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第73章 决心上洛

   别看三好利长现在看似无畏,敢于率兵上洛和细川晴元叫板,其实纵观他的前半生,也是一路坎坷、一把辛酸泪。    三好氏,乃是信浓源氏名门小笠原氏的庶流,小笠原长房在承久之乱后成为了阿波守护,其后裔因居住在阿波国三好郡,后以“三好”为苗字。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三好氏逐渐成为阿波国的强力国人,也是后来承袭阿波守护之职的阿波细川氏的得力家臣。    三好利长的父亲三好元长,是细川晴元家中重臣,为晴元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伴随着功成名就,他却与细川晴元渐生龃龉。享禄五年(1532年),在细川晴元的设计下,三好元长在与一向宗的战斗中兵败自杀,年仅三十二岁。    彼时,他的几个儿子尚且年幼,年纪最大的三好利长(乳名千熊丸)也仅仅十岁,只得在阿波细川家的庇护下苟且偷生。    所谓善恶终有报,失去重臣的细川晴元元气大伤,随即丧失了对近畿的控制,畿内陷入了细川氏、六角氏、一向宗、天台宗、法华宗等势力龙蛇混在的斗争旋涡之中。    三好元长败亡一年后,细川晴元与法华宗组成的联军,被细川晴国(细川高国之弟)与一向宗组成的联军击败,细川晴元只能退往淡路岛暂避锋芒,同时向自己的弟弟、阿波细川家当主、阿波守护细川氏之求援。    细川氏之借此机会,将三好利长送到了细川晴元麾下,虽然与细川晴元、一向宗有着杀父之仇,但为了保存家业,三好利长只好暂时向细川晴元低头,就此成为他的家臣。    此后的三好利长表面上与细川晴元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实际上却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反击的时机。这次起兵上洛,便是羽翼渐丰的他的一次尝试,也是对细川晴元实力的一次试探。    曾经在自己麾下卑躬屈膝的少年,如今却在家门口对自己武力逼宫,细川晴元愤怒之余,更是担心这次危机若是处理不好,怕是不仅颜面扫地,那些唯自己马首是瞻的势力也会就此散去。    思前想去,他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是请老朋友、南近江的六角定赖出面调停,另一路则是以将军足利义晴的名义,派遣使者前往若狭,以任命信重为若狭、丹后守护为由,请他率军上洛以张声势。    二月二十八日,信重刚处理完丹后的事务返回武田氏馆,便收到了幕府传来的“御判御教书”,书中内容洋洋洒洒,辞藻华丽,先是将信重和武田氏夸赞了一番,进而表示足利义晴希望能亲眼见一见信重这个年少有为的当主,顺道任命他为若狭、丹后守护。    对于这封幕府来信,信重内心是有所顾虑的:他觉得丹后刚刚平定,家中事务还没处理好,匆忙上洛怕是会给宵小之徒可趁之机。况且,他本人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不想实力还没发展起来,就去蹚近畿这滩浑水,到时候被那些畿内大佬盯上,怕是日后就难以韬光养晦了。    但是,一向主张与朝廷和幕府加强联系的武田元光却并不这么想,在得知信重收到了将军的书信后,他不禁喜笑颜开,火急火燎地从发心寺来到武田氏馆,催促信重赶紧收拾行囊,整军上洛。    当初继任家督时,信重曾和武田元光有过一次深入交谈。交谈中,武田元光提出了“三条底线”,其一便是“和朝廷、幕府的关系必须要维护,不可偏废”。    当时,信重对这条底线是不以为然的,他认为现如今朝廷、幕府羸弱,只要保持面上过得去即可,没必要耗费太多精力、财力在他们身上。    可眼瞅着三条公赖在武田、朝仓和睦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信重的心里也逐渐对朝廷和幕府有了新的认识。    他开始意识到,朝廷和幕府的介入,在某些时候确实能发挥不小的作用,特别是两军僵持不下,亟需一个台阶的时候,那些公卿、使者的出现,往往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对于幕府的来信,信重虽说有所顾虑,但也没有最开始那么抵触。这时候武田元光登门催促,确实是让他犯了难。    “彦五郎,你知道本家上次上洛是何时吗?”在武田氏馆的茶室内,武田元光兴冲冲地问道。    信重迟疑了片刻,试探性地回答道:“好像是大永七年(1527年)?”    武田元光摇了摇头,双目放光道:“是大永六年!大永六年的十二月八日!那天清晨,雪后初晴,为父率领武田军,就是从这武田氏馆出发,沿着朽木越一路南下,上洛支援细川六郎(细川高国),当时我武田军何其意气风发,兵强马壮!”    “只可惜,桂川原合战功败垂成……”说到这,武田元光微微垂下头,眼神中也充满了失落:“一晃十一年过去了,六郎早已兵败身死,本家也不复当年雄风……”    “父亲大人切莫悲伤,”看着武田元光垂头丧气的样子,信重也于心不忍,只好轻声劝慰道:“虽说当时惨败,可本家如今不是挺过来了么,不仅挺过来了,还打败了宿敌朝仓氏、一色氏,夺取了敦贺和丹后,这难道还不值得您高兴么。”    “是啊,”听到信重这么一说,武田元光随即转悲为喜,只见他抹了把胡须,长叹一口气:“这都是你的功劳啊,彦五郎,若是没有你,为父想都不敢想本家能取得如今这般成就。”    “这是我们武田氏和众家臣团结一心取得的成绩,并非我一人的功劳。”信重谦虚道。    “不管怎样,本家今时不同往日了,这才时隔多年重新入得公方和管领的法眼。”武田元光从信重手中接过“御判御教书”,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看怎么欢喜,这一幕让信重既觉得可笑又觉得心酸。    “彦五郎,此番你想好带多少军势上洛了么?”武田元光一边仔细端详着那封书信,一边关心道,“人少了可不行,为父上次上洛可是带了两千人呢。”    “回禀父亲大人,儿子还没想好。”信重回答道。    “本家此番整合了丹后和敦贺郡,加上若狭的话……即便家中要留守部分军势,至少也能抽调四千人上洛……”武田元光煞有介事地提信重谋算起来。    “父亲大人,”信重思忖片刻后,打断了武田元光:“儿子决定,这番上洛,最多只带一千军势,不仅如此,儿子还要把阿渚一起带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