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立即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并且将主要人员都召集过来,就连莫洛托夫也在其列。 第一个分析的自然是兴登堡的信,这一点毫无疑问。 匈牙利***革命的事情,不可能不传到柏林那边去,他们必然知道,而且也必然会怀疑到他们苏俄头上。 毕竟里面的战术与苏俄的二月革命十分相似。 都是通过占领首都,然后占领火车站等重要交通要道。 奥匈帝国对于德国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道屏障,即使他们目前为止不需要去提防苏俄,但奥匈的存在依旧能给德国带来安全感。 所以,兴登堡还是专门给玛利亚写了一封信。 他不希望奥匈帝国内部出现混乱。 稳定是他所需要的东西。 如果奥匈的稳定真的遭到破坏,那么他也会冒着风险出兵到奥匈帝国给予支援。 这是一句威胁性的话。 德军的强大毋庸置疑。 如果他们真的进入匈牙利,单凭那不到一万人的志愿军,不可能挡得住德军的攻势。 但玛利亚并没有将德国的警告给予过多关注。 “那是他们的虚张声势。” 高层会议中,玛利亚如此评价道。 坐在他面前的,是莫洛托夫、罗科索夫斯基和学徒苏斯洛夫。 在他们不解的眼神中,玛利亚解释道。 “德国的国力已经不足以维持两线作战,如果他们真的要撕破脸皮,那就不可能明着面说出来,毕竟说都不会将自己的战略意图说给对手听。” “而且即使德国人真的要介入到匈牙利革命里面去,也不可能派出太多的兵力。” “所目前为止,我们所需要注意和考虑的,不是德国人,而是奥地利方面。” 一旁的苏斯洛夫继续记录着笔记,他开始进入领导层的思考模式。 德国为什么不是重要,奥地利又为什么才是重点。 “当然,我们所能掌握的不仅仅是志愿军,还有捷克军团。” “他们必将成为这场匈牙利革命中,最重要的一环。” 西罗维将军不可能放弃这次机会。 捷克人早就安耐不住,他们对独立充满着渴望。 而且捷克军团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写什么,他们就会显示出什么。 历史上,因为托洛茨基的无脑行为,将本就可以完美解决掉的矛盾被无限激发,最终导致捷克军团横穿西伯利亚,投靠协约国干涉军。 但这个时空不一样了。 弗拉基米尔和玛利亚都是以合理的方式给予处理,这让捷克军团更加倾向于现在的苏俄。 所以捷克独立对于苏俄而言,是好处大于坏处。 至于如何应对奥匈帝国,自然是要从政治方面入手。 “苏斯洛夫小朋友,你知道战争是什么吗?” 突然间,玛利亚在议会中对他问出这么一句问题。 年轻的苏斯洛夫一时间愣在原地。 原本抓着钢笔的手,停滞在半空。 这一问题很微妙。 所有人都知道战争是什么,就是为了利益或者理想,展开了人类之间的打打杀杀。 然而要具体说出战争是什么,则很难去形容。 特别是苏斯洛夫这样的年轻人,他很难给战争做出一个定义。 见他陷入纠结,玛利亚带着微笑说道。 “战争,其实就是政治的延续,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就没有不带政治性质的战争。” “纵观人类战争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所进行的战争,无不是从事这场战争的阶级、民族、国家、集团的政治的继续。” “每一场战争的爆发进行和结局,一刻也离不开政治。” “殖民战争是殖民政治的继续,帝国主义战争是“世界霸权”政治的继续。” “同理,革命战争也是如此,而革命战争就是革命政治的继续。” “所以,在这场匈牙利革命战争里面,也必然包含着只属于匈牙利的革命政治。” “这份革命政治存在着内在和外在。” “内在,我们不应该插手,也不应该去过多干涉,因为那是属于匈牙利人民的政治,而不是我们苏俄的政治。” “但外在就不同了,那是属于外交政治。” “外交政治是一种博弈,一种属于国家之间的斗争,属于意识形态之间的无硝烟战争。” “现在的匈牙利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必然会在外交战争中一败涂地,最终落得一个孤立无援,甚至会被群起而攻之。” “所以在外交方面,我们将会给予援手,直到他们的内部政治稳定下来。” 玛利亚一字一句地说着。 虽说会议中有其他人在,但她的目光始终停留在苏斯洛夫身上。 上辈子的时候,玛利亚就十分欣赏两个人。 一个是安德烈波夫,另外一个则是苏斯洛夫。 她一直认为,如果勋宗早点挂掉,将国家权力交到安德烈波夫或者苏斯洛夫手上,或许苏联的结局会不一样。 那都是猜测,历史是没有如果。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个时空存在着如果。 在得知苏斯洛夫在自己身边之后,玛利亚就有了一个想法。 好好培养这些年轻干部。 苏斯洛夫并没有意识到玛利亚的有意培养,他只是默默地把玛利亚的话给记录起来,并且在心中细细琢磨着这些话语中的意思。 突然间,苏斯洛夫想到了什么,他抬起头来,向玛利亚问道。 “主席,您是以外交的方式给予匈牙利革命支持?” 玛利亚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小伙子挺上道的,不错,很处。 “关于德国和奥匈帝国方面的处理,大致方向已经定下。” “暗地里继续培养志愿军,投入到匈牙利战场上。” “明面上继续进行外交谈判,不能退让,尽可能给匈牙利革命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所有人都了解了。 接下来,就是另外一条来自柏林的消息。 而这一消息,则显得更为敏感。 那不是柏林政府的信息内容,而是来自另外一个革命组织。 以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弗兰茨梅林、蔡特金为首的斯巴达克同盟。 他们所发过来的消息,相对于前面而言,更显重量级。 斯巴达克同盟打算想利用这个机会,在德国境内发起革命。 如果说,第一个柏林消息只是让玛利亚颇为在意。 