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到秦时,助政哥大一统

第三百零二章 荀子:我的弟子强的可怕

   “国师可曾想过,若是百年之后,科举成为定数,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政哥转头看了袁华一眼。   因为大秦的制度并非是自上而下的制度。   郡守、县令都可以自由的任命他的幕僚与属官。   一般郡中主薄、司马都是郡守的亲信,由郡守自己去招徕,朝廷要做的不过是承认。   不单如此,郡守还会任命乡一级的百石官吏。   像一些重要地区譬如产粮区、盐场,都有着各大郡守任命的心腹坐镇,他们的秩比通常只有百石,只担任着蔷夫一类的小职,但,他们却是真正在管控地方的人。   而所有的这一切官吏,都不是朝廷任命的,是郡守招募和任命的。   所以,郡守才被人才在历史上被称为“封疆大吏”。   倘若有朝一日,所有高级官吏都由朝廷通过考举选拔、任命,这将导致大秦的政治重新洗牌。   毫无疑问,那将是一场不亚于商鞅变法的创举。   到了那个时候,中央的权威将凌驾于一切之上,实现真正的大一统,中央集权时代就将来临。   在那时候,所有的的郡守,统统都得做孙子,从此以后别说什么门阀了,就是豪强都将很难产生。   但是最大的问题也在这里,没有了豪强和门阀,只会出现更加恶心的文官集团。   这种没有一个人做恶,就占尽了天下好处的毒瘤,将会毁灭诸夏的根基。   所以袁华直接道:“大王,我大秦,向来是以武立国。   所有高级官员,必须有军队经历,不如此,不可提拔他们到高位。   一个纯文官掌握的国家和政权,只会把诸夏民族带去末日。   所以,军功爵不仅不会被废除,反而需要继续得到保留和加强。”   政哥微微点头:“不错,以武立国,才是我大秦的根本。   只要收益的人群,远超利益受损者,那么那些人的反对,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大势一旦形成,浩浩荡荡,谁都拦阻不了……”   此时,蒙毅走了过来:“大王,这是您要的本次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名单。”   说着,蒙毅就将一大堆文件递了上去。   政哥立即放下其他的事情,结果文件观看了起来。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的统治阶级就知道,国家的强盛与否,关键在于得人。   庞涓加入魏国,魏国马上就强大起来,号称霸主。   孙膑加入齐国,齐国马上就干翻了魏国,号称东帝。   苏秦合纵六国,把秦国逼到一点办法都没有。   张仪合纵连横,轻松瓦解了苏秦的联盟。   正是因为清楚这些历史,所以盖聂一到秦国,马上就受到了政哥的亲自接见和极高待遇。   看着人才,这才是政哥经营好国家的秘诀。   “大王,本次考举,共有五千六百七十五名士子报考,他们的姓名、籍贯、学派都登记在这里!”   蒙毅禀报着。   “做的不错!”政哥赞赏着点头。   政哥拿起其中的份竹简,看了一下,边看边问道:“考卷可都准备好了?”   “回大王,考卷已经送来了,臣业已命人全部封存好了,只等大王下令,臣就会发放出去。”蒙毅信心十足的答道。   “这就好。”政哥翻阅着名单,忽然看到一个人:“张苍?”   政哥笑了一声,这不就是袁华推荐给自己的人才吗?   既然他来参加科举了,显然已经是一个必中客了。   政哥继续翻阅了下去,随后就看到了李斯和韩非的名单。   嗯,全部都是荀子的弟子。   不得不说,荀子的弟子,这个赛季确实强的可怕。   张苍,李斯,韩非,都是最有希望竞争科举考试前三名的恐怖存在。   他们三人的含金量,可比后市的那些所谓的“大家”强的太多了。   在中国科举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   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   使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观,通过金榜挂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   而他们还得意洋洋的宣传自己是文曲星下凡,全国震动。   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就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   然而在科举史上,能金榜题名的无疑都是当时的精英。   不过,金榜题名与名传后世并不是同义词,考场上的精英们往往很难成为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大名人,甚至很多时候,名落孙山者,比金榜题名者更容易让人记住。   不过,在有些时候,一科金榜题名者却有不少真正的大名人,不光当时显耀,更流传千古,被称为“名榜”。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这年的科举考试,堪称中国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这一年,看似普普通通的年份,一场考试却诞生8位文坛大家和9位当朝宰相。   这一年,范仲淹已逝世5年整,自他之后“文正”两个字成了千年来文官死后的最高荣誉。   这一年,四川眉山父子三人同时赴京参加考试。   这一年,周敦颐的两位弟子也来到了京城汴梁。   这一年,王安石还在某个地方做一个小小的官吏。   嘉裕二年(1057),年仅21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而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   随后在殿试中,苏轼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宋仁宗的赏识。   实际上,除了苏轼和曾巩这两位大家,这科还有不少后来的文坛大腕,比如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巩的弟弟曾布。   要是范围再扩大点,这科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还有苏氏兄弟的老爸苏洵也跟着来了。   ,一次考试就汇集了唐宋八大家的五位,除了那个不合群的王安石,大宋朝最会写文章的都齐了。   除了这几位大文学家,这科还出了两位名气不在他们之下的大思想家,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叫张载。   程颢就是著名的“二程”之一,师从周敦颐,开创的理学思想与朱熹的学说并称“程朱理学”,直接影响了之后近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   而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其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影响极为深远。   只不过,在袁华看来,这些人加在一起,都比不过一个李斯。   虽然看不上李斯的人品,但是袁华还是非常认可李斯的能力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