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拥兵自重

第131章:迁都西安、洛阳不可取,因为征途,可是星辰大海。

拥兵自重 纵横小秦王 5425 2024-09-09 21:45
   “他们这不是在造假账目!”   闻言,朱标的眼中顿时身体一抹惊愕之色。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心头无法压抑的怒火。   如果连账目都能造假,那这其中岂能没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   “或许有的官员是清廉的,但这绝对是极少数的官吏。”   “毕竟州府与京师相距太远,一来一回且不说时间,就光是耽误的政务,就是数以百计。”   “所以他们大多都会同流合污,因为这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可是其中也助长了贪官污吏,横行不法。”   “现在锦衣卫于全国各地排查,仅仅查出的官吏之中,对于清正廉洁的官吏,还不到十分之一。”   “但这其中也包含一点原因,那就是俸禄太少,难以养家糊口,所以就会从中克扣。”   “可其中律法严苛,那从中克扣的账目,就会越来越大,地方的百姓,也是越来越苦。”   “因为层层盘剥,还有士绅豪强的压榨,致使百姓一直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而这一现象,几乎贯彻东南西北四方,还有京师。”   “这也就是上次普查应天府官吏,从中拨丝抽茧而出。”   “你根本难以想象,天子脚下,官官相护,随意核对账目,户部之腐败政治,更是触目惊心。”   “而且我们的户部尚书偰斯,太注重于要务,对于左右侍郎的所作所为,压根就看不见。”   “可又不能说是他懒政怠政,因为他做的没错,各项国策,户部都需要支出,那偰斯只能掌握大方向。”   “但这却恰恰忽略了如果户部官员贪污受贿,那这天底下的州府官吏,又会是如何的下作恶心。”   朱樉也是抬起头,将这件事从头到尾的都告诉了朱标。   政治不能清明,也许是制度初期就有弊端。   但是一来一回,时间与治理政务上的问题,这些官吏并没有报给朝廷。   反而是私自作为,欲盖弥彰,想将此事糊弄过去,更是想将朝廷糊弄进去。   那这就不是为了追求时间效率,避免路途遥远,而怠慢政务。   而是想藉此图谋私利,从而窃取国家根本,颠覆国家根基。   这才是朱棡与朱樉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中书省右丞相胡惟庸,就是他们最大的保护伞。”   朱标此刻的心情,就像是外面漫天飞舞的大雪,极寒如冰,便是冷冷的开口道。   “中书省权顷朝野,那除了我们的右丞相,也就是左丞相了。”   “可是汪广洋自打开国以后,行事作风,就变得唯唯诺诺,所以中书省几乎就成了胡惟庸的一言堂。”   “那不是胡惟庸,还能是谁?”   “全国各大州府,只怕是大头还都在京师之中。”   “毕竟不管是户部,还是中书省,一点小恩小惠,可并不足以喂饱他们。”   朱棡的眼中闪过一抹讥讽之色,便是轻声开口道。   “查。”   “严查。”   “一个都不要放过。”   “不管是谁涉案其中,只要有一点端倪,皆要问责。”   话音落下,朱标的眼中也是浮起一抹狠辣之色。   作为当朝太子,他绝不能容忍朝廷官吏掘朝廷的根基。   哪怕是胡惟庸还具有一定的价值,他也绝对不能容忍。   “你不是教导我们凡事以大局为重,怎么现在自己却着急了。”   “查肯定是要查,但是现在我们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至于口头上的证词。”   “不过是无根之萍,安能有立足之地?”   “所以只要这些官吏们抵死不认,你还能大搞一言堂,直接定了他们的罪不成?”   “这会激起官怨民怨的,毕竟这其中牵扯之官吏,还有各大州府的士绅豪强,何止上万人。”   “所以绝对不能急,但也不能不管不顾。”   “明年三月份,又是一年一度的申报之日,只要不打草惊蛇,就可以全部人赃并获。”   “而到了那个时候,胡惟庸的浙东之行,应该也会进入尾声,至于收尾的工作,就交给大表兄。”   “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全面彻查,让这些贪官污吏无处遁形。”   “当然,对于律法的修订,也一定要提上日程,这件事我会去办的。”   “同时,命令锦衣卫前往各大州府巡察,但不要秘密进行,而是旨传天下。”   “从而让百姓少受一点委屈,毕竟锦衣卫之名,如雷贯耳,足以震慑任何的贪官污吏。”   “那就算是他们想压榨,想欺辱,也得考虑一下能不能瞒过锦衣卫的耳目。”   “如果聪明一点,他们也能想得明白,锦衣卫之所以没有暗中行动,也是朝廷的意思。”   “大家都得过且过,让百姓到明年三月份之前,能过上个好日子。”   “以后的以后,大明的政治,就会越来越好。”   面对朱标的果决,朱棡还是摇了摇头道。   “好。”   朱标想了想,便是点头道。   凡事都不可操之过急,毕竟这是治国,平天下。   所以一定要证据确凿,才能将这些官员全部一网打尽,并且一点风声都不能露出去。   “但是我要离开京师,前往乌斯藏平叛,那这件重任,应该交给谁?”   朱樉却又是抬起头,询问道:“总不能还是老四吧?”   “现在只有老四合适,毕竟是我们的弟弟,执掌锦衣卫,内部不会产生矛盾。”   “而且老四骨子里也狠,绝不可能软弱。”   “再者,老四还是很聪明的,而且还有我为他把关,倒也不是不能接掌锦衣卫。”   朱棡看向朱樉点了点头道。   锦衣卫内部,难道就没有派系?   有的。   属于朱樉的蒋瓛,属于朱棡的陆风。   还有一个已经被排挤到边缘的毛骧。   为什么会被排挤到边缘?   其实说白了,就是对于最高机密,毛骧压根没有调动的权力。   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密而不发,而且锦衣卫内部,也没有卷宗,根本无处可查。   至于知道的锦衣卫高层,也就是陆风与蒋瓛。   可这三人,不管是哪个执掌锦衣卫,都会引起另一个人的不满。   特别是毛骧,这可是锦衣卫的老人了,更是早早的追随了朱元璋。   所以于情于理,换做是外人执掌锦衣卫,必然是以毛骧为首。   但这个毛骧,可是与胡惟庸牵扯甚多,而他以为锦衣卫查不出来,殊不知,毛骧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控之中。   