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一骑绝尘

第1182章 爆轰破膜试验

一骑绝尘 十月廿二 3868 2024-11-06 01:30
   姜宗霖口中的jf-x,只是个22米长、0.2米粗、有效容积1200升的微型风洞。   甚至能摆开在一间普通的屋子里面。   显然,这个尺寸的jf-x基本没办法承担任何应用类科研任务,不过却设计了包括氢气/氧气充气系统、试验段大型真空机组、点火起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在内极为完整的风洞结构。   并且只需要更换极少量的零部件,就可以在正向爆轰和反向爆轰两种工作模式之间灵活调整,能够适应大多数基本条件下的缩比风洞测试。   同时,也是得益于jf-x相对袖珍的体量,在这上面进行试验的难度也要低上很多。   因此,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姜宗霖和他的团队就按照此前确定的设计方法,完成了一套正向爆轰驱动器,以及与之相应的激波管和临界喷口。   以至于,当刚刚从镐京回到京城的常浩南接到一个电话,表示力学所已经准备好进行首次测试,并邀请他去现场参加的时候,差点就以为自己由于工作过于投入而搞错了日期……   好在很快就解释清楚了实际情况——   这次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设计方法的准确性,而不是真的要把jf14提前落地。   本来,对于整个高超项目的各个分系统,常浩南是采取了更加能够发挥各单位主观能动性的的任务驱动型管理模式。   也就是设定阶段性目标并提供必要支持,但不对具体工作流程和方式过多指手画脚。   但眼下他刚好要回京城,对方又主动提出邀请,倒是乐得去做个见证。   ……   在力学所一层角落里的一间实验室,常浩南近距离看到了那台即将被用于测试的jf-x风洞。   “这台风洞是我们和中北大学联合研发的,一共订购了两台,分别部署在京城和并州……”   姜宗霖一边带着常浩南四处参观,一边介绍着jf-x的基本情况:   “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我们所不太能用得上这种小尺寸缩比风洞,我和好几位同志还反对花这笔钱来着……现在回看,还是有些短视了。”   “常院士您看。”   他说着上前两步,指向了风洞主体结构前部一段外形和材料明显有所不同的金属管段:   “这就是我们设计的爆轰驱动段,因为是正向驱动,所以不需要泄爆段……包括激波反射腔和辅助爆轰段在内总长6.44m,,使用pcrni3mov炮钢、管体内径Φ126mm、壁厚57mm、设计承压75mpa,可承受的最高工作温度在5000-5500k……”   “……”   就在他向常浩南说明具体情况的功夫,另外两名技术人员已经把一块表面预制有十字沟槽的圆形膜片用螺栓固定在了激波反射腔和辅助爆轰段之间。   “您可别小看这个十字开槽的膜片。”   姜宗霖说到这里的时候,语气中带着十足的骄傲。   但还没等他继续开口,常浩南就接了下去:   “我知道,爆轰驱动段的出口因为会受到爆轰波的强烈冲击,所以这个金属膜片既要承受初始压力,还得保证在点火起爆后能完全打开,但又不能被完全剪切掉产生碎片……是咱……是力学所包括郭永怀先生、于院士,还有姜研究员你,几代人接力研究出来的成果,成本极低的同时效果还比国外的类似技术更好……”   尽管此前并没见过jf-x风洞本身,但爆轰驱动膜片对于常浩南来说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他甚至都能直接报出来,刚才安装上去的那一片,是总厚度8.40mm、开槽深度1.85mm、破膜压力15.364mpa的a5号膜片。   只是担心自己的表现过于离谱,才把已经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不过,即便如此,也足够让对方目瞪口呆了。   “是我疏忽了。”   维持瞠目结舌的表情好一会之后,姜宗霖才拍了拍脑门:   “常院士来之前,肯定已经了解过相关情况的……”   常浩南笑了笑,对此不置可否。   维持这样高深的神秘感,显然有助于他开展工作。   “还是继续介绍测试的准备情况吧。”   