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相国,抓的确是可以抓,惹了这群读书人,大明也不会怕。” “但你有没有想过,断章取义,制造舆论,乃至于延绵浙东各州府,甚至周边地区。” “那要是引起读书人的更加激烈的反抗,朝廷在浙东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就是举步维艰。” 李文忠的眼中倒是闪过一抹思索,便是摇了摇头道。 凡事都要考虑后果,这也是用兵之道。 更何况李文忠这般大将,所想之长远,也是实属正常。 “国公爷,您是武将,最注重的是战场上的局势,更要考虑好后果,能不能承担的起?” “但老夫是文官,手中笔即杀人剑,而且杀人不沾血。” “所以论打仗,老夫自叹不如。” “但若是论朝堂局势,天下之势,老夫可是要强过国公爷。” “那该如何对待这群读书人,老夫心中已有定论,诸般后果,也皆由老夫一人承担。” “而前来浙东之前,殿下也亲口交代过,若遇两难之境地,老夫可便宜行事,当机立断。” “国公爷,大可不必忧虑。” 胡惟庸依旧胸有成竹的坐在堂前,轻声开口道。 读书人,说到底贪生怕死。 真正能有气节者,绝对不会出现在巡游的队伍之中。 这就相当于国家之蛀虫,虽然胡惟庸很喜欢,因为这样的人更好利用。 毕竟老话说的好,好人他不一定有能力,坏人也未必没有能力。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但才能,却永远无法忽视。 就比如他胡惟庸,忠奸善恶,谁又能真正分得明白? 但可惜,时局就是这般,总得有人要死,也总得有人要活。 所以这些读书人的死,也不算是白死,毕竟可以让胡惟庸巩固好权势,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利用。 更何况,只是抓捕,平息动荡,等将摊丁入亩推行下去,他们就翻不起什么浪花。 等待朝廷开科取士,他们依旧会入朝为官。 这是人性。 所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那又何必忧虑,当断则断,不然反受其乱。 “要不要知会一声殿下?” 李文忠的眼中还是闪过一抹迟疑之色,便是开口道。 “自然要请示殿下,而且殿下给出的抉择,只会比老夫更狠。” 胡惟庸轻笑着点了点头,并未反驳。 该禀明就禀明,这也是权宜之计,但要是落在朱棡的耳中,这群读书人即便是不死,也没有任何前途可言了。 毕竟他们现在就是老百姓,因为他们没有功名,可身为一个百姓,竟然反对有利于百姓的政策。 这就已经是罪,那以胡惟庸对于朱棡的了解,只怕是浙东也要掀起一场惊涛骇浪、血雨腥风。 “王大年,派人八百里加急,将此间之事,完完整整的告诉殿下。” 李文忠又是思索片刻后,方才看向王大年嘱咐道。 “遵命。” 王大年重重抱拳。 “先抓捕,但别伤了这群混账,就将他们关起来,先平息此间的动荡,等待朝廷裁决。” 随后,李文忠又是想了想,便是开口道。 “遵命!” 没有任何犹豫,李文忠一声令下后,府衙之中的诸多将领,也是纷纷抱拳,退出了府堂。 一时之间,大批的兵马融入明州府。 这让这些参与游行的读书人,眼中闪过一抹惊愕之色。 朝廷,当真是不怕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么? 竟然敢如此肆意妄为! 这真是不把天下的读书人放在眼中! 可这些当兵的哪里会管他们的破口大骂,只是奉命将他们押入大牢,从而平息此间动荡。 至于隐藏在幕后的士绅豪强,看向眼前的这一幕,嘴角纷纷勾起一抹笑意。 正中下怀,正中下怀。 看来这个胡惟庸也不过如此,竟然如此的蠢笨,浑然不顾浙东读书人的体面。 这要是传回朝廷,胡惟庸必然会被问罪,毕竟他们也会推波助澜,将此间之事的影响扩大。 从而逼迫朝廷放弃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 毕竟自古以来,打仗是武夫们的事情,可是治国平天下一直都是读书人的事情。 文武分工各不相同,但是以文为尊。 这也是读书人的骄傲与荣光。 那你胡惟庸今日往死里得罪读书人,来日科举重启之日,只怕是你胡惟庸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士绅豪强也可以因此躲过摊丁入亩,这又何乐而不为? 所以啊,还是这群没脑子的读书人好控制,只要一点点的舆论走向,触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就会瞬间点燃他们的怒火。 毕竟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当官,不就是为了那点特权? 要不然谁蠢啊,真就为了古来圣贤之大义,往死里读书? “这乱子闹得越大,老夫才觉得越好。” “毕竟破而后立,况且朝廷想要改制,就必须要大刀阔斧,要是畏首畏尾,岂不是正中下怀。” “还有国公爷,你看看这周围,老夫可以很负责任的跟您讲,士绅豪强并不在游行的队伍之中。” “但他们却在这四周,无处不见,隐藏的最深。” “因为这些蠢货只是一柄刀,用来试探朝廷的刀。” “所以他们接下来的动作,肯定会越来越大,直至将我们逼出浙东,让我们夹着尾巴回去,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可老夫偏偏不会如了他们的意,老夫也想看看这些士绅豪强,究竟还有什么下三滥的手段?” 府衙的门口,胡惟庸看向四周的街巷,嘴角又是勾起意味深长的笑容道。 “你就是要逼他们有所动作?” 李文忠的眼中闪过一抹了然之色,便是试探性的询问道。 “没错。” “朝廷的本意是实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解释起来,就是想在不动干戈的情况下,将新政推行下去。” “但推行新政,怎么可能不动干戈,毕竟这是庞大的利益交互,也没有人愿意将到嘴的肥肉,再分出去。” “所以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不管是在明里,还是暗里,都是在削弱士绅豪强。” “那就逼着他们无路可退,唯有铤而走险一条路,再加上参与小明王之案的那些官吏,肯定会与其有不法勾结。” “毕竟自古以来官商勾结,已经是屡见不鲜,那岂不是能直接杜绝浙东的隐患?” 