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迎亲
“你应当知道大汉的律法,十五至三十的女子未成婚,那是犯法的。” 赵瑾虽然轻徭赋税,但这条法令依然没有废除,今年的人头税虽然不用交,但这条法令还是继续执行下去的。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因为人少,要是都不结婚,不生子,并州是恢复不了元气的。 以民为本的道理,听起来是为了大义,但其中也是有现实的因素的,没有人,就没有家,没有家,何以成国? 此时的人口都是按户籍统计,都是一户一户来算,每户有多少人,就要交多少人头税。 而因为家中有没有在年龄规定内出嫁的女子,每年都要罚600钱左右,各地还略有不同。 在以前能够买到6石粮食,而现在,只能买到3石粮食。 钱币贬值明显,也是因为粮食短缺的原因,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现,就是看粮仓里的粮食,充不充足。 人人都能轻松的吃饱肚子,且还有余粮,自然而然生活就富裕了起来,会将钱财用在其他的地方来改善生活,就能促进消费,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循环。 管仲就曾用经济战收服鲁国,又以此战胜楚国,助齐国成就霸业,可以称其为经济战的鼻祖。 此时盐税,铁税,都是从管仲当年实施的基础上改良的。 “父亲任三品尚书令,怎会差这几百钱?每月所用的纸张和笔墨,都超过这六百钱了,真当女儿不食人间烟火,不知府上的吃穿用度?” 蔡邕听蔡琰这般伶牙俐齿的答复,自身也是百口莫辩。 这个时候的纸张和笔墨可贵的多,这六百钱对普通人家可能来说是一笔大钱,对蔡邕目前的官职俸禄来说,简直就是洒洒水。 “不说这些了,英侯的晚宴,你要不要和为父一同去?” “女儿才不去。” 蔡琰本刚抬起的头,又低下去些。 “唉,当初我就是太宠你了,要是当时趁元叔在,我狠狠心,定下那婚事,也不至于此啊!” 蔡琰见父亲追悔,也有些羞愧,头便更低了。 说着蔡邕还是有些后悔,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对于赵瑾的正妻是李柔,其实没有几人能看好这个无父无母的女子,草根出身,嫁给赵瑾当正妻,谁都会觉得是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要说李柔长得极好,纳其为妾,众人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在百姓看来,赵瑾是不问出身,重情重义之人。 在这些士族,权贵看来,就是自降身份,与草民联姻,大家都是互相同姻,互帮互助,维护着自己这一阶层的利益。 但赵瑾偏偏打破了这个规矩,蔡邕觉得可惜,自然是没有错的。 蔡邕到底是个乐观的人,将喜帖写好,装进红纸封内,再次说道。 “听说英侯对吃颇为研究,为父的几位同僚曾去城中酒楼点上那‘东坡肉’,听闻其是用阉割的豚为原料,肥瘦相间,红润剔透,难得的美食。还记得英侯还为其赋诗,那几句怎么说来着,这记性,怎有些记不起来了。” 蔡邕说这些,其实就是想让女儿陪自己一同去,看蔡琰整日待在府内,不出去走动,怎能遇到心仪的郎君,自己为其挑选,她又十分不愿。 蔡琰听到赵瑾又作诗了,瞳孔不禁一亮,与先前的黯淡的神色反差极大。 但她又却忍住了嘴,没有出口追问。 蔡邕本是眼睛乱转,装作是在回忆那几句诗词,右眼一瞥,顿时看穿了蔡琰的心思。 心中便腹诽道:文姬啊文姬,你果然是这般想的,唉,怎就不敢开口呢? “噢,为父想到了,英侯作的这首名为《猪肉颂》,这猪肉便是豚肉。” 蔡邕还贴心的给蔡琰注释。 一听是以这猪肉为名所作之诗,蔡琰心中好奇心已经被点燃。 “并州好猪肉,价贱如米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柴头灶烟焰不起。” 听着蔡邕念完的蔡琰,嘴角翘起,想笑却又不想笑。 “他怎会作这种诗歌?” 这说是诗词,其实算作是诗歌,是寻常百姓都能听懂的诗歌。 而不是那些文绉绉的诗句,一词一句中都酝酿情意、景意、大意这些,这首东坡居士所作的猪肉颂,被赵瑾篡改一番道出,也算是懂“抄”之人。 但是赵瑾没有说是自己所作,他如今已经用不到这文坛带来的声望,所需要的人才也不是那擅长辞赋文学之人。 政治和文学那是两方面的东西,不能混为一谈,在任何时候,治政的人才都大于文才。 光靠华丽的诗词和文章,对国家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而那些能够一语道出朝廷积弊并且给出良策的普通文章,才是对国家,对百姓有用的。 可能二者的字迹,辞藻等方面天差地别,赵瑾会丝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治国当用能臣,贤臣,而不是文臣。 李白纵有诗仙之名,但掌握不了权柄,也是因此原因,不过还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其出身,出身商贾,在官场上也很难走远。 相比于那百里奚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这样的以才任用的准则,在李白的那个时代,几乎没有这种可能了。 除了王朝的初期,开国的时候,仕途还未被那些士族堵死。 蔡邕见女儿意动,便笑道。 “怎的,你就不想尝尝?为父听说,可不止这一道奇珍菜肴,赵府内的厨子可是从天还未亮便开始熬制。山珍海味都难以比拟,用的都是寻常的菜,但烧制的方法却大为不同,可以说是别具一格,闻所未闻。” 刚刚还抬起头的蔡琰又有些低下头去,内心有些挣扎。 “为父听说,王司徒打算与其义女同去参宴,文姬就不能陪陪父亲吗?” “那…好吧。” …… 身处在府内的赵瑾从未觉得时间有如此漫长,一个上午,自己如坐针毡,见阳光明媚,已经到了正午,自己马上便能去济仁堂接亲,手掌之中竟有些汗水。 他心中自嘲道:两世的年纪加起来都有五十岁,不就是结个婚吗,你至于吗? 走到干净的水桶旁,洗了洗手,深呼吸一下,便听到方氏的呼唤声。 “该去迎亲了,你愣着干什么呢?” “我这就去。” 赵瑾的语气很平淡,但动作却表现的很急躁,让人一眼看出窘迫的样子。 “唉,过来一下。” 赵瑾见方氏唤自己,便转身走到其身前。 方氏又帮他拍了拍有些褶皱的礼服,便笑道。 “去吧。” 这个时候还未有花轿一说,迎亲所用的马车,而多少马匹开路,和多少奴婢随从,都是看规格了。 像赵瑾任为卫将军,又封为乡侯,可乘四马之车,再往上的那些王侯,可乘五马之车,而天子,则可乘六马之车。 四马之车已经是足够奢华了,更何况都是清一色的好马。 赵瑾在众人的注视下来到府外,快步走到披着红绸缎的马车之前,一跨跃上骏马,光是这一举动,便是十分干练清爽。 府外的迎亲的队伍已经非常长了,队伍之中还有花童,这几名孩童都是寻常百姓家选来的,样貌水灵,但主要的还是机灵,会说喜庆话。 而马车却不止一辆,除了那新娘所乘坐的马车,在最前列,后列还有足足五十辆车乘,几乎可以说是占据了并州的大半马车。 四十匹马开路,在车队两旁则是数十名奴婢,走一段路,便从手中的红壶中捉取一些铜钱,轻洒在车队的两侧,这便是钱帛充路的具体表现了。 此时的赵瑾娶妻,相比于董卓娶妻,也是不逞多让,但却没人诟病他铺张浪费,骄奢淫逸,因为这钱不是从“国库”里支取的,乃是家资所出,此为一。 第二便是,他的家资应当是有这么多的,毕竟天子赏赐他的钱财已经不在少数,论功行赏,赵瑾是有这个资本举行这样的婚礼的,钱的来路也是极正,不存在是从百姓手中抢来的钱。 