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从未忘记过历史上的法国战役,因为这场战役刷新了一个大国的光速投降历程。 而这里面,最为经典的便是曼施坦因计划,还有古德里安的疯狂飙车。 正因如此,玛利亚在发动对易北河的强攻之前,就力排众难,要求分出一部分兵力去驻守德国的中部地区。 位于德国中部的图灵根州,多以山丘险地为主,别说是战车了,就算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走在这样的路上也十分辛苦。 所以,当玛利亚提出这样的分兵要求时,朱可夫是竭力反对。 但他反对的不是驻守问题,而是反对玛利亚要调动精锐去防守这片没用的区域。 “如果分兵,我们的强攻锋芒就会受到严重削弱,到时候锋芒不在,我们就不可能赢得了这场战争。” 身边的其他军官和参谋也是如此认为,毕竟那是一片山地,派遣到那边驻防的部队压根不用那么大规模,那么精锐。 派一两支二线部队就足够了,哪里需要派遣这么多精锐。 可是,玛利亚力排众难,她甚至使用了自己元帅的权力,要求在这里进行布防。 毕竟法国战役的记忆,可是让玛利亚无法忘怀。 随着发生在沃尔夫斯堡和汉堡的战役进入白热化之后,关于驻扎在德国中部地区的问题,逐渐被忘记了。 却不料,就在t34/76坦克开始实施运送,并且在进行生产扩大化的时候,玛利亚所担忧的事情发生了。 首先出现端倪的,是侦察机对该地的发现。 一架进行日常侦察的苏联飞机正好路过这里,然后看到此处出现了浮桥和部分德军。 这架侦察机立即发电报,将这里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汇报。 率先得知此事的人,正是约瑟夫。 在他了解到此事之后,便立即否决掉玛利亚的集中装甲力量的做法。 他跟身边的参谋将军说道。 “如果德军真的越过了这片山丘之地。是否会对我军造成威胁。” 参谋梅列茨科夫立即从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回答道。 “如果德军真的越过这片山丘,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切断我军的所有补给线,并且直接威胁到我军后方。” “那么,战车横穿这样的地形概率大吗?” “不大,但不代表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听到参谋的这番判断后,约瑟夫立马警惕了起来。 如今玛利亚所率领的红八方面军和朱可夫所率领的混编了红一方面军的集团军群,正在各自的战场上陷入焦灼。 玛利亚所要做的就是打破焦灼,因此t34/76会是最重要的利剑。 但是,如果他们后方被切了,到时候就不是打破焦灼,而是要考虑如何撤退了。 考虑到这一点后,约瑟夫进行了一次微操,他要求那批t34/76分成两队,分别是a队和b队。 &nb队一百六十辆,全部按照原定计划前去支援朱可夫的集团军群。 与此同时,b队的四十一辆t34/76运送到驻扎在中部地区的部队之中。 指令下达之后,新型t34的运送立即开始。 尽管负责运送t34/76的运载工具是铁路列车,但因为列车轨道是有指定位置的,而德国中部地区则因为地貌问题,列车轨道并没有完全铺满。 这就导致,b队的t34/76需要在下列车轨道后,亲自开着坦克前往指定地点。 这样一来就很考虑t34/76的性能了。 由于t34/76本身就是一款新型战车,很多人对它的功能都不是很了解,这使得很多坦克驾驶员颇为担忧。 但这份担忧在后续的开车路程中便烟消云散,因为t34/76最强大的就是性能。 只不过在t34/76到来之前,中部战场已经开始了。 在侦察机把中部地区出现德军身影的消息汇报出来后,负责把守在这里的崔可夫便第一时间获知此份情报。 对于这份情报,仍有很多军官不怎么重视。 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一支小规模部队罢了。 要想穿越这种复杂的地形,即使是成功了,也不可能携带什么重型武器。 但崔可夫并不这么认为,他坚守着玛利亚给予自己的重任,做好了各种防御警惕。 然后,负责把守在最前列的前哨阵地,便看到了前方数百米出的森林,出现了德军四号坦克的身影。 当坦克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时,苏军前哨立即出现警鸣,紧接着便是德军炮声的轰鸣响起。 当这一炮声响起时,便是双方的较量开始。 负责指挥这次攻击作战有三支部队,一支是由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师,另外一支是由隆美尔指挥的装甲师。 第三支部队是由五个步兵师所组成,由一位名叫霍特将军率领,他们翻越了战车所无法行驶的地形,直接来到了崔可夫的侧面。 与此同时,身后还有一支由一位名叫莱因哈特的德国将军,他正率领着一个装甲师和三个步兵师组成的预备队。 尽管崔可夫的五个步兵师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应对装甲力量的准备。 但他没想到的是,对方的装甲力量会如此强大。 虽然说德军的装甲部队多数以三号坦克、二号坦克这样的皮薄战车为主,但问题是,德军是有空军支援的。 而这支空军支援,正是从巴伐利亚那边起飞的战机,数量在800架。 为了实现迂回打击,穿越巴伐利亚的时候,曼斯坦因就已经向当地政府提出军事支援要求。 这份要求自然不会受到任何阻碍,所以崔可夫所要面对的可不只是曼斯坦因的装甲军群,还有稳定的空中支援。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崔可夫这边的战场是严重缺乏制空权。 本应不会爆发战斗的地区,如今却陷入了最为困难的战斗当中。 若非在此之前,崔可夫就已经在这片地区进行了不少的防御工事建设,恐怕在第一波交锋中,苏军就已经被平推了。 但是,苏军的45反坦克炮却发挥出了很大作用。 在与英军和法军的交锋中,45炮所能带来的作用,就是听一个响。 然而与德军的这些皮薄坦克交锋时,还是能给予一定的威胁。 