至于为什么到了今日还没有动毛骧,那就是在准备一场滔天之罪,获罪于天,无以复加。   也唯有这般,才能将中书省连根拔起,从而使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也该让老四历练历练,也该为我们分分忧了。”   朱标也是点了点头。   车辇此时也已经到了御书房。   “那我这几日就多去老四那里,争取最快时间,让老四能掌控锦衣卫。”   走进御书房,火盆子早就已经备下,房间之中也是热了起来,朱樉坐到位子上,这才轻声开口道。   “对了老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老爷子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大明气节。”   “但我怎么感觉,你是想迁都?”   又是闲聊了一会后,朱标方才抬起头,看向朱棡问道。   “你倒还挺聪明。”   朱棡自然知道瞒不住朱标,便是点了点头道:“我的确有迁都的打算,但时机还不太成熟,所以只能作为预想。”   “没错,正是因为时机还不太成熟,所以老爷子只在私下里,跟我聊过这件事情。”   “因为大明的京都,是一定要迁的。”   朱标的眼中掠过一抹了然之色,便是道:“而且一定要前往北方,你可知是为什么?”   “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   “要知道,自打宋朝起,北方就已经脱离了中原多年。”   “所以一定要促进南北双方的文化交流。”   “毕竟你看看现在的朝廷,大多都是浙东、江南一带的官吏。”   “而若是再这样下去,我大明看似坐拥天下,但实际上也只有半壁天下。”   “更何况我在北方三年,朝廷的政令几乎对我没有任何用。”   “足以得见,朝廷对于北方的控制,是有多么的薄弱。”   “因为大本营在南方,所以重心也会偏向南方,那想改善这一局面,唯有迁都。”   朱棡想都没有想,便是开口道。   “可是你知道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朱标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但还是道。   “财政负担巨大。”   “如果要迁都,那就是要从南方运送大量的粮食,而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由于路途遥远,不仅耗时长,且途中损耗极大,加之运输成本高昂,这无疑对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   “还有为了支持新都城的运行,需要大规模建设或扩建基础设施,包括皇宫、城墙、官署、道路以及运河等。这些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再者就是人口迁移,将人口迁移到北方,以充实京都人口和劳动力,这涉及到安置费用、土地分配、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开支。”   “至于文武百官反对,这个就不用担心了,毕竟我想他们没人敢反对。”   朱棡还是想都没有想的开口道。   “没错,的确是财政负担巨大,哪里都需要银子来支出。”   “可这都不是重要的一点,重要的是迁往哪里?”   朱标先是点了点头,又是摇了摇头道。   “老爷子的那点心思,其实并不难猜。”   “无非就是西安与洛阳。”   “因为迁都西安与洛阳,的确有利于大明。”   “只不过也伴随着一定的弊端,所以老爷子才拿不定主意。”   “还有就是大明开国不久,潮中的官吏几乎都是出自江南、浙东。”   “所以一旦迁都,绝对会对政治有所冲击。”   “再者就是南北方差异,会引起不满的情绪,从而引发动荡。”   “那老爷子自然要慎重对待,至少要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   “可是在我看来,不管是西安,还是洛阳,都已经不具备作为京都的条件。”   “所以我的意向,是迁往老四的藩镇,北平府。”   朱棡对于朱元璋的那点小心思,猜的可谓是极尽透彻,便是笑着开口道。   同时也将迁都北平的想法,脱口而出。   “为什么?”   朱标开口询问道。   “有些问题永远无法避免,南方是财富重镇,北方又是军事重镇。”   “所以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只是为什么我不倾向于迁往西安与洛阳?”   “那是因为一旦迁往西安与洛阳,我们就会失去对于海域的掌控。”   “所以迁都北平府,才是最正确的选项。”   “因为一旦开海,如果走海运,也可以缩减国家财政负担。”   “毕竟以现在的条件,想要将南方的资源倾向于北方,就只能走漕运,可这就是不小的资源损耗。”   “谁让没有开海的前提下,运河就是唯一的命脉。”   朱棡又是缓缓而道。   大明未来的征程,必然是星辰大海。   所以迁都北平,更利于大明的发展。   而这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距离边界太近,可是有朱棡在,那就不存在所谓的边界。   顺势也可以宣传一波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霸气宣言。   从而增强百姓对于大名的认同感,毕竟这一波气节,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够拒绝。   而且就拿后世来说吧,所谓的北上广深,为什么只有一个在北方,其余的都在南方,因为它是首都。   要不然北方不可能有一个城市入选。   所以迁都北平,自然会推动海运,推动海运,通过大海与南方建立联系,南方自然而然就脱离不了掌控。   要明白开启大航海时代,可不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那迁都的当务之急,就是灭了北元,将草原纳入版图。   还有就是高丽王朝,也就是曾经的高句丽,也要将其纳入版图。   而对于这个高丽王朝,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高丽王朝后期,李成桂夺取政权,次年得到明朝认同。   从而将国号从高丽改为朝鲜,建立了朝鲜王朝,即李氏朝鲜王朝。   所以这样一来,京都海防线就是坚不可摧,无人能够撼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