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色玛利亚

608.美股:我要膨胀起来了

红色玛利亚 符华 5286 2024-09-09 23:53
   罗斯福重返政坛,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了。   但很多人都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回到政坛,只是不愿意就此落魄,不想放弃自己的所有政治资本。   然而,罗斯福重返政坛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一个属于他初心的目的。   成为美国总统。   这是他的初心,但这份初心,如今却多了一丝不同的色泽。   更深沉,更鲜艳的色泽。   他想改变美国。   ‘道威斯计划’期间,罗斯福便在疗养的时间里面,思考着如何重返政坛。   在这段思考的日子里面,他开着自己改装的汽车,逛遍了纽约州的大部分城镇农村。   本来,他只是想开着车,去空旷的地方散散心。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驾驶到城镇农村的时候,目之所及之处,都是一片落魄的景象。   这一年是1927年,同时也是咆哮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年代,   这个年代的美国,几乎是全世界发展得最快的国家。   四处可见都是繁华的景象。   可是,就是在如此繁华的年代中,却让罗斯福看到了角落处的不同景象。   那是贫困的农民,手中无钱的工人。   这样的人,让罗斯福想起了玛利亚。   她曾经对自己说过。   ‘要想改变美国,就必须让自己走入群众,而不是让群众走向你。’   这番话他记忆犹新,直至现在他也从未忘记。   带着这繁华的感悟,罗斯福开始驾驶着自己的汽车,与路边的农民工人交谈。   很快,他就了解到乡村和城镇之地,仍有有很多地方存在着电力短缺、学校落后、农产品价格过低,工人缺乏社会保障而无力生活。   他亲眼看到这些底层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这份体验,让罗斯福比大部分政客都清楚,真正的美国并不是表面上的繁荣,而是内在的溃烂。   当人民还沉浸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和‘柯立芝繁荣’时,罗斯福就已经对美国的未来产生担忧。   在与自己的儿子交谈时,罗斯福就直言不讳地说道。   “柯立芝繁荣只是昙花一现,这样的繁荣只能带动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但不可能带动得起全国范围内的长久繁荣,中产阶级都过得很好,但工人阶级只是勉强度日,农民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这份精准判断,让罗斯福为自己的未来政治方针做好了打算。   他将会为此而付出,甚至是生命。   很快,他凭借微弱的优势,在竞选纽约州州长时取得了成功。   这份成功让罗斯福的政治地位重新回到原来的水平。   年轻时,罗斯福就已经给自己的未来做出了一个详细且准确的规划。   他会想在州议会中赢得一个席位,然后去海军部里当助理部长,再然后就是成为纽约州州长,最后就是总统之位。   前两个位置他已经成功了,尽管在这期间突然被病痛所折磨得几乎陷入绝望,但罗斯福还是在玛利亚和家里人的支持下,重新站了起来。   现在,他的第三步即将完成。   他将会成为纽约州州长。   然后,开始施展属于自己的政治政策。   1928年到1929年,整个世界都十分平静。   除去他所听闻到的非洲那边有一支苏联长征军之外,整个世界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战争。   仿佛一切都朝着和平年代发展着。   然后,在1929年三月,胡佛成功成为总统,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进行着演讲。   由于胡佛本身就是知识分子,在演讲方面虽说不如威尔逊那边热情激昂,但也起码算是稳定发挥。   而且在大选期间,胡佛所鼓吹的个人主义与机会均等,让胡佛成为了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商业总统。   《华尔街日报》更是对胡佛的总统典礼庆祝道:‘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毫无疑问,胡佛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商业总统,他将是美国第一个商业总统。’   在‘柯立芝繁荣’的年代中,加上共和党人在国会中占据多数的原因,这使得胡佛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下入住白宫。   但最繁荣的纽约州,还是被民主党给艰险守住了。   由于民主党内只剩下罗斯福一个人能有战斗力,这就使得民主党的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罗斯福身上。   如若是以前,民主党还是稍微提防一下罗斯福。   因为罗斯福和威尔逊实在是太像了。   威尔逊确实是民主党的最特别总统,因为他领导着美国,走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威尔逊却成为了民主党的一个心病,因为他太强势,太难掌控。   与之相似的就是罗斯福。   罗斯福与威尔逊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师生关系。   如今威尔逊已经因病去世了,罗斯福就成为了年轻版本的他。   有或者说,是超越威尔逊的存在。   这依旧是民主党人所担忧的事情,他们害怕会选出一个又不受他们掌控的人。   然而民主党人别无选择,因为现在的政治资本都在共和党人手上。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期待罗斯福能做出点什么,从而改变共和党的劣势。   事实上他们所期待的事情,确实出现了。   罗斯福不单成为了纽约州州长,就连纽约市也成为了罗斯福最有力的合作伙伴。   但很快,民主党所担忧的事情,也随之发生了。   首先是罗斯福对纽约州的各种行政方案。   他开始推广目前美国还没有存在的八小时工作制,给工人带来社会保障,并且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手段,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调控。   