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赤色骑马队
在和武田元光商定好相关事宜后,信重决定以下人员随他上洛: 香川盛久、松宫清长、熊谷隆直、山本重幸、武藤光佑、山县盛信、粟屋胜久以及云峰龙兴。 留在家中坐镇的,丹后方面是白井光胤、逸见昌经;若狭本领,山县秀政主持政务,军事上则交给熊谷元直;敦贺郡方面,则是粟屋胜家镇守木岭,平井利政坐镇金崎城。 而在上洛军势的构成上,信重的马廻众两百人,山县骑马队一百人,若狭国人诸如久村、香川、松宫等三百人,丹后的杉宗介、稻富祐秀两百人,敦贺的宫保长实、鸟羽信庭两百人,共计一千人。 此外,还有跟随服侍的侧近、小姓、婢女、医师、民夫等共计六百余人。 这次上洛,虽说人数不多,但为了震慑沿途的盗匪和国人,提振士气,展现武田氏的威严,信重采纳了山本重幸的建议,耗费重金购置了大量的辰砂,将山县骑兵队的甲胄、马具全部涂成红色,军旗以及背后的旗指物也全部用红布制作,一眼望去,热烈似火,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威慑力。 当然,这支骑兵只能称之为“赤色骑马队”,并不等同于所谓的“赤备”。毕竟“备”,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军团,内部以足轻为主,分成旗组、铁炮组、长枪组、骑马队、军监·目付、太鼓·贝、侍大将(备队指挥官)、弓组、小荷駄(主司补给运输)等各种兵职。 因此,就目前武田氏的实力和领内的状况,想组建一个专门的“赤备”时机还不够成熟,能凑出一个“赤色骑马队”已经足够震撼了。 除此之外,信重还为上洛的武士和足轻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具足。其中,马廻众统一穿戴黄色的当世具足,背后旗指物为“丸内菱”;其余国人的军士则穿戴黑色的御贷具足,背后的旗指物除了国人的家纹外,辅以武田氏的“四割菱”。 整顿军备的同时,信重还听从三条公赖和武田元光的建议,准备了不少的金银铜钱、奇珍异宝,准备作为献给朝廷和公方的见面礼。当然,这些花费很大一部分来自不久前朝仓氏的赔款。 一切准备就绪后,天文八年三月初六,信重正式率领一千六百余人的浩大队伍,从武田氏馆出发,沿着“鲭街道”经朽木越一路南下前往京都。 所谓“鲭街道”,是小浜连结京都的街道之总称。因当时主要是往京都运送鱼类的路线,且其中大多是鲭鱼(青花鱼),因而得名。 由这条路上洛,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近江国,而此时的近江却并非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太平无恙。 两年前,也就是天文六年(1537年),六角定赖在琵琶湖北岸再度击败浅井亮政,迫使其成为六角氏外样,名义上一统近江。此后不久,又将女儿许配给丧偶的细川晴元,与之缔结了姻亲关系,以此加强了与幕府和管领的联系,成为细川晴元在近畿的强大盟友,同时在幕府内部拥有了不可忽视的话语权。 可无限风光的背后,是近江仍处在分裂状态的事实。 近江国按照与琵琶湖的相对位置分为湖北、湖东、湖南以及湖西,此时,湖南和湖东的肥沃土地多在六角氏的统治之下;湖北的浅井亮政与主家京极氏还在互相掣肘闹得不可开交。 至于湖西则相对复杂,原本是由与六角氏、京极氏一样身为佐佐木氏分家的高岛氏统治,但随着宗家衰落,高岛氏分裂出的“高岛九头”各自为政、割地自立,其中以朽木氏实力较强,但仍远弱于六角氏和浅井氏,且主要依附幕府将军维持着统治,其当主朽木植纲及长子朽木晴纲分别担任幕府将军的内谈众和奉公众长期留守京都。 此番上洛,信重进入近江的第二站,是西近江的朽木谷,这里也是朽木一族的发祥地。 作为幕府重臣的朽木植纲,从足利义晴和细川晴元处得知信重即将上洛的消息后,立即率领长子朽木晴纲返回朽木谷城,精心准备宴席,准备好好地为信重一行接风洗尘。 三月初七正午,武田军浩浩荡荡开进朽木谷,红、黄、黑三色军势阵容整齐、士气高昂,旌旗猎猎、迎风招展,信重依旧是头戴惣熊毛植齿朵前立兜,身着黑漆涂色色威胴丸具足,在马廻众的簇拥下,骑着高头大马昂首挺胸,一脸的庄重和威仪。 朽木谷虽说是若狭往来京都的必经之地,可终究是座小城,城下町的百姓哪层见过这样阵仗的军势,纷纷来到道路两侧驻足观看。 “快看,这就是若狭武田氏的军势么,真是不得了啊!”一名年轻人感慨道。 “可不是么,谁能想到,有生之年,俺还能再看到武田氏上洛的景象啊。”一名虬髯老者不无动情地说道:“当年元光公率领两千兵马上洛支援细川高国公,俺还是其中一员呢,只可惜……后来在桂川原战败,俺也因此受了伤,半路就留在了这朽木谷。一晃就是十多年啊。” 听到老者这么说,年轻人来了兴致,好奇地问道:“十多年过去了,您看这支队伍和您那时候相比呢?” “呵呵,不好比,不好比啊!”老者咳嗽了两声,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道:“当年虽说是两千军势,可军容、甲胄、武器皆不能和如今这队相提并论,特别是精气神,更是远不及现在这支武田军。” “倒也不奇怪,”年轻人对老者的回答并未感到惊讶,而是自顾自地说道:“早就听说了,这武田家接连击败了朝仓、一色氏,吞并了敦贺郡和丹后国,能短时间内做到这些的,肯定不是一般的军势。” “击败了朝仓氏?是宗滴老爷子么?”老者颇为惊讶地问道。 年轻人认真地点了点头:“没错,宗滴老爷子亲自出马都没打得过武田家呢,听说后来又是赔款、又是割地的,这朝仓家啊,算是栽了个大跟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