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历史上没什么区别,虽然萧天将诏书换成了假的,但王允并不有发现,依旧私下里见了曹操等人。 曹操拿了王允送他的七星宝刀,只是,刚接近董卓的太师府,就差点被人拿下,身边的几个护卫拼死掩护,才侥幸逃出。 萧天临走时,让守城士兵给董卓送一封信,就是他自己都没想到,这封信沾几番辗转,还真的到了董卓手上。 事情败露,董卓一狠心,让人毒死了刘辨。 曹操带着假的诏书,逃出了洛阳后,立刻传檄天下,进京勤王。 …… 萧天找到高顺和张辽之后,也终于找到了落脚的地方,高顺和上党太守张杨私交莫逆,张杨划了一县之地,给张辽、高顺驻军。 说起这张杨,也算是个讲义气的人,还派人送来了大批的粮草。 三国的这些诸侯,都是很没节操的,最典型的就是刘备,投了这个之后投那个,其实不只是刘备,曹操、孙坚,也都差不多。 萧天也决定没节操一次,他现在算是张杨的手下,而张扬又是袁绍的手下,既然这样,他就打算暂时跟着袁绍混日子,大树底下好乘凉,至少手下的兵饿不到。 当然,也不是谁都能跟着袁绍混日子的,所以,萧天托张杨给袁绍送去了一份投名状,也就是那份刘辨亲手所写的诏书。 果然,袁绍一见到诏书,大喜。因为他刚刚接到了曹操讨伐董卓的檄文,对于曹操,两人在洛阳的时候早就认识,但他却不喜欢曹操这个人,虽然曹操有些才华,但是谁让曹操的出身不好呢,父亲是太监的义子,刚刚才清除十常侍不久,太监的名声可谓是汉朝最差的时候。 所以,对于曹操的檄文,他有些犹豫。这封檄文,正对了他的胃口,他也正打算起兵呢,但是,即便这时候起兵,也要落在曹操的后头,凭白让曹操占了偌大的便宜。 不过,有了这封诏书就不一样了。曹操的檄文,就变成了一场骗局,他只要拿出真的诏书,就能让曹操下不来台。 在曹操、袁绍相继起兵后,袁术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在南阳宣布起兵。 如果只是一个曹操,掀不起太大风浪,但是,当袁绍、袁术相继起兵后,就给了天下一个信号,袁家四世三公,可以说是汉末第一望族,袁家都起兵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好忧郁的? 一些人有了争霸天下的打算,但更多的人,现在还认为大汉朝只是出了奸妄,想随着袁家,除掉董卓,接下来自然就是升官发财。 毕竟,大汉朝已经历经四百年,至少现存的人,除了萧天带来这一波之外,都是从出生开始,甚至他们的祖辈,就一直是大汉朝的人,四百年,对一个家族来说,至少是二十代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被汉朝统治的日子,心里没有造反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四百年的大汉朝,怎么可能灭亡呢? 袁绍一起兵,萧天这边安逸的日子也过的差不多了,带着张辽和高顺的三千人马,以及新招募的五千新兵,随张杨一起,共率三万大军,前往河内,与袁绍一起举事。 短短一个多月内,便有十八路诸侯响应。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再加上曹操,一共十八路诸侯。 当然,事实上,这十八路诸侯,真正算起来,最多也就是七八路,身为一州刺史的,基本都是自身就是一路诸侯,张杨、王匡、袁遗、桥瑁,这几路诸侯,或明或暗,都已经投入了袁绍阵营。曹操则是在张邈手下混日子,孙坚投靠了袁术。 再就是张邈,实力也非常强,他和另一路的张超是兄弟俩,这两人,其实也只算是一路诸侯。 还有像马腾、公孙瓒这样,虽然名为太守,但实际上已经控制一州军政。也有像孔融这样,对名利没什么需求,纯属看不惯董卓的。 另外就是刘岱,属于汉室宗亲,可不是刘备那种编造出来的汉室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