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县试完
至于算术题,则更显得趣味横生。 题目描述了一个关于良田增产与口粮需求的实际问题: 某村良亩若干,亩产三石,足五十户一年之食。今人口渐增,须供六十五户一年之需,问须增耕多少良田? (注:一石为古代容量单位,约等于现在的100升) 陈潇略一思索,便直接在答题纸上写下了答案。 他保持着稳定的节奏,笔尖在纸上流畅地舞动。 待最后一笔落下,陈潇开始仔细地将其他题目的答案誊写到答题纸上。 完成所有步骤后,他从容不迫地将试卷交给了衙差,随后步出考院。 …… 在门外,陈潇静静等待其余三人,心中已经开始规划明日的事了。 不久,其余三位考生也相继走出来了。 四人聚首,兴致勃勃地分享着各自的答题心得。 他们走在热闹的街头,热烈讨论着考试中的想法。 “这次的算术题真是让人头疼啊!” 沈一山率先感叹道, “那些良田和口粮的换算,我算得头都大了。” 陈宣也附和道: “是啊,我也是费了好大劲才得出个大概的答案,也不知道对不对。” 陈潇闻言,微微一笑,道: “其实这类问题并不难解,只要掌握基本的换算方法,就能迎刃而解。 我们只需将每亩产粮量和每户人家的口粮需求算清楚,然后进行简单的比例换算即可。” 沈一山和陈宣闻言,顿时恍然大悟,纷纷向陈潇请教具体的解题方法。 陈潇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四人围在一起,讨论得不亦乐乎。 陈潇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三位听众听得频频点头,恍然大悟。 沈一山拍打着自己的额头,懊悔地感叹道: “原来还可以这样算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陈宣也由衷地赞叹道: “潇哥,你的思维真是敏捷! 这种题目我总是感到头疼,以后还得多向你请教。” 随后,四人谈笑风生,话题转向了墨义题。 陈宣皱着眉头抱怨道: “这次的墨义题真是太难了,那些关于人性本善和礼乐教化的论述,我简直是一头雾水。” 沈一山也附和道: “是啊,我也是感觉答得一塌糊涂,不知道能不能及格。” 然而,陈潇却微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 “其实,墨义题并不是要我们给出绝对的答案,而是要考察我们能否理解并阐述出其中的道理。 只要我们能够自圆其说,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算是答对了。” 沈一山听了陈潇的话,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笑道: “哦?这么说来,我好像也没答得那么差了。” 陈宣也笑道: “潇哥说得对,我们只要尽力去答了就好。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努力过了。” 四人相视而笑,心中的紧张和担忧逐渐消散。 他们知道,无论县试结果如何,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尽力而为了。 就这样,四人一边轻松地聊着天,一边朝着客栈的方向走去。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轻松自在,仿佛已经忘记了刚才考试时的紧张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