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潞王还是福王
在城内的煤山上,崇祯皇帝带着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了山顶,俯瞰着这座陷入战火的城市。 他们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当崇祯皇帝回到乾清宫后,见到的只有愁眉不展的周皇后、袁贵妃。 整个宫殿显得格外空旷寂寥,仅仅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忠诚侍卫以及太监们依旧默默地陪伴在他的身侧。 崇祯帝望着这凄凉的景象,心中满是悲凉,他深知如今大势已去,再无挽回的可能。 于是,他满含着泪水,声音颤抖着对周皇后说道:“你身为国母,按理应当殉国。” 周皇后亦是满脸泪痕,哭着回应道:“妾身侍奉陛下已然一十八年,却从未曾得陛下聆听妾身一言,以至于落得今日这般田地,现今陛下既然命令妾身去死,妾身又怎敢不遵命赴死。” 周皇后在悲痛地抚慰了两个皇子之后,便毅然决然地回到自己的房里,用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结束了她这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一生。 崇祯帝又举剑砍伤了袁贵妃,接着召来了年仅十五岁的长公主。他声音哽咽着说道:“你为何偏偏要降生在帝王之家啊!” 说着这些话的时候,他颤抖着举起手中的剑,然而,剑举在半空,却并没有马上落下。 看着女儿的脸,崇祯皇帝的内心充满了挣扎与痛苦,他犹豫了许久许久,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停滞。 最终,他用左手遮挡住自己的脸,似乎是不想看到这残忍的一幕,右手则狠狠地一剑挥了下去。 只听“噗”的一声,长公主的左臂在这凌厉的剑势下应声而落,鲜血顿时喷涌而出,染红了一大片地面。 长公主遭受如此剧痛,瞬间便晕厥了过去,她那娇小的身躯颓然倒地,如一朵凋零的花朵,让人看了无比心碎和怜悯。 随后,崇祯帝召来了忠诚的太监王承恩,两人对酌,借酒消愁,但心中的愁绪却如江水般汹涌。 夜深了,三更已过,崇祯帝脱下了身上那象征皇权的黄龙袍,换上了一身平民的衣服,手持一把三眼枪,带领数百名忠诚的太监从齐化门和崇文门逃出,一路向北,奔向了万寿山。 万寿山上,寒风凛冽,但崇祯帝的心却比寒风还要冰冷。 他站在山巅,俯瞰着这曾经属于他的大好河山,如今却满目疮痍。 他咬破了自己的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了遗诏,将自己的遗愿和对后人的嘱托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然后,崇祯帝选择了自缢这条极端的道路,结束了自己35岁的生命。他用自己的死,为大明江山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而忠诚的太监王承恩,也在另外一棵树上,面向着崇祯帝自缢而亡。他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崇祯帝的忠诚和对大明江山的深情厚意。 与此同时,刘芳亮率领的南路军东出固关,一路势如破竹。 面对这样的攻势,真定地区的守军毫无还手之力。真定太守邱茂华和游击谢素福,在权衡利弊之后,也选择了投降。 而在保定这座重镇,大学士李建泰也面临着同样的抉择。 他作为朝廷的重臣,原本应该坚守城池,与敌军殊死搏斗。然而,在强大的敌军面前,他选择了投降。 攻占了京城之后,李自成出兵山东,号称拥兵二十万的山东总兵刘泽清不战而逃,准备前往淮安。 山海关的吴三桂刚刚整军,就听到京城被破,崇祯帝自缢的消息。 接到圣旨的卢象升,连夜率领他的抚标营两千人北上勤王,刚出苏州府的地界,也得到了这一消息。 卢象升痛哭流涕,下令全军缟素,继续北上,意图收复京师。 就在此时,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的使者赶到了,希望卢象升和他一起拥立福王登基。 作为巩永固一系的卢象升,他当然知道永王朱慈炤就在松江府。 但考虑到朱慈炤的安全,他没有提及永王的存在,而是言辞拒绝拥立福王,并放下豪言:“先帝之子尚在人间,谁若立外人,本抚必杀之!” 卢象升当然不知道,南京六部的官员们获闻李自成率领大军向北京进军之时,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严重性,内心深知京师极有可能难以守住而会沦陷。 鉴于此,为了能够妥善地应对这一极有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他们未雨绸缪,预先就做好了从海路迎接太子前来南京进行监国的周全准备。 在这段期间里,由于各种复杂的状况导致音信严重不通畅,南方的官员们根本无法获取到任何关于崇祯帝和太子的哪怕一丝一毫的准确消息。 曾有消息传言说崇祯帝已经乘坐舟船沿着海道南下而来,并且太子也已然成功逃出。然而,后来他们得知崇祯帝已经自缢身亡,三个儿子全都下落不明。 于是南京六部官员筹划拥立新帝,他们认为可拥立的对象是福王朱由崧。 至于潞王朱常淓、桂王朱常瀛不但血缘关系隔了一层,连辈分也要大崇祯一辈。 从血统来看,福王朱由崧与崇祯帝同是万历帝的孙辈,是除了崇祯帝三个儿子之外的最佳继承人。 但是由于东林一系的官员曾经强烈反对万历帝册封老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一旦福王朱由崧继统,他们害怕朱由崧会重翻旧案,报复自己。 如果这样,那么他们的结局就只能是被踢出权力中心,从此东林党大权旁落,在政治上彻底失势。 前礼部侍郎钱谦益、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以朱由崧有“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种不可立的理由,强烈反对立朱由崧为帝。 南京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支持他们的看法。 他们推出万历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认为朱常淓贤明,当立为帝。 兵部尚书史可法认为拥立潞王会引发天下大乱,但不敢公开反对。 幕僚认为凤阳总督马士英直接节制着高杰、黄得功等总兵,若是得到马士英的支持,无疑会取得这几支军队的支持。 史可法与马士英在浦口秘密会晤,史可法表示为大局计,不如既不选择福王朱由崧,也不倾向于潞王朱常汸,而是远赴广西梧州,寻找桂王朱常瀛登基。 马士英当即答应了。 然而,隔天晚上,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突然造访,他言辞恳切地劝说马士英应该选择拥立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