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八旗编制
镶红旗和正红旗绝大部分牛录被岳托带走,代善身边只剩五个牛录。 一个牛录三百人,五个牛录一千五百人。 也就是说代善麾下两红旗一万八千多满洲正兵,目前只剩一千五百人,等于名存实亡。 以建奴人口想要把两红旗补充到近两万人的规模,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目前唯一办法就是从其他六旗抽调填补,尽可能保持两红旗的存在,只有这样建奴八旗才算完整! 八旗军,本是明末女真部落的一种军事体制,是一种古老而又独具鲜明自我标志的户籍管理方式。 野猪皮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势,归附日众后,开始设定四旗,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是为旗籍开创之始。 所有部落人马整编为四个部分,平时种地打猎生产,打仗挽弓提刀上阵,是为兵农一体制度。 部落人众既是提供生产力的百姓,又是提供战斗力的军人。 当时满洲部落基本都是文盲,认不得字,就用颜色来区别自己是哪个部分的,于是有了黄白红蓝四种颜色标志。 用颜色区分部队,也是中国古代大多常见的方法,与中原传统的五行颜色相似,黄代表土,代表中央;白代表金,代表西方;红代表火,代表南方;蓝代表水,代表北方。 八旗颜色缺少了代表木,东方的青色,后来加入了绿营,正好补齐了。 后来建州部落越来越肥,四个旗的人马越来越多,不便于管理,需要增设新的旗。 但是选出新的容易识别的颜色又比较难,干脆用老颜色上镶上一个边儿,就是加一圈得了。 于是有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将归附的各个满洲部落、蒙古部落、汉军都纳入这个八个旗管理。 既然兵农一体制度,这就带来一个八旗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军备自筹。 兵士的盔甲、武器都是自己解决,当然,一统之后,也有了朝廷统一造,统一发放的制度。 大体上是朝廷的兵器盔甲为战略储备,有大战来临,战前临时发放,战后会计数收缴。 平时训练都是用自己的,所以,弓箭作坊这个行业,就是为军人制造弓箭。 有钱的军人能买得起修的起,没钱的只好糊弄,也导致了清末八旗军事的直接没落,甚至贫困的八旗军没有合适的武器来保持日常的训练。 增设到八个旗后,每旗300人为一牛录,设一名牛录额真管理。5个牛录为一札兰,设置札兰额真管理,札兰额真也叫甲喇额真,5个札兰为一固山,是为一个旗,设左右梅勒额真管理。 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的成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满洲人,包括归附的蒙古人、汉人及其他人。 到了皇太极时期,队伍又壮大了,天聪九年,后金征服了蒙古察哈尔部、喀喇沁部,将俘虏的部众编为蒙古八旗,这是蒙古八旗的由来。 崇德二年,将汉军部队(共分三部分,老汉军为乌真超哈,孔友德投降部队为天佑军,尚可喜投降部队为天佐军)分为两旗单独管理。 之前,老汉军直接隶属八旗,孔尚的投降军队还由他们自己单独管理。 崇德二年开始,所有的汉军都编制统一,相当于夺了孔尚二人的兵权。 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开始为了招抚降将,部队不打散,先让你安心。 最后慢慢地就给你掺沙子,先渗透,后来就直接改编整队,夺权完事。 崇德四年,汉军又分为四旗,旗色是纯皂色,皂镶黄,皂镶白,皂镶红。 到了崇德七年,四旗变为八旗,旗色与满洲一样,短暂的四旗取消了,这是汉军八旗的由来。 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现在彻底凑齐了,那么一共是二十四旗吗? 当然不是,其实还是八个旗,以镶黄旗为例,镶黄旗下,辖有满洲,蒙古,汉军这三个类似的种族成分,都是镶黄旗内的成员,根据什么时候入伙,分为三个部分,大体上是根据族群划分的。 八旗在入关后,男女老幼都称为旗人(据说正黄旗老太太头上都有“通天纹”)其他非八旗的都称为“民人”。可见,现在满族的民族成分极为复杂。 按照早期八旗的编制:300x5x5,每旗共计7500人。八旗就应该是六万人。 实际上则不然,八旗早期的编制想法是每旗7500人,这7500人当然都是可以作战的男丁。 作战就要有死亡伤残,部队损失了人数,有成丁的儿子可以顶替。 但是不一定每人都生男孩吧,生女孩的就顶替不了名额,或者儿子没长大的也顶替不了。 所以7500人的名额应该随着战事的进展不能满编,所以八旗的人数出现了人数不一致,有多有少的现象。 早期的后金军队隶属体制,有着浓厚的游牧民族特色。 虽然名义上八旗都是后金军队,但实际八个旗都有各自的旗主,旗下的军队类似旗主的奴隶。 努尔哈赤老年时,八旗旗主逐渐开始形成各自的山头势力,为争夺权力纷纷站队。 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孩子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各领一旗,形成较强的势力,与皇太极、代善等人进行政治角逐。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 顺治八年多尔衮死,顺治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建奴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实行永久性的驻扎。 随后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百姓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并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 建奴对自己人的极大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颓废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 八旗制度与建奴政权相始终,它既是建奴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建奴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阿济格入关全军覆没后,建奴满洲兵的缺额目前还未填补上。 这次岳托不但让入关的两红旗满洲兵被灭,连两红旗蒙军和汉军同样无人一人逃出关。 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如果入关,肯定也会被明军打掉。 皇太极真的难以想象,明军战斗力现在究竟强到何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