胡惟庸并没有隐瞒李文忠,反而是依旧笑道。 至于这所谓的隐患,自然是侵蚀中原的士绅豪强,不收拾了他们,朝廷永远都不会放心。 说白了,这也是朱棡的意思,虽然很隐晦,但胡惟庸听得明白。 只是有个人管着,胡惟庸才不能像江南那般,大刀阔斧的镇压。 只不过,胡惟庸其实也想知道,朱棡究竟会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究竟是乾纲独断,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胡惟庸真的很好奇。 直至傍晚时分,这场围绕在明州府的闹剧,方才落下帷幕,而此次游行示众的读书人,没有一人逃脱,皆是被押入了大狱。 而这一则消息,也是瞬间传遍了整座浙东,还有周边地区,抗议游行的读书人,也是越来越多。 一连几日下来,浙东还有周边地区也受到了影响,许多动荡都是缓缓的浮现了出来。 所以这背后绝对有人推波助澜。 应天府。 “朝廷这几日都快炸锅了,要么指责胡惟庸,要么帮胡惟庸辩驳。” “但都逃不开一个事实,那就是浙东的这场动乱,闹得太大了。” “御史台更是天天上奏,还有潮中的那股清流,也都觉得事情做的太过分了。” “这是完全不给读书人一条活路。” “而且不管是大表兄,还是胡惟庸,都是在大肆的抓捕读书人。” “用他们的意思,这是在决天下的根基,这会寒了读书人的心。” 御书房之中,太子朱标看向朱棡,微微皱起眉头道。 言语之间,也是闪过一抹忧愁。 这次的动静,可是比江南要大太多了。 胡惟庸完全是被当枪使,这下闹的都有点不好收场。 甚至朱元璋都想将胡惟庸召回朝廷,另派人去主持大局。 “你知道为什么江南,从一开始实施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反对声较弱么?” 朱棡却是答非所问的看向朱标道。 “江南并没有传出太大的动静,再加上这事是你一手操办,还有老二,我并没有过问。” 朱标轻轻摇了摇头。 “这就是身为监国太子的疏忽。” “此时你监察天下,就要对所有的事情了如指掌。” “不能因为江南是我和老二在办,你就浑然不顾。” “这也就导致你在判断上,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就比方说江南,你只是以为闹的动静不够大,那是因为并没有传回朝廷。” “而且那时朝廷人人自危,生怕触及到自身,即便是有所察觉,也不敢轻易开口。” “因为什么,自保。” “一个人的利益,对于庞大的利益而言,或许不值一提。” “但在非常时期,谁会注重长远的利益?” “无非都是各保各的,只要能活下去,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所以江南的动静真的很大,之所以没有爆出,就是因为朝廷一直都在严查官吏。” “一环扣一环之下,他们才没有能力上奏,说白了也就是不敢上奏。” “但是现在,该死的人都死了,该抓的人也都抓了,剩下的官吏都没有牵扯进去,那就证明他们无罪。” “那此时浙东一旦传出来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会立刻上纲上线,将法不容情,法不责众,拿出来跟你辩驳。” “毕竟此时才是关键时期,江南只是开胃小菜,而只要能拦得住浙东的改制,所有的利益,还有挽回的余地。”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他们也只是放弃了江南,可要是浙东改制被阻,将来也会奋起。” “那我们能手软么?” 朱棡瞥向朱标,便是脱口而出道。 简单点的意思,就是江南他们不敢声张,也不敢露头。 但此时,朝廷的风波渐渐平息,浙东又是爆出这么大的瓜,那他们肯定会借机大做文章。 再加上当地士绅豪强的推波助澜,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改革之心,如果没有大的魄力,真的可能会被逼回去。 毕竟这是倾天下之大势,纵然权力至高无上,也得考虑一下影响。 不能将读书人逼得太狠,要不然始终于国不稳。 “大哥,光是江南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所引发的暴乱,就不下数百桩。” “为此不管是锦衣卫,还是举兵镇压,前前后后死了太多的人,所以根本不能抱回朝廷。” “因为死的大多都是士绅豪强,他们拼命反抗,除了杀还能怎么办?” “大明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所以退无可退。” “当时派兵镇压,毫不留情,你知道我承担了多少的压力?” “所以胡惟庸必须留在浙东,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哪怕是杀尽这些读书人,也要推广下去。” 朱樉也是抬起头,看向朱标道。 “当断则断,不然反受其乱。” “况且读书不是让他们去压榨百姓的,也不是给予他们荣华富贵,而是让他们当官要为民做主,要做一个好官、清官。” “可若是凭着自己的手中之权,谋一己之私利,那这样的官员要知何用?” “这样的读书人要着何用?” “难不成读书,就是为了当官?” “真是枉为读书人。” 朱棡的眼中泛起一抹冷意,便是轻声道。 “你的意思?” 朱标紧了紧拳头,便是抬起头道。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开始。” “既然他们还在做着重开科举的梦,那这个科举我们就开。” “但要下一道圣旨,以大义为先,让这群读书人明白,读书,读的是道理,是圣人学说。” “不是满腔的一己私欲,朝廷之国策,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乃是为天下的百姓,谁都不能阻拦。” “阻拦者,死!” “同时,剥夺浙东以及周边地区的科举资格,从今日起,胆敢反对朝廷国策之州府,剥夺科举资格,让他这一辈子,只能读书,不能做官。” 对此,朱棡缓缓起身,方才看向朱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