补给问题,在撤退路上展开了焦土政策。 他们直接抢光了沿途的一切,甚至枪杀了他们认定的反动势力。 有些枪杀确实打对人了,毕竟那是地主和土匪。 然而,也有很多误伤事故,一些安分守己的农民,就因为不肯接受征粮,被当成了反动分子。 虽说并不是所有的印度soviet势力都这般残暴,但正所谓一颗老鼠屎祸害一锅粥,当出现一次事故之后,便会成为国大党的把柄。 国大党利用自己的大范围影响力,开始宣传起了印度soviet的反动性。 他们甚至利用印度soviet某些人的言论,说印度soviet并非一心追求独立,他们仅仅是想把打倒所有人,而不是去建设新印度未来。 武装和舆论双重攻势之下,印度soviet逐渐进入失败。 再加上那些从苏联来的军事指导员的错误指挥,印度soviet的十万人,被国大党和英国殖民军给打得溃散。 大多数死在了打击之下,或者在混乱中失踪,但更多人则直接投降了。 如此的错误指挥,让印度soviet再也无法成为威胁。 于是乎,国大党转过矛头,开始对付起了英国。 当然,让甘地和尼赫鲁真的去跟英国殖民军正面刚,他们是不会去做的。 毕竟他们在对英国殖民者的政策上,就是奉行‘非暴力不合作’。 打印度soviet,那是因为印度soviet要消灭他们阶级。 对英国实行非暴力不合作,仅仅是因为利益问题。 就这样,国大党和英国殖民者开始了较劲。 国大党要求英国殖民者兑现那条‘消灭印度soviet,英国会撤出印度’的承诺。 英国殖民总督则玩起了文字游戏。 他说:“我们所承诺的是‘考虑’而非‘执行’,更何况印度soviet并没有完全被消灭,仍有零星力量被分散到印度各个邦中,你们还未达成‘彻底消灭’的最低条件。” 听到这位总督的话,尼赫鲁着实是为英国人的无耻而感到一阵气恼。 反观甘地则显得淡定许多,他认为一切都可以谈,只要能够以和平的手段去解决这件事,一切都会好起来。 只不过,甘地和尼赫鲁并不是傻子,要想彻底消灭印度soviet力量,那是得花很大精力和时间。 这恐怕就是英国人的缓兵之计。 所以,在甘地的号召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又开始盛行,并扩大了运动范围。 当然这些都是他们的事。 自从印度soviet被打得彻底解体,印度soviet势力几乎组成不了一股有形的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当玛利亚看到印度的革命情报时,会如此头痛。 但是,农村soviet却成为了一枝独秀。 由辛格所带领的农村soviet开始发展壮大。 他们从一个山头两千人,开始发展出一万人的队伍。 这段时间里面,辛格基本都是跟战士们同饮同食同居同穿。 在他们这里,不分上下,都是以同志互相称呼。 他们很低调,但也很高调。 当需要他们低调的时候,他们可以一声不吭,呆在山头上一两个月。 当需要他们行动时,他们如风如火,对已经进行标记的地主或者土豪发起进攻。 农村soviet的战士会打开地主豪绅的粮仓,拿去他们所需要的量之后,就会分给其他百姓。 然后,他们就会离开该地区,既没有赶走地主也没有实行分土地,当国大党的军队到来时,会根据地主所指方向发起追击。 分到粮食的百姓那是过得害怕,然而地主也同样害怕,他们甚至破天荒的减少收租和利息。 “为什么呢?”百姓们不理解地发起了自问。 地主自然不会回答,因为他们在害怕。 害怕那股红色的力量。 就是在这样的极限拉扯下,由辛格率领的hong军,成为了当前为止最健全,且又是唯一一处于上升期的印度hong军。 当玛利亚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立马安排人过去,只想跟这支力量进行联系。 然而,目前为止,联络员也无法知晓对方的准确位置,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联系暗号是什么。 毕竟农村soviet是第一支离开的红色力量,好久都没进行过联系。 玛利亚一听,当即觉得,进行印度革命的负责人,那是真的犯大病,特别是那个军事指导员。 在不了解印度农村和城市的情况下,盲目跟从苏联的城市革命,这是送葬整个革命力量的甲级战犯啊。 联想国大党对印度soviet的封锁和打压,必须派遣一个不怕死,而且有实力潜入敌后作战的人。 左思右想过后,玛利亚决定让雷泽诺夫去执行任务。 反正,短时间内,他的任务都没有方向。 既然没有方向,那还不如从这里入手。 当然,雷泽诺夫所需要做的可不仅仅是找到他们,还得将电台带过去。 只要搭上联系桥梁,一切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