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群臣之议,禹皇的第二道旨意
禹王城。 皇宫。 “报,北境八百里加急,靖国公二十万主力被困北燕城,漠北铁骑入境,已连克我大禹七城,正在直奔京师而来!” “什……什么!” 齐临王得知北境的消息,当即便惊慌失措的起身,看向一旁的宦官:“速速去请文武前来议事。” “诺!” “怎么会……漠北的大军怎么可能入关?” “靖国公麾下三十余万兵马,他可是我大禹的军神啊!” 没等齐临王想明白,刚得到消息的文武大臣们也是纷纷来到了正德殿,一脸的深沉之色,大殿之中弥漫着一抹恐慌的气息。 “王爷!” “诸位大人,消息你们可都知道了?” 齐临王强行镇定下来,眸子中带着几分凝色,率先看向林秋石:“林相,漠北八夷铁骑入关,我们该当如何?” 林秋石神色凝重,沉声开口:“自北境至我禹王城,一马平川,若是全速进军,不出五日便可抵达我王城之下。” “如今陛下下落不明,王爷,当务之急,应是速速派兵,解救靖国公被困的大军。” “解救,拿什么解救?” 兵部尚书姬睢一脸的沉色:“我大禹镇国军如今在悬剑关镇守,东境的主力大军,乃是岳飞麾下的十万新军,如何抵挡漠北的数十万铁骑?” “那么依照姬尚书之见,该当如何?” 林秋石看向姬睢,面色平静似水,眸子中更是毫无波澜。 “早在数日之前,雍王殿下便灵鸽传书,漠北有异动,让朝廷早做提防,可齐临王殿下却未曾将此事放在心上。” “而今,漠北铁骑入关,我军主力被困,方知殿上问策。” 看着姬睢一脸的怒容,一旁的沈黎轻声道:“姬尚书,事已至此,莫要追责了,先想一想对策。” “哼!” 姬睢怒哼一声,沈黎却是一脸平和的看向齐临王:“殿下,立刻拟一道旨意,着东境岳飞将军,率军拦截,拖住漠北的步伐!” “同时,请平国公率军从悬剑关前来驰援。” 齐临王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纠结之色,沉声道:“岳飞麾下的十余万兵马,如何挡得住漠北的大军?” “况且,东境尚需镇守,若是东淮趁机发难该当如何?” “殿下,东淮如今面对倭奴之患,尚且难以稳固,他们纵使有心趁火打劫,也无兵可用。” 诸葛亮的眸子中绽着一抹精芒,沉声道:“漠北的铁骑虽利,补给却是跟不上,他们唯一的方法便是以战养战,从我大禹掠夺。” “若是能够拖住他们行军的步伐,待靖国公之围被解,可前后夹击。” 听到诸葛亮的话,齐临王的目光看向林秋石,许久之后,才轻声道:“林相以为如何?” “可行。” “好,那便依照林相之言,着岳飞率军驰援京师。” “驰援京师?” 姬睢眉头微蹙,齐临王重重的点了点头:“漠北的目的显而易见,正是奔着京师而来,禹王城乃是我大禹的都城,绝对不能置身险境。” “着岳飞直接来京师驻守,只要禹王城不破,我大禹便有了喘息之机。” “不可!” 沈黎直接摇头:“且不说东境至京师路途遥远,我北境可是有数百万子民,蛮夷叩关,定是免不了烧杀劫掠,若是直接放弃北方,我大禹,十年也缓不过来啊!” “沈相,漠北数十万骑兵来袭,我朝北方一马平川,岳飞区区十余万兵马,还多为步卒,如何抵挡?” “有城池据守,哪怕不能正面对抗,也能拖着漠北进军的步伐,如此一来,便为我北境的百姓赢得了时间。” “不行,京师不能有失,倘若禹王城沦陷,本王有何面目面对父皇?” “传我命,令岳飞即刻率军入皇城。” “殿下!” “本王意已决,拟旨吧!” 齐临王的态度果断,魏英的眉关紧锁,适时从怀中取出一封金黄色圣旨:“陛下有旨。” “嗯?” 众臣皆是神色一诧,就连齐临王也是面色一怔:“魏公公,父皇不在京城,何来旨意?” “陛下离京之时,特意给老奴留下了两道旨意。” “这……” “诸位,接旨吧!” “臣等接旨。” “陛下有旨,齐临王监国,难免有难全之事,若与群臣意见相左,废其监国之权,遇大事群臣不可决,由右相沈黎决断,钦此。” 此言一出,齐临王面色陷入了僵硬,一脸的难以置信的神色:“父皇,当真这么说?” “殿下,陛下旨意在此。” 魏英将手中的圣旨递给齐临王,后者一副难以接受的表情,口中呢喃自语:“怎么会这样?” “这怎么可能?” “臣,接旨!” 沈黎恭敬的行了一礼,看向一旁的大臣们:“孔明,你可还有何良策?” 诸葛亮稍作沉吟,看向一旁的徐昌:“姬大人,可有地图?” “来人,取地图来!” “诺!” 没过多久一副地图被挂在了大殿之上,诸葛亮看了一眼后,沉声道:“诸公请看,按照北境传来的消息,如今漠北的铁骑刚刚入境。” “北境七座城池已经沦陷,最快明日黄昏,他们便能抵达长偃郡。” “我朝北境,一马平川,而长偃城却是一座重镇,有水家经营多年,本就是一座坚城。” “若是着岳飞率轻骑,前往长偃驻守,同时,派出京城禁军,调动各地府兵,短时间内,我朝也能快速聚集起近十万兵马。” “以此拦截,如何?” 诸葛亮的话音一落,沈黎认同的点了点头:“不错,只需争取五日的时间,便能让百姓撤出,如此一来,可幸免于难。” “同时,传令雍王殿下,率军北上。” “雍王?” “不错!”诸葛亮的眸子中绽着精芒:“雍王殿下麾下虽然兵马不过数万,却多为百战之兵,如此一来,京师之危可解。” “诸位以为如何?”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附议!” 沈黎重重的点了点头,环视一圈:“既然如此,便依照孔明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