这些事情都是现在的美国所不敢想象的内容。   因为,这实在是太社会主义了。   然而就现在为止,并没有人去关注罗斯福的新政尝试。   这是有利于人民的尝试,人民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   而高层,则在为另外一件事而开始烦恼。   这件事就是现在的美国泡沫问题。   又或者说是现在的美国股市问题。   柯立芝繁荣确实是带来了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但暗地里却充斥着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正不断累积叠加,如火药桶那般,只要加上一丁点火星就会立即爆炸。   美国的政客们不是没发现这些问题。   但就如同玛利亚所说的那样,‘人类是不可能抓着自己的头发摆脱地心引力。’资本家也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手段来挽救资本的自毁性。   因此,在发现这些问题之后,资本家和政客们都认为,这只是概率性发生,而且市场的自我调控可以摆脱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而且在英国的各种软硬兼施之下,美联储从1925年到1927年进行了好几次降息。   特别是在1927年到1928年,从4%降息到2.7%,美国股市仿佛踩着油门一样,加速了。   股市狂飙,泡沫也不出意外地疯狂扩张。   1927到1928,道琼斯股指翻了一倍,从160点涨到了300点,而对比之下,此前的六年,道琼斯指数才翻了一倍,从80点涨160点。   短短几个月时间,泡沫就涨了前六年的总和。   事态逐渐摆脱控制。   这是一个危机信号,美国政客们也开始重视起来。   他们从来都不是蠢货,只是因为利益问题而故意忽略或是给找借口来躲避问题。   可一旦这些问题要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又会重新重视起来。   这一次,也同样如此。   于是乎,在面对疯狂飙升的泡沫,美联储开始操作了。   但美联储的操作太过于简单粗暴。   一直以来,美联储的降息与英国那边的压力脱不了关系。   现在的英国依旧强大,影响力很足,再加上一战后美国确实赚了很多钱,这就使得金融体系高速发展。   如此条件之下,美联储的降息从未停止过,英美之间的贸易战已经有了雏形,尽管还没有到加关税的地步,但也不远了。   直到现在,美联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又匆匆忙忙地开始加息,从原本的2.7%加息到6%。   对他们而言,只要把息加起来,就能减缓泡沫扩张。   但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种操作反而是将股市推向了死亡边缘。   美联储开始加息时,美国股市并没有就此而停息,反而还在上涨。   由于现在的股市还没有彻底崩盘,又因为加息的原因,这使得大部分民众都开始借钱炒股。   因为在他们的常识中,都是普遍地认为,炒股能赚钱,而扭曲这种常识的,就是现在的柯立芝繁荣的大环境。   当借钱炒股成为常态之后,新入资资金就会从增加杠杆资金,过度的债务杠杆,每增长一点,泡沫就会增长一倍。   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美联储便开始对股民们进行劝导。   在1929年2月2日的时候,美联储就规诫道。   “美联储银行昨日就通知放款市场里的企业,告诉他们贷款风险已经越来越大,并就此而放出了警告。”   “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对企业以及他们的放贷还贷等做法做出任何影响。”   “投资信托业务已经到了一种庞大且仍在不受控制的增长阶段,它们需要一定的监管,并抑制那些不受监管的一个影子银行,控制他们对美股的放贷行为。”   美联储的警告确实给政府部门提了个醒,并让他们开始重视起来。   然而,政府的监管部门却遭到了华尔街的阻挠。   在1928年之前,美国政府就部署了不少监管部门,可都没有取得有效成绩,其核心阻挠正是华尔街的大佬们。   那是监管机构与华尔街之间的博弈,这场漫长的博弈使得美国市场长期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监管真空状态,最终使得杠杆疯狂飙升。   从原来的一倍杠杆增长到十倍杠杆。   也就是说,原本只能一块钱能买两块钱股票,而如今则是一块钱能买十块钱股票。   关于杠杆问题,大部分美国股民都说不出一个大概所以然出来。   但是,从伏尔加拖拉机有限公司出来的工人,却比一些证券工作人员更熟悉这里面的操作。   因为这些人都接受过玛利亚的课程。   玛利亚还没离开美国时,她就对公司内的工人进行着免费上课。   这些课程里面,就有关于股票的内容。   因此他们都很清楚,金融是一把双刃剑。   利用得好,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可滥用的话会带来巨大的泡沫危机。   就像是一块钱买两块钱股票,这是正常杠杆,能带动发展。   可是,一旦杠杆失控,就会出现美国现在的情况。   例如某工人用一块钱杠杆十块钱股票,而他这一块钱股票跌穿了本金值‘一块钱的百分之十’,他就必须补充自己的保证金来维持仓位。   如果不补仓,证券商就会强制卖掉,以此来还款。   如果只是正常杠杆,对于股民而言也只是亏了一些,但还能在接受范围内。   可是现在的美国社会,却充斥着‘借钱炒股’浪潮。   他们毫无节制地抬高杠杆,股票一旦下跌,其带来的损失远远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但这种事情并非不可避免,只要监控做到位,还是能避开民众的无节制抬高杠杆。   奈何现在的美国的股市监控十分拉胯。   首先是企业的财务收据问题,由于自由市场的原因,数据不是不透明就是被造假。   这使得一些企业即使实体经济处于盈亏阶段,但还是通过造假的方式,营造出‘我们生意蒸蒸日上’的假象。   这种假象,促使证券交易人员的不断诱导,使得民众产生一种‘现在不投资,以后就亏大了’的想法。   于是乎,在各种虚假的繁荣数据之下,即使美联储通过加息来减缓泡沫增长,也依旧无法平息民众的股票热情。   面对如此狂热的股票浪潮,另外一种人也加入了战场。   他们就是做空头的投机者。   而且不仅仅是空头问题,英国那边也发生两件大事,从而影响到美国的金融市场。   首先是英格兰银行也进行了加息。   第二件事则是银行出现了小规模挤兑现状。   ps:举旗子,各地价格差异真不小,中间商赚差价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