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上杉宪政是打算以关东管领、上杉氏一门总领等身份令越后七郡的武家出兵南下支援自己,可现如今越后一国是由越后守护代长尾晴景、越后国司上条清定二人实际掌控的,就连现任越后守护上杉定实都只能算是一个花瓶。 长尾晴景不愿在府中长尾家尚未恢复元气前出兵支援山内上杉家,他是完全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军马疲惫、士卒凋零,实力早已大为减弱,就连防卫颈城郡的府中一带都显得捉襟见肘。 而上杉定实、上条清定这对叔侄本就与山内上杉家之间的关系不太深厚,其中上杉定实的这个越后守护更是长期不被山内上杉家所认可。 至于上条清定,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在山内上杉家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好处之前,上条家完全没有必要去为了稳固山内上杉家在关东八国的霸权而为其抛头颅洒热血。 毕竟清定深知眼下并非是出兵关东八国的最佳时机。不单单是山内上杉家,就连古河公方家仍保持着一定的实力。 若是上条家在仓促之下出兵南下越山去支援山内上杉家,并不能确保古河公方家一定会站在自己一方。 而且越后一国只是表面上静谧,实际上仍暗流涌动。 其中,负责上条家谍报工作的湛光风车就探查到了府中长尾家的同族重臣长尾为重意图谋逆,并勾结长尾俊景、长尾安景等人。 万一清定亲自率军南下,或者是派遣重臣率军南下,长尾为重趁机联合长尾俊景、长尾安景等人举兵作乱,届时上条家必然将首尾难以兼顾。 只是清定眼下碍于饥荒、大量流民等诸多事务,暂时还腾不出手来,只能先对长尾为重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尽管上杉宪政没有获得越后方面的大力支持,但他还是联合了扇谷上杉家家督上杉朝定,向武藏的北条领发起了侵攻。 越后一国也因此得以休养生息。 得益于先前所设置义仓,上条领在遭遇饥荒之际并没有出现饿殍遍地的景象,加上清定还在领内进行推行恩赦、减少赋税、救济抚恤、废除债务等一系列的德政,不仅没让领内的人口流失,反而吸引了大量来自信浓、上野等国的流民。 但府中长尾家以及其余越后有力国人领主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领内不仅粮食匮乏,甚至家中的粮食储备和库存完全被摧毁,还导致物价飞涨。 眼下正值越后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清定自然是不会作壁上观的。因为这是一个绝佳收揽人心的大好机会。 一方面,清定派遣家臣渡海前往出羽的庄内三郡(游佐郡、田川郡、栉引郡)、仙北诸郡(雄胜郡、平鹿郡、山本郡)去大肆收购粮食;另一方面,他还拿出上条家囤积的六万石粮食分配给邻近的领主进行赈济——府中长尾家、古志长尾家、斋藤家、直江家、柿崎家、大熊家、小国家、新发田家、桃井家、高梨家、沼田家、长野家等先后收到了来自上条家的救济粮。 由于越后一国遭到了饥荒,还导致一部分百姓选择卖儿卖女换取食物。 为了帮百姓赎回他们的子女,清定还动用了上条家金藏之中的钱财,将赎回的子女送回他们的父母那里。 不仅如此,清定还下令治下领国各地的奉行、代官,将荒野之中的尸骨尽数妥善安葬,并要求本誓寺、米山寺等寺院派出僧人进行法事。 毕竟在封建社会里,农业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经济成分,绝大多数的百姓是农民。因此,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恢复发展农业是“存百姓”的关键。 清定深知一昧的出钱出粮去救济也非长久之计,毕竟自家的余粮也不是很多,总不能一直让那些灾民白吃白拿。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后世经常使用的政策——以工代赈。 即以消极维持农业劳动力的赈济支出变成积极的,从而达到赈恤饥民和兴修水利等多重目的。 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管仲提出——“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如此一来,上条家就能帮助受灾领民以及流民在越后一国之中有活干、有收入,可谓是惠而不费、一石多鸟。 同时,上条家也能趁机大肆整修北国街道、三国街道等重要道路,以及疏浚信浓川、鱼野川、轻井川、横山川、前川等诸多领内的河道。 清定甚至还将进入上条领就食的两万余流民之中,挑选出了五百名青壮招募为常备足轻;次一等的两百余人则是充当上条家的金堀众,负责去上田银山进行开采,在必要之时还能在攻城之时进行土工作业,以及切断守军的水源。 就这样,因清定颁下诸多重农恤民、以工代赈的政策,使得他深受越后七郡武家、百姓的拥戴,其声望日重。 反观关东八国、甲信两国、东海道诸国等地的那些强力大名,他们此时却忙着互相攻伐,争夺地方霸权,并没有重视领内的受灾情况,导致治下领民的大量流失,可谓是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与此同时,伊达晴宗在被伊达稙宗一方三面夹击之下,逐渐力不能支,便派遣亲信重臣桑折景长作为使者,前去出仕上条家,希望上条清定能向自己伸出援手。 面对来自伊达晴宗是求援,清定陷入了沉思。 若是上条家站在伊达晴宗一方,那么不单单是上条家被卷入伊达天文之乱中,甚至还会有很多越后武家也一并卷入。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上条家掺和伊达天文之乱可能会在短时间里无法抽身,但可以趁机攻打站在伊达稙宗一方的芦名家,并夺回芦名家侵占的越后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