其三便是赵瑾所做的慈善举动,接亲的目的地还是济仁堂,哪还有百姓会觉得赵瑾奢侈,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应该的。 要说越阶了,也没有,只是花的钱多了,那些根本上的礼制都没有违反,没有说让李柔戴凤冠,或是礼服之上印有龙、凤等图案,最多也就是蟒,鸟禽一类的。 蟒袍在这个时候还不是王侯的专属,黑龙军的玄甲之上就印有蟒式图案,以甄别其身份。 虽然黑龙军的装扮已经够有辨识度了,但赵瑾还是这样做了,哪怕有人上奏说他这黑龙的龙字是何意,是否有不臣之心。 赵瑾只能强行解释道,黑龙不是龙(指老广)而是蟒,天子代表的是五爪金龙,黑龙说好听点是龙,不好听就是蟒,况且这支军队效忠的是大汉,是天子,又怎能说其有不臣之心呢? 他的官腔是越来越娴熟了,要是在江州那会,赵瑾还不一定解释的清,说不定就会留下了把柄让人诟病。 “走!去迎喜娘!” 赵瑾大喊说道,哪怕是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他,见到此番景象,也得喊上那么一句。 “跟着英侯去迎新娘喽!” 赵凌月也在队伍之中,且就在赵瑾的身旁,握着手中满满当当的钱壶,便大把大把的挥洒,好不过瘾。 “快看呐!撒钱啦!” “我听旁人说,天子都要来英侯府上祝贺,这迎亲队伍自然是要气派十足!” 几人一言一语的说着,弯腰捡钱的手却没停下,特别是跟着英侯身旁的那名女子的几人。 见她抛的多,就一直跟在后面捡,要不是还有黑龙军在队伍的最外两侧维护着秩序,只怕这些百姓都要打散车队了。 没有办法,捡钱这事,是个人看到都会冲动的。 比起这玄色礼服,赵瑾觉得穿上将军甲可能更威风些,但毕竟不是出征,要符合当前氛围,穿甲配剑是想干什么? 难不成要等天子赴宴的时候弑君? 就这十分钟的路程,赵瑾觉得异常的慢,因为周围的百姓真的太多了。 “没钱了大哥,你再给点。” 那些奴婢撒钱都是固定的量,不会像赵凌月这般,不知分寸的乱撒一通,钱壶内自然就空的快了。 “我身上可没有,你到后面的马车里看看,钱币多的是。” 赵凌月得到赵瑾的允许,脸色也是笑开花了,自己撒钱跟那些钓鱼打窝一样,看着一群人哄抢的样子,她便觉得好玩。 “那娘问起钱少了,大哥可不许说是我干的,行不行?” “行行行。” “多谢大哥!” 就这几贯钱的事,几百金都花了,还差这几千钱吗? 赵瑾随即就让赵凌月洒个够。 方氏本就是管着府内的财政大权,每笔账都是算的仔细,若是少了几贯钱,肯定会问起缘由,赵凌月这是让赵瑾给她颁个“免死金牌”呢。 赵凌月身为赵家人,自然也是骑马前进,只不过得身处在赵瑾的后面,不能跟新郎同排并进罢了。 “萝卜,调头。” 赵凌月调转马头的时候还会跟“萝卜”说一声,好似真将马匹视作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般。 来到了后面装着钱箱的马车旁,她翻身下马,跨上马车,这些装载着钱财的马车旁都有数名黑龙军看着,其中一名甲士本想制止赵凌月,但被旁边的老卒拉住。 “那是主公的侄女,你拦她作甚?” “啊,我刚成为黑龙军,还不清楚,多谢老兄。” 黑龙军此时扩充到两千了,又从各军中招了六百多人,这里的“新卒”只是代表着刚刚加入黑龙军,并不是代表其是一名未上过战场的新兵。 而黑龙军中,也有资历更老的士卒,但最老的,也就是跟着赵瑾入蜀的那批西园军,在这些跟随赵瑾最久的士卒,都已经大多有了军职。 什长,伍长,校尉,大都是这群人担任。 此时的黑龙军就有两名校尉,也都是西园军老卒担任。 没有人会说他们是靠着关系升上来的,跟着赵瑾最久,又立下战功,升职是很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要是还是立功了杀敌了,还是一名大头兵,那谁还会拼命杀敌,身先袍泽的去冲锋在前,还不是为了那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