那么,这份来自斯巴达克同盟的消息,则成为了这场议会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在获取这份消息的时候,玛利亚便意识到这里面的重要性。 她不可能单独做出判断,因为德国的革命比任何地方都要重要。 所以在获得消息的那一刻,玛利亚就已经将消息传递回彼得格勒。 她需要弗拉基米尔的指示。 可是在等待指示的同时,也必须商量这里面的问题。 斯巴达克同盟想要的革命,是否到了最合适的时候。 上辈子的历史记忆中,斯巴达克同盟能够取得革命的初期成功,最大原因是因为德国的前线节节败退。 由于大部分军队都在前线上,德皇威廉身边缺乏守备力量,无奈之下逃出德国,往荷兰避难去了。 然而,这个时代的德国前线却稳定了下来。 因为这个时空中,二月革命并没有诞生俄国临时政府,也没有出现克伦斯基大攻势。 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社会主义为主的苏俄,并以摧枯拉朽的攻势,完全性碾压了所有白军势力。 这就导致协约国压力骤增。 加上苏俄与德国私底下有着秘密合作协议,这就导致西线战场打得更加焦灼。 所以在这个时空内,协约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德国则勉强稳定了下来。 在如此情况之下,斯巴达克同盟要想掀起革命,又是否合适呢? 唯一知道历史的玛利亚,对此深感忧虑。 她无法判断,依旧拥有核心力量的德国,在面对斯巴达克革命,会以何种态度去应对。 更何况,因为匈牙利革命的爆发,德国已经在柏林这里准备了一些兵力,以便于防备国内左翼革命的爆发。 如此一来,斯巴达克同盟的革命,就更加困难。 再加上现在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匈牙利革命上。 如果斯巴达克同盟革命开始了,他们又是否要分出一半的精力投入到他们那边去。 不,应该是更多才对。 德国可不是奥匈帝国。 这是一个实打实的强大帝国,即使到了现在,也依旧拥有着强大的工业底蕴和军事力量。 一旦以兴登堡为首的德国军官,发起了针对革命的武装镇压。 到那时候,他们苏俄又要如何是好。 出兵支援,还是坐视不管。 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最难抉择的难题。 所以在这场议会中,玛利亚着重把这一问题给提了出来。 罗科索夫斯基自然是发表不出太多观点。 他是军人,在军事方面拥有极高的天赋。 可是让他去接触政治上的问题,他会显得畏手畏脚。 相对于此,莫洛托夫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在一旁学习的苏斯洛夫也能进行更加层次的思考,以便于扩展思维。 而当玛利亚提出这一问题时,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只因这个问题太难解决了。 苏斯洛夫率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出兵支援,必然会破坏现在的稳定,并且会重新加入到这场欧洲战争当中。” “到那时候,我们可能会重新成为参战者之一。” “坐视不管,其最后结果必然是以斯巴达克同盟的失败而告终,失去斯巴达克同盟,德国的社会革命将会永久性停滞,除非我们的军队进入柏林。” “等等!” 就在苏斯洛夫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时,莫洛托夫忍不住问道。 “苏斯洛夫小同志,你为什么会觉得,斯巴达克同盟会失败呢?有我们这样的例子,他们完全可以抄作业地区执行啊。” 苏斯洛夫带着一种无奈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导师。 尔后,缓缓说道。 “我们的革命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拥有真正的军权,而且是精锐的集团军。” 第四集团军与第八集团军都是百战之军。 同时,察里津的红一军也同样如此。 加上玛利亚这个身份的迷惑,让他们能够兵不血刃地生擒尼古拉二世。 然而,斯巴达克同盟不一样。 他们只有工人们的支持,却没有武装力量,没有政治地位。 什么都没有的他们,又要如何战胜还未崩溃的德国政府? 这是苏斯洛夫第一次以自己的角度去进行分析。 虽说略显青涩,却又充满了自己的个人想法。 他不认为斯巴达克同盟能够成功,而且所选择的时间也很不合时。 更何况匈牙利革命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到那时候苏俄分身乏术。 如若再爆发斯巴达克同盟革命,比较与德国撕破脸皮。 莫洛托夫虽然有些不服,但他无法做出任何反驳。 最终只能承认,自己认可苏斯洛夫的判断。 “那么,如果他们要强行掀起革命呢?” 翘着右腿,玛利亚单手托腮向他提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苏斯洛夫也没有丝毫犹豫,他鼓起勇气,认真地回答道。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局面,那就应该从政治层面上进行援助。” “政治层面?”玛利亚略有所思地皱着眉头。 “是的,我认为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尽可能地给柏林内的同志拖延时间。” “然后想办法把物质运送到他们里面去。” “对了,我们在德国那边存在着防疫部门,或许可以通过防疫部门,提前性地将东西运过去,前提是他们需要忍耐住。” 说完,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说服他们,千万别在这个时候进行革命,时机不对,而且德国仍未完全溃败。” “在不正确的时间段进行革命,到头来只会成为他们的埋葬之地。” 玛利亚十分认可他的观点。 现在的德国,还不是革命的最好时候。 然而,就在他们还在商讨着这两份来自柏林的信息内容时,彼得格勒那边已经做出了回应。 弗拉基米尔要求玛利亚,尽可能地协助德国那边的同志,支持他们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