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锦衣卫,奉旨抄家!

第329章

   ”   王守仁笑而不语。他是一个立场坚定的人。只要他想做的事,就一定会去做。   三日之后,御门早朝。   弘治帝道:“诸卿,一位新科观政进士给朕上了一道奏折。”   观政进士是没有资格参加御门早朝的。王守仁此刻并不在奉天门前广庭。   常风知道,皇上口中的那位观政进士十有八九是王守仁。   他为王守仁捏了一把汗。   弘治帝看了萧敬一眼。   萧敬拿出一封奏疏。念出了奏疏名:“《臣工部观政进士王守仁直言安西北边务策》。”   一名御史当即蹦了出来:“皇上,王守仁狂妄!一个工部的观政,刚入金榜不过五天。就敢大言不惭什么安西北边务。”   “此等狂士,皇上应革除其官职。”   另一名给事中出班:“禀皇上。工部的官员奏兵部的事,属不安于本职。才做了几天官,就不安本职,实不配为官。应革职。”   这帮清流言官参人的原则是:官越大越要参;名声越大越要参。   要是翰林院掌院的儿子,刚入仕几天就被我参倒了。显得我多有本事啊!   弘治帝却道:“诸卿。你们还没听他的奏本,何必急着参劾他?”   随后弘治帝命萧敬当众诵读了王守仁的奏本。   王守仁的《安西北边务策》洋洋数千言,大致内容有八点。   第一,蓄才以备急。   把朝廷勋贵,公侯伯家的子弟们召集起来,教习武学。每年考核,给其中优越者两三人授予军职。   兵部左、右侍郎每年都要轮换去西北巡边。巡边的时候,带上考核优越者。让他们跟随学习军事。   这样一来,一旦西北有变,朝廷不至于因缺乏军事人才措不及手。   第二,舍短取长。   西北边将中不乏悍将。可是这些年,朝廷对西北边将过于严苛。   譬如大同卫的某位指挥使,因为写给兵部的文书格式不对,有不尊部堂之嫌,便被贬为闲差。   这样做是不可取的。不应该因小过就轻易撤换边将。那些久在当地的老将熟悉地利。总强过被临时委派到西北的京营将领。   即便他们犯了小错,也应该让他们戴罪立功,将功补过。   第三,减京费以资边费。   京营各部,相互迎来送往,酒宴招待,耗费军费过甚。   兵部、户部核销军费,往往对京营十分宽松。对边军则份外严苛。   应该减少京营的靡费银两,资助给边军,换成实实在在的粮食、马匹、军械。   第四,屯田以给食。   西北三边之戍,不辍农耕,派遣使者前往边军,监督边军各部屯田。   这一条,用后世大白话说就是开展大生产运动。   第五,行法以立威。即严肃军纪。   和平时期的小事,朝廷可以不管。一旦战时,边军将领若贻误战机,应立正军法。   第六,敷恩以激怒。   边军将士一旦阵亡,要好好抚恤烈士遗孤。教导遗孤们要为父辈报仇。   等遗孤们长大成人,收入边军之中。则可成为悍卒勇将。   第七,严守以乘弊。   婴城固守,先立于不败之地方能寻找时机败敌。   要在西北增修军事堡垒,以堡垒为基地,各部之间相互策应。   第八,损小以全大。小的败仗不要追究。   萧敬用了两刻时辰,才念完了王守仁的奏章。   这就是著名的弘治十二年“守仁西北八策”。   这个策略,是二十八岁刚刚入仕、资历全无的王守仁提出的。但却被大明延用了很久。   一直到五十年后,一代名臣杨博负责西北军务,他那些造屯堡、兴军屯、造偏箱、修守备的戍边之法,还是脱胎于“守仁西北八策”。   萧敬念完奏折后,前广庭鸦雀无声。   马文升出班,正色道:“臣贺皇上!”   弘治帝笑问:“哦?因何?”   马文升答:“因皇上得了一位有王恕、王越之资的青年才俊!”   这是一句至高的评价。   王恕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是带兵文官中的楷模。   王越更不必说了。成化朝第一名将,弘治朝直捣贺兰山。迄今为止,王越是大明唯二因军功封爵的文官。   马文升一语成谶。   大明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因军功封爵的文官,就是二十年后的王守仁。   兵部尚书刘大夏道:“禀皇上,若能对王守仁加以历练,他今后有做疆臣的潜质。”   常风的表演时间到。   常风出班,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呜呜呜。上天赐下王守仁这样的青年才俊,辅佐皇上。这是皇上敬天爱民的福报!”   “嗷嗷嗷!弘治盛世,人才辈出,国泰民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祖太宗在天有灵,亦会感到欣慰!嘤嘤嘤!”   想要在朝堂混的久,就要学会演戏。   一个合格的演员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眼泪能说来就来。某些滴眼药水才能挤出几滴猫尿的演员,只能算是演技八流,流量一流。   弘治帝龙颜大悦:“上天赐给朕王守仁这样的人才,是大明列祖列宗保佑啊!”   “着兵部立即将王守仁所上《安西北军务策》付诸实施。”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御史言官们只得闭嘴。   他们不是不想鸡蛋里挑骨头。奈何这帮腐儒根本不懂什么边塞军务,想挑骨头也不知从何下手。   聒噪参人他们懂,安邦定国他们不懂。   弘治帝问掌管吏部的马文升:“兵部主事可有缺员?”   王守仁资历太浅。弘治帝再看重他,至多也只能免了他的观政期,直授主事。这已经是破格的恩荣了。   六部的官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马文升有些无奈:“禀皇上,兵部主事无缺员。”   弘治帝追问:“哪部主事有缺员?”   马文升答:“只有刑部尚缺北直隶清吏司主事一员。”   弘治帝道:“嗯,拟旨,除去新科进士王守仁观政期。实授刑部主事。兵部若有缺员,则调其往兵部任职。”   常风不失时机的嚎了一嗓子:“皇上英明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群臣只能跟着高呼万岁。   常风如今是越来越能理解万岁阁老万安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   早朝过后,王守仁一时之间成了官场中的明日之星。志得意满的去了刑部赴任。   常风真心为王守仁感到高兴。   有个人最近很不高兴。这人就是新任刑部尚书闵珪。   弘治八年李广案发时,闵珪还是左都御史。他去找常风索要李广的书信,借以兴起大案,为手下言官谋升迁。   常风却敷衍他,谎称书信已经被烧了。   自那时起,闵珪就跟常风结下了梁子。   今年闵珪调任刑部正堂。他发现,刑部被锦衣卫压得死死的。   锦衣卫是个集缉捕、关押、审讯、定刑、行刑于一体的强力部门。   很多原本属于刑部的案子,锦衣卫说抢走就抢走。   很多属于刑部的案犯,锦衣卫说提人就提人。   刑部的各级属官,嘴上说跟锦衣卫不共戴天,实际上却怕锦衣卫怕的要死。根本不敢和锦衣卫争权。   闵珪心道:长此以往,朝廷还要刑部做什么?要三法司做什么?直接撤销三法司,讼狱咸经锦衣卫就是了。   这日,闵珪正在刑部大堂内看一份案卷,他问一旁的郎中:“大兴县的这件杀妻重案证据确凿啊,怎么还未定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