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奥古斯特的战术
相比施里芬计划一味的求快,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赢西线战斗,打赢整场战争。 但奥古斯特却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在战场上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而奠定胜利。 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不管是高卢国还是日不落帝国,能够动员的兵力都非常的有限。 高卢国还不到四千万人,最多动员四百万的军队。而日不落帝国也只有四千多万人口,又能够动员多少军队呢? 再加上,日不落帝国还有广袤的殖民地要守卫,还有本土需要防守,能够派遣到欧洲大陆上来作战的远征军,又能够有多少呢? 一旦他们的主力部队在比利士王国内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那么,他们将会遭受重创。想要再度抵挡住日耳曼帝国的进攻,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更何况,奥古斯特很清楚,在现有的科技情况下,想要快速的打赢这场战争,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这场大战,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只不过,和另外一个时空相比,大战持续了整整四年,才因为日耳曼帝国的崩溃而结束。这一个时空,日耳曼帝国做好了一切准备,并且更加的强大。如果能够在两年内结束战争,那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奥古斯特可不想军队一味快速发起进攻,导致在作战当中出现问题,从而输掉这场战争。那样的话,日耳曼帝国无疑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了。 “陛下,如果我们不能够尽快打败高卢国,获得西线战场的胜利。那么,我们就会长期处于两线作战当中了。这对于我们而言,将是非常不利的。毕竟,我们的兵力也同样不足。”小毛奇上将提醒道。 一直以来,他上台之后,都是在施里芬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但却没有想过要彻底改变施里芬计划。 奥古斯特点了点头:“两线作战对于帝国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帝国位于欧洲中部,处于敌人的包围当中。一旦战争爆发,必然会受到敌人的两面夹击的。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帝国必须要尽全力的打赢这场战争才行。 至于兵力不足问题,一旦战争爆发,帝国将会开始进行全国总动员,大规模的动员足够的军队。帝国的战略储备体系已经完成了,拥有大量的资源,这不会成为制约帝国进行动员的因素的。开战之后,帝国陆军将迅速动员一百个步兵师,再度组成十个集团军。 有了这些部队,不管是投入到东线战场上,还是西线战场上,帝国都有足够多的军队了。到时候,帝国自然并不畏惧两线作战了。 只要帝国的军队能够在战场上不断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敌人的战争潜力将会越来越弱。这将非常有利于帝国打赢这场战争。尤其是高卢国和日不落帝国等人口相对稀少的国家,更是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到时候,帝国同样很快就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 奥古斯特的话,让小毛奇上将和一干陆军的将领们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小毛奇上将更是同冯法尔肯海因上将两人小声商量起来,似乎再讨论要不要再度对施里芬计划进行修改。 “我认为皇帝陛下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不能够歼灭高卢人和日不落人的主力部队的话,那我们打穿了比利士王国,攻入了高卢国境内。甚至于,哪怕我们攻下了吧里,只要高卢人还有充足的军队,他们就未必会投降的。这样的话,战争就将继续下去。我们想要快速击败他们的目标,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了。到时候,我们同样会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相反,如果我们以歼灭高卢人和日不落人的有生力量作为核心,只要通过一两次大规模的会战,歼灭了他们的主力部队。那么,高卢人还能够抵挡住我们的进攻吗?整个高卢国都再也无法抵挡我们了。哪怕他们有心想要继续打下去,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打下去啊! 到时候,我们自然就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了!” 副总参谋长兼装甲兵总监鲁登道夫中将说道。 其他的陆军将领们,也都连连点头,认同这一点。 “陛下,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对计划进行修改吧!”小毛奇上将说道。 “现在战争还没有爆发,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奥古斯特说道。 随后,日耳曼帝国总参谋部决定对施里芬计划再度进行修改,而修改之后的施里芬计划,被称之为新施里芬计划。 新施里芬计划当中,将以歼灭高卢国和日不落帝国的有生力量作为第一目标,以便于能够彻底赢得这一战的胜利。 如果说,之前的施里芬计划是求快,出奇制胜。那么新的施里芬计划则是求稳,确保一定能够获得胜利。 新施里芬计划当中,计划发动两场大规模的会战,以完成歼灭高卢国和日不落帝国主力部队的目标。第一场会战在比利士王国境内。即日耳曼帝国猛攻比利士王国的过程当中,吸引高卢国向比利士王国进行增援。然后,将他们的主力部队歼灭在这里。 第二场会战,则放在高卢国北部,准备在这里消灭高卢国和日不落帝国远征军的主力部队,从而彻底的奠定胜利。 奥古斯特也任命了日耳曼帝国陆军接下来的十个集团军的司令官人选,第1集团军司令官为克卢克将军,第2集团军司令官为比洛将军,第3集团军司令官鲁登道夫将军,第4集团军司令官豪森将军,第5集团军司令官为符腾堡公爵,第6集团军司令官鲁普里赫特亲王,第7集团军司令官为瓦尔德泽将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为马维茨将军,第9集团军司令官为兴登堡将军,第10集团军司令官为弗朗索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