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家贼难防
“张大婶!” 一名中年妇人快步跑到张大婶身前。 “怎么了翠花?”看着女人毛毛躁躁的,张大婶问了句。 “前面有个人说他是皇子,正等着您确认呢。” “皇子?”张大婶老眉轻皱。 这穷山僻壤的,怎么会有皇子来这。 不过既然对方提出来了,她自然要上去确认一番。 “走,带我过去瞧瞧。” 在翠花的搀扶下,张大婶见到了那名自称皇子的年轻人。 “敢问阁下是?”张大婶提了提老花镜,认真地看了看。 “晚辈姓苏,字长安。”苏长安谦卑有礼地自我介绍。 苏,当朝皇姓,没有问题。 只是单凭一个姓氏就说自己是皇子的话,肯定不足以让人信服。 “不知道苏公子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证实自己的身份。”张大婶问。 “物件啊,没有。”苏长安阔然一笑,“不过我有一物,不知能不能证明我说的话是真的。” “何物?”张大婶眼神微眯,带着几分好奇。 “哗!” 苏长安拿出一张红布,单手抓着,红布自然张开垂落。 只见那染红的布子中带有一个红黑色的字样——萧! 张大婶眼神骤然猛缩,其他村民表情凝固。 扑通! 扑通! “你们这是干什么!!” 苏长安震惊,看着一个个下跪的村民有些手足无措。 “是……是真的!” “都是真的!” 张大婶眼含热泪,回头看向众人,“这是我们恩人的旗子啊!” 其他村民眼神真挚地看着旗子上那个萧字。 他们此生都不敢忘,不能忘! 当年兵荒马乱,他们一村人逃难,却不幸遭遇土匪劫杀。 “杀!除了女人,一个不留!”土匪头子舌舔干唇,面露猖狂。 “大伙们拼了,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村里的男人为了不让自己的妻女受到侮辱,手无寸铁也要冲上去。 见此土匪头子像看马戏表演一般,没有武器,还不会武功的百姓与牲口何异。 只有被屠杀的份。 “孩子他爹!!”一名怀中抱着婴儿的女人喉咙嘶吼,悲催地喊道。 “快……快……”男人胸口被捅破,口中不断吐血,回头看着自己的娘子与刚出生的孩子,不断催促道:“走……” “涮!” 男人应声倒地。 “不!!!!”女人伸手咆哮,脸颊流下两行清泪。 “别急,等你伺候好我们,很快就可以下去和他团聚了。” 就在土匪不断向女人逼近时,他蓦然胸口一热,低头看去,发现自己胸口竟然一杆被樱枪洞穿。 “轰隆隆,轰隆隆!” “怎么回事!”听到前方闹出的动静,土匪头子神色紧张。 村民们顿感诧异,眼角残留余泪的他们回首望去,只见一杆红旗迎风而立。 上面栩栩如生,赫然写着一个大字——“萧” “是……是军队!!!”有土匪恐惧地失声大吼。 “快撤!!!”土匪头子焦灼下令。 他们又怎跑的过专业的骑兵队伍。 萧林在某次回京途中,恰巧遇到。 没想到自己拼命守护的百姓,居然让这群人渣给祸害。 真是应了那句: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萧林骑着赤马冲在最前头,眼中杀意沸腾,高举手中刀剑,“将这群没娘养的玩意,给本王杀个干净!” “杀!”士兵们同时发出猛虎般的呼啸声。 他们历尽沙场的尘嚣与腥风,早已脱胎换骨,气非凡人。 那些土匪哪见过这种场面,直接就被吓尿了。 有些甚至双腿发软,跑都跑不动。 不管他们跑不跑,最后的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据说当天夕阳下,整条山路都被染成了红色。 气头上的萧林仍不解气,最后他着带一队人马,直接把土匪的窝都给端了。 他们的尸体全都埋在了大地上,化为了大自然的养料。 生前不干人事,这也算替他们死后再积些德了。 他们全村人死死地记住那面旗帜,纵死也不敢忘。 苏长安疑惑地看了看这面旗帜,心想自己老丈人这么有面子的吗? 某些回过神来的村民像是察觉到什么。 如果旗子是真的,那他岂不是……! 天啊,那可是接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子啊。 不少人神色大变。 大壮那家伙居然可以和这种地位的人攀上关系,前途不可限量。 没想到大壮出去闯荡,还真让他闯出个名堂来。 张大婶回头看了一眼那些说悄悄话的人,回头带着村民朝前面的男人恭敬一拜。 “恭迎皇子殿下!” 其他人不懂礼数,张大婶身为里正,有些礼数还是十分明白的。 在大夏,平民见皇子不拜那可是不敬之罪。 “大家起来吧。” 苏长安不太在乎这些繁琐的礼节,伸手招呼众人起身。 “谢殿下!” 脸轻轻抽了下,苏长安有些受不惯这样的待遇。 随后苏长安便把来此的目的尽数告之。 他们远赴边疆,需要借此地稍作休养。 核实完他们身份后,村民们也没有了顾虑。 何况他们还是守国为民的,村民们求之不得。 他们人单力薄势弱,如今也算是为国尽一份力了。 “殿下喝茶。” 张大婶热情地倒了碗清水,和煦一笑。 无论对方是不是皇子,单凭他带自己的孙子回来,就值得感谢。 苏长安微笑,“您叫我小苏就可以了。” “好。”张大婶对这位身居高位,却没有一点架子的男子多了几分好感。 “对了,有一事我能问您一下吗?” 眉头轻挑,苏长安回想起一件事。 “只要是老太婆我可以回答上来的,定如实回复。” 苏长安直言问道:“方才在外面大家口中说的土匪是怎么回事?” 从村民的表情看,土匪之事应该是真的。 “嗯……”张大婶手捏着茶碗,沉吟道:“殿……其实我们这里本来已经没有土匪的,只是后来……” 当年萧林荡平天水山上的匪徒后,方圆十里的村子,日子都过得惬意恬静。 直到后来一队满是伤痕的队伍来到此地。 刚开始人们并没有在意,直到那队人马驻扎在了天水山,原来的匪徒旧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