特别是一号二号这些坦克,面对45炮更是得注意点。 而且是苏军在火炮架设方面做足了工夫,虽然多为步兵炮,但对于德军的步兵杀伤,依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他们只是挡住了古德里安的部队进攻,却没挡住隆美尔的快速攻势。 再加上侧翼方向有德国步兵师的步步逼近,最终崔可夫选择了将防线往后挪动。 挪动防线的同时,崔可夫还特意向后方申请空军支援。 尽管现在的苏联空军已经有些分身乏术了,但还是提供了80架飞机给予协助。 80架飞机打德军的800架,不可说毫无作用吧,只能说聊胜于无了。 制空权肯定是没了,再加上缺乏装甲力量,崔可夫的防线狂退不止。 一个上午的时间,德军的百架飞机轰炸从未停止,而且还炸毁了通讯线路,导致崔可夫的五个师之间,失去了各自的联系。 联系断了,这五个师几乎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地步。 但因为在炸毁通讯线路之前,崔可夫就已经下达‘后撤到第三防线’的指令,所以即使断开了通讯,他们仍旧可以按照原来的计划继续后撤。 身为预备队的华西列夫斯基很快就得到指令,立即支援崔可夫的部队。 尽管华西列夫斯基的预备队也同样只有五个步兵师,但毕竟是新鲜血液,确实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但很快,华西列夫斯基的五个预备师遭到了拦截,而拦截他们的人,正是隆美尔的装甲师。 虽说华西列夫斯基的兵力有五个师,但这五个师是分散行动,隆美尔部队也只是刚好与他们擦家而过,然后展开交战。 由于缺乏装甲力量,苏军预备队只能使用浑身解数,不断阻挡德军的坦克。 但同样也因为遭到德军的空军压制,华西列夫斯基的预备队立马陷入崔可夫正在面临的窘迫。 德军凭借着兵力和装甲优势,使得华西列夫斯基的部队一步步后退,最终退到了魏玛这座小城。 反观崔可夫的部队,则以后方为纵深,边打边撤。 关于德国中部的战况危机,玛利亚知道之后,便要求德共提供支援。 对于此事德共自然不会拒绝,因为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尽管现在的德共四个师的部队还在跟着玛利亚,但对于沃尔夫斯堡的围攻已经快要成功,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支援也并不是不可以。 况且,崔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所防守的位置可是他们的大后方。 一旦失守,玛利亚和朱可夫都得被包饺子。 将德共的兵力分去支援崔可夫之后,玛利亚便决定发起最后一次且又是最大规模的总攻。 尽管沃尔夫斯堡本身就是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即使面对苏军的轰炸之下,也依旧屹立不倒。 可随着苏军的坦克冲锋,还有步兵浪潮的推进,原本留守在沃尔夫斯堡的法军终究是扛不住压力,开始撤离。 一天时间内,苏军便攻陷了这座军事堡垒,但同时也付出了不少伤亡。 这一天,是距离发起渡河作战的第三天。 攻下沃尔夫斯堡之后,玛利亚的红八方面军直接放弃休息,整顿过后便迅速北上。 其主要进攻目标,正是英军所在的基尔港与威廉港。 只要攻下这两个港口,就能困住里面的英军,甚至能断开英军对德国的海上运输。 在沃尔夫斯堡的战役中,苏军损失不少,但法军损失也同样惊人。 而且法军的重坦有一个极其严重的缺点,那就是耗油。 当法军准备应英国人的支援请求时,法军的b1bis重坦因为在路上频繁加油,导致他们的行军速度缓慢得要命。 反而是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德,在面对英军的支援申请时,或许派出两个集团军前去配合。 德军的出击,算是击打玛利亚的红八方面军的侧翼。 但是苏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且在苏军占领了沃尔夫斯堡之后,便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关卡,可是保住玛利亚的屁股。 正因为沃尔夫斯堡的存在,使得正要支援英军的德国部队,硬生生被拦住了。 这一次,轮到苏军进行沃尔夫斯堡守卫战了。 而且与德军进行配合的,还有法军。 尽管法军并不想参与到这场对自己毫无利益的战斗里面,但碍于地缘政治的问题,他们不得不继续战斗。 当然,他们的战斗肯定不会很积极的。 &nbzi德军,还有针对英国人,他们对英国这个传统‘盟友’早就很不顺眼了。 于是乎便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德军正强攻沃尔夫斯堡,法军在后面不急不慢地前进着,英国人则是把法国人和德国人的电话都打爆了。 可事实上沃尔夫斯堡的攻防战并不轻松,单单是一天时间,苏德双方就在这座城堡处,进行了十七次易手剧情。 苏军的空军力量仍在补充,而新型的陆军坦克,正火速赶往现场。 就在第二天清晨,一百六十辆t34/76坦克到达战场。 然后英国人就见识到苏联的新型主战坦克出场。 一开始,英国人还没太重视,毕竟在他们眼中,苏联的轻型坦克都是皮薄的玩意,火力很弱,只是数量太多。 可随着英国战车与苏军的t34/76进行第一次交火后,便立即察觉到,苏军的这款新型坦克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尽管玛蒂尔达2型的装甲厚度确实很强,但是火力确实很一般,机动性也只是比法军b1bis重坦好一点。 所以,在面对高机动性,且又配置了76.2mm口径级别的长身管火炮的t34/76,玛蒂尔达2型便立即陷入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而且,苏军为了对付玛蒂尔达2型重坦,甚至搬来了76.2mm火炮。 这两款装备的到来,只为一个目的,把大英帝国的翔给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