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拿钱砸
“公子,您看这样如何?” 一位年轻的画师率先完成了一幅作品,忐忑不安地递给周淳。 周淳接过一看,顿时眼前一亮。 这画师倒也有些悟性,竟然将他的诗词与画融合得如此巧妙,既保留了诗词的意境,又增添了一丝艺术气息。 “妙啊!妙啊!” 周淳忍不住拍手叫好. “这位大师,你叫什么名字?以后你就跟着我干吧,我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 那画师受宠若惊,连忙报上姓名:“小人姓张,单名一个‘羽’字。” “好名字!张羽,以后你就跟着我混,我保你名扬京城!” 搞定了“文化衫”的设计制作,周淳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宣传推广。 他找到京城最有名的雕版印刷店,定制了一批印有“文化衫”图案和宣传语的海报,并将其张贴在城中各个角落,一时间引发百姓热议。 “这是什么玩意儿?穿在身上就能变成文化人?” “这诗词倒是挺耳熟的,好像在哪儿听过……” “这衣服看着怪模怪样的,也不知道穿起来舒不舒服……” …… “文化衫”一经推出,便在京城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时尚狂潮。 那些原本对诗词歌赋嗤之以鼻的贩夫走卒、纨绔子弟。 如今都争先恐后地穿上印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文化衫”。 仿佛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满腹经纶的才子佳人。 周淳看着源源不断的白花花的银子流入钱袋,心中乐开了花。 他大手一挥,给张羽等画师包了个大大的红包,还特意给张羽打造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美其名曰“激励创作”。 “张兄,以后这‘文化衫’的生意就仰仗你了!” 周淳拍了拍张羽的肩膀,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 “等赚了大钱,咱们兄弟俩就学那诗仙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张羽被周淳这番话逗得哈哈大笑,连连摆手道。 “公子说笑了,小人哪敢与诗仙相提并论,不过能为公子效犬马之劳,小人心中甚慰。” “好!有张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周淳豪气干云地说道。 “咱们这就一鼓作气,再推出一批新款‘文化衫’,争取让全京城的人都穿上咱们的衣服!” 解决了资金问题,周淳开始琢磨起“科举投资”的事来。 “要想投资科举,那就得先从翰林院下手。” 周淳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道。 翰林院,是大乾王朝最高等的学府,这科举考试的试题有一大半都是这翰林院的院长出的。 能够进入翰林院读书的,无一不是天资聪颖、学富五车的青年才俊。 当然,除了过人的才华之外,想要进入翰林院,还得有雄厚的家世背景和人脉关系。 而这些,对周淳来说都不是问题。 他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他大手一挥,命人采购了上好的丝绸、锦缎,请来京城最有名的绣娘,连夜赶制了一批儒雅飘逸的文人服饰。 “相公,您这是要……” 关南春看着堆积如山的衣服,有些不解地问道。 周淳神秘一笑,故作高深地说道。 “夫人,你说这翰林院的先生们,会不会喜欢我准备的礼物?” 周淳一边说,一边拿起一件月白色暗纹长衫,对着自己比划。 关南春正在整理账本,闻言抬头笑道。 “相公费心准备的礼物,那些先生们自然是喜欢的。只是……” 她顿了顿,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夫人但说无妨。” 周淳放下衣服,走到关南春身边,拿起一块糕点塞进嘴里。 “只是,那些翰林院的先生们,大多都是些眼高于顶的,相公你送的礼物虽好,但未必就能入得了他们的眼。” 关南春有些担忧地说。 “我听说,那翰林院的刘院长,可是出了名的两袖清风,不爱钱财的。” “不爱钱财?” 周淳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夫人,这世上就没有不爱钱财的人,只有钱财不到位的时候。” 他胸有成竹地拍了拍关南春的手,说道。 “夫人就放心吧,我自有办法。” 不出所料,周淳派人送去的文人服饰,在翰林院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那些年轻的学子们,哪里见过这般做工精良、用料考究的服饰,一个个爱不释手,纷纷打听起这位出手阔绰的周公子是何方神圣。 然而,那些老学究们,却对周淳的“礼物”嗤之以鼻。 “哼,不过是些阿堵之物,也配用来玷污我等清高?” 一位留着山羊胡须的老学士不屑地说道。 “就是,这周公子分明是想用这些俗物来巴结我们,简直是痴心妄想!” 另一位学士也附和道。 他们将周淳送来的服饰随意地丢弃在一旁,仿佛是什么污秽之物一般。 然而,这些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周淳的耳朵里。 “哈哈哈,有意思,真是有意思!” 周淳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看来,我这位刘院长,还真是个不爱钱财的主啊!” 他摸着下巴,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来人啊,去给我打听打听,这刘院长平时都喜欢些什么?” 很快,下人就打听到了消息。 “回公子,小的打听到,那刘院长酷爱书法,尤其喜欢收藏各种名家字帖。” “书法?” 周淳眼睛一亮,计上心头。 “好!我知道该送什么礼物了!” 他立刻命人从库房里搬出一方珍藏多年的古砚,这方古砚通体漆黑,入手沉稳,砚台四周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图案,一看就价值不菲。 “就用这方古砚,去拜会刘院长!” 周淳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一路上哼着小曲,来到了翰林院。 这翰林院,位于皇城根脚下,乃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平日里门可罗雀,今日却因为周淳的到来,多了几分热闹。 周淳让人将一匹匹上好的丝绸、锦缎抬下来,堆满了翰林院的院子。 那些年轻的学子们哪里见过这般阵仗,一个个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出手阔绰的周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