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宝殿。 顷刻间,满朝文武大臣一片寂然。 面庞上浮现出惊喜、错愕之色,诧异的望着龙台上的天子。 “皇上有意建造功臣阁?!” 大臣们的脑海中不时的闹出这样的疑问,好似听错了一般。 放眼古今,历朝历代,名垂千古,令人歌功颂德的功臣不在少数。 可有皇帝为大臣建造功臣阁的却是屈指可数。 回顾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有当今唐代李世民为大臣们兴建二十四功臣阁。 兴建功臣阁的目的,其意本是为歌颂大臣功绩所建。 而之所以其他皇帝不愿为大臣们兴建,却是有着其他的目的。 说到底,也是担心大臣们抢了自身的功劳。 可如今,天子在金銮宝殿上,开口意欲兴建功臣阁。 此话一出,极大的引起了文臣武将们的浓烈兴趣。 人生在世,当以留名垂千古,为后人所称颂。 在朝文官,清正廉洁,他们不图金银、只求自身之名为后人所传颂。 朱厚照目光扫视着朝中的文武大臣,即使此刻他们并没有说出自身想法。 可从他们的面庞上,朱厚照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淡淡的笑容浮现在嘴角上,朱厚照朗声说道:“刘阁老,不知你有何想法啊?” 内阁首辅刘健从朝班中走出,拱手说道:“回皇上,兴建功臣阁乃重大之功。” “臣等附议皇上的提议。” 朱厚照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看来诸位爱卿也是如此的想法了?” 话音落下,在场的文武大臣们齐齐点了点头,意思分外明显。 朱厚照见此,也不多说其他,眉宇间浮现出一抹深思之色。 龙台上,朱厚照缓缓站起身来,沉思说道:“兴建功臣阁固然是可以,只是接下来的事情却着实令朕有些为难啊!” 话音落下,大臣们疑惑的看向天子,不知皇帝为难在什么地方。 “敢问皇上有何难题?”李东阳疑惑的询问道。 朱厚照目光落在李东阳的身上,徐徐开口道:“放眼古今,历朝历代中,出了一位名臣武将,都足以让天子兴奋不已。” “可朕的朝中却是有诸多大臣,建立了不世之功。” “但这功臣阁毕竟只有二十四个位置,诸位爱卿说说看,朕该如何是好啊!” “这……” 一时间,朝中的文武大臣们不禁有些为难,目光相互对视着。 金銮宝殿上,文臣武将不下百位。 可功臣阁却只有二十四个位置,也就是说,在他们这些人当中,能够入阁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 天子兴建功臣阁,留名垂千古,这样的好事,他们自然不想放弃。 可要说,在这功绩上,却是各有春秋。 要让各自争论的话,哪怕是说上三天三夜,怕也根本说不完。 当大臣们议论纷纷之际,内阁首辅刘健、次辅李东阳却是并没有过多的议论这件事。 在他们听说这些消息前,工部尚书吕调阳已经事先告诉了他们。 皇帝的目的,他们心中也多多少少知道。 如今,皇上突然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也更加印证了心中的猜想。 皇帝既然问,自然也有解决的办法。 故而,在这件事上,他们并未露出半点担忧之色。 朝中文武大臣们的面色,朱厚照在龙台上看的是一清二楚。 甚至从内阁首辅、次辅两人的面色上,朱厚照也大致的猜测出了,两人怕是已经事先得知了这个消息。 所以在自己问出问题之后,他们两人这才无动于衷。 朱厚照站在龙台上,扫视着文武大臣,心中暗想道:“不要以为事先得知了消息,你们就能免俗。” “如此,朕还怎么当这个皇帝?” “既然你们不想在这个时候表露出心中的想法,那朕就帮你们一把。” 心想这般,朱厚照朗声说道:“不知诸位爱卿可有详细的解决之策了?” 话音落下,金銮宝殿上顿时寂静非常。 在朱厚照目光扫视之际,满朝文武大臣皆是默默地摇了摇头。 朱厚照重新坐在龍椅上,愁容说道:“如此一来,倒是令朕有些为难了。” “不过,好在朕的心中倒也有个合适的人选。” 顷刻间,大臣们眼前一亮,目光紧紧地盯着皇帝。 甚至就连内阁首辅、次辅两人,脸上也露出了殷切之色。 朱厚照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当今大明朝,能有今日之盛况。” “除了朕之外,同样离不开一人。” “没有他,这大明朝谈何平征外敌,内定天下?” “……” 当朱厚照将这位大臣功绩一一说出的时候,在场百官们的心中似乎隐隐猜到了对方的到底是何人。 一时间,不少的文武大臣们不禁看向内阁首辅、次辅他们两人。 在这朝堂上,两位阁老的功绩,众人都是有目共睹的。 皇帝挑选他们两人入功臣阁,大臣们也没有什么脾气。 可当大臣们等待着皇帝念出两位阁老的名字时! 朱厚照却是高声喊道:“工部尚书何在!” 吕调阳面色一顿,一脸震惊的从朝班中走出,拱手行礼道:“皇上。” 朱厚照定睛落在吕调阳的身上,微笑着说道:“爱卿为大明建铁甲舰、蒸汽机、天威炮……” “种种功绩,朕都一一看在眼中!”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解决之策,那今日,朕便册封你为功臣阁第十位。” 吕调阳闻言,眼中流露出激动之色。 原来皇帝先前传召他,正是事先暗示他这个消息! 吕调阳面色激动的跪在地上,拱手行礼道:“微臣叩谢皇上!” 当吕调阳行礼受封之际,内阁首辅刘健、次辅李东阳的脸上却是阴晴不定。 事先,他们也都以为皇帝是在说他们其中一人。 没想到皇帝突然改口册封了吕调阳。 不过,好在仅是功臣阁的第十位,其首位还空缺了出来。 他们还有着很大的机会,在这首位上争一争。 待得工部尚书退回到朝班后,刘健、李东阳目光殷切的等待着皇帝的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