姜宗霖点点头:   “不过在我们今天的测试里,这个膜片只是起到和压力传感器一起,交叉验证出口段压力的作用,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jf-x上一次氢氧爆轰所产生的冲击波,可以完全冲破a2-a4号膜片,对a5和a6号膜片只能产生部分破膜效果,再往上则完全无法冲破……”   这个时候,又有几名工作人员从隔壁房间内用小车拖来两个分别是绿色和天蓝色的气瓶,并在实验室两边各自接入一根橡皮管。   紧接着,屋子里便响起了气泵的声音。   姜宗霖的介绍也同时被打断。   “常院士,现在已经开始给驱动段充气了,我们去控制室观察情况吧……”   当二人换好实验服,来到位于一墙之隔的控制室时,屏幕上的充气过程已经进入了稳定阶段。   常浩南朝旁边的在线监测仪表瞄了一眼,发现氢气喉道设定的气源压力5.5mpa,而氧气喉道设定的充气压力为4.1mpa。   考虑到二者的直径差,正好是大概2:1的体积比。   几分钟后,操作台上的三盏红灯同时变绿,表明风洞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开始点火。   “常院士,要不您来?”   姜宗霖朝控制台上标注着“启动”二字的按钮示意了一下。   常浩南稍作犹豫,倒也没有推脱。   自打重生之后,他已经有快十年功夫没干过类似的活了。   回忆一下……也好。   带着这样的想法,常浩南走上前去,将右手食指按在了电钮表面,等待旁边的操作员开始倒数。   不过,在有人念出第一个数字之前,他反而听到了一阵明显吸气声。   转过头看了一眼,才发现姜宗霖正露出一脸马上就要上考场时的决绝表情。   这让他差点笑了出来:   “姜研究员,我都不紧张,你紧张什么?”   有点绷不住的姜宗霖暗自翻了个白眼,心说你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小场面当然不紧张。   但我是第一次用自己推导和分析出的算法来指导设计工作,心理负担当然不一样……   不过,腹诽归腹诽,被常浩南这么一打岔,他心里反倒放松了不少。   “3……”   姜宗霖沉声开始倒数:   “2……1……”   “启动!”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常浩南用力按动了那个自己熟悉又陌生的按钮。   下一个瞬间,在驱动段内部,一缕淡蓝色的弧光从点火点的电极尖端迸发而出,与容器内的早已交融合一的气体触碰。   按照最完美比例混合在一起的氢气和氧气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如同狂热的火焰精灵,将整个空间化为了一个无比绚烂的火球。   接近4000k的温度和超过音速十倍的冲击波,让气压瞬间达到了数百倍于原来的水平。   本来,这个过程应该只能持续几个微秒而已。   但就在由于气体爆轰而产生的气压峰值快要降低时,冲击波的波峰恰好到达了激波反射腔内部,将压力相对平缓地分摊在了未来几十毫秒内的时间段当中……   “噗——”   对于身处控制室的众人来说,他们只能听到气体被点燃时的微弱声音。   不过,虽然所有人都无法观察到风洞内部的情况,但预先设置好的传感器却已经把数据忠实地反馈到了隔壁的电脑屏幕上。   在不到0.1秒之后,一切,重新归于平静。   “呼——”   看着眼前的驻室压力曲线图,姜宗霖稍稍松了口气。   平衡压力8.753mpa、峰值压力15.8474mpa、稳态持续时间5.631s……   和他事先的计算结果差距很小。   大概在10%上下浮动。   对于一种以爆炸作为动力的行为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可思议的精度了。   大约二十分钟后,回到风洞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把激波反射腔出口处的金属膜片取了下来。   十字沟槽已经被气压冲开,但又并没有被完全冲破。   完全验证了刚才电脑上面所记录的数据。   姜宗霖的脸色,总算彻底放松下来。   稀稀拉拉的掌声在控制室当中响起。   不过紧接着,就变得如同潮水一般。   甚至还夹杂着几声欢呼。   尽管出于严谨考虑,后面还需要进行一系列不同条件下的补充实验,但有了这个开门红,至少意味着整个设计方式正确无误。   而对于常浩南来说,相比喜悦,他此时更多是感觉到满足。   一种消除了执念之后的满足。   “恭喜你们,姜研究员。”   他微笑着向对方伸出手。   而姜宗霖尽管还沉浸在兴奋当中,但还是用双手紧紧回握住了常浩南:   “……”   没有说话。   但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