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这也太神奇了吧
要想蔬菜产量高,一定得勤快的浇水。蔬菜基地的规模不小,要单靠人力一桶一桶的提水浇太费力气了。 之前蔬菜种植基地没建好的时候,乔念念就找苏哲宇说起灌溉工具了。她不懂这些,只能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剩下就要靠苏哲宇自己摸索研究。 苏哲宇研究了两个月,终于做出来了,今天就是要实验的。 一截一截的小水管均匀的放在地垄里,水管上面都是小孔,源头处是沈延平搞回来的手摇发电机。 排布好水管,乔念念打着手势示意手摇发电机旁边的许大强开动。 只见许大强开始用力摇手摇发电机,不过一会儿,井里的水就被抽上来,顺着水管到了地垄里。 再透过水管上细密的小口,水喷了出来,流向地垄。 许仁德又一次被震撼到,“这也太神奇了吧,这玩意儿要是多弄一些,回头放田里,浇地也方便多了。” 乔念念又一次开口打击许仁德,“先不说这些水管材料都很难买,就是从井里抽水需要电,咱们清河村又没有通电,叔你这想法不好实施着呢。” 许仁德又蔫吧了起来,这倒是,手摇发电机也不便宜,要是在田里放这些管子还不知道得几个手摇发电机呢。 乔念念看小老头都快抑郁了,有点不忍心。 “叔,你也别难受,咱有这蔬菜大棚在,还愁挣不到扯电线的钱吗?咱们今年的目标是拖拉机,明年的目标就是扯电线,慢慢来,村里啥都会有的。” 许仁德哪能不知道乔念念是在安慰自己啊,不过如今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你说的对,慢慢来,拖拉机会有,电线也会有的!咱们清河村慢慢的也会富起来的!” 春耕结束,天气也渐渐暖和起来,笨重的棉衣也退了下来。 人手分了出来,照看蔬菜基地的人就多了,乔念念又开始三天两头的往镇上跑。 她的女士自行车被沈延平绑上了两个大背篓,每次去镇上都带两背篓的青菜过去。当然了,送菜只是一方面,主要是给沈延平补货啊。 她的小金库现在可是日渐丰盈,数钱数到手抽筋。除了现金,乔念念还让沈延平搞一些老物件回来。 这东西现在买着便宜,二十斤大米就能换一只冰种玉镯,但是再过几十年可身价得翻好几翻呢。 乔念念现在空间里也有两大箱老物件了,这再过几十年卖掉,买两套小别墅还不是简简单单? 乔·富婆·念念,现在花起钱来是毫不手软,家里的小零食不断。沈延平忙着没时间上山打猎,乔念念每次来镇上都要买肉回去。 村里人羡慕,羡慕咋办,羡慕也只能慢慢羡慕着,谁让人家有文化有本事呢?他们连洋文是啥都不知道,可人家还能翻译。 人就是这样,吴桂芬和沈延平虽然之前也有沈父留下的钱财度日,日子过得不算是多辛苦。可一个死了男人的寡妇,一个刚出生就没了爹的孩子,在外人眼里就是可怜的。 这可怜的人突然有一天盖了新房子,有了好工作,这些人自然是眼红嫉妒。可乔念念这城里来的人,人家有钱只会让人羡慕,只会让人觉得城里人就是厉害,根本就嫉妒不起来。 现在村里倒是有不少人后悔,后悔当初他们没有收留乔念念这只金凤凰,要不他们也能每天蹭一些肉吃。 后悔也晚了,谁让他们当初嫌弃乔念念呢。不过现在好好干活,就凭蔬菜种植基地如今这么赚钱的样子,他们过年也能多买两斤肉吃吃。 现在有了苏哲宇做的灌溉工具,乔念念只需要将灵泉水放到井里就行了,也算是少了不少麻烦。 现在蔬菜种植基地也步入了正轨,吴桂芬管的也是有模有样的。 就是乔念念觉得有一点儿不好,吴桂芬现在一心扑在蔬菜种植基地上面,做饭明显敷衍了许多了。 好在乔念念去镇上频繁,也经常从国营饭店带回来饭菜回来加餐。然后改善伙食,就等沈延平回来了。 沈延平也真是的,妥妥吴桂芬亲生的,也是一个事业批。现在一心扑在他黑市生意上面,之前十来天就回一趟家,现在一个月回一趟。 哪怕是回来,也就是待一天,又匆匆走了。 也别想着往小院送货的时候能见到人,根本不可能。就只见小院里的货一茬又一茬的少,也不知道人是啥时候把货给拉走的。 如今也就只有日渐丰盈的小金库能安慰乔念念,照这么下去,买房指日可待。 蔬菜种植基地那边有吴桂芬操心,乔念念倒是轻省不少,又重新捡起了自己的学习。楚飞扬那边的翻译也没耽误,此外每天还要教小花和小虎一个小时学习。 没错,小花如今也加入了学习大军了。 小花的爸爸是镇上煤场的工人,有点儿家底。家里父母还能干,赚的工分足够养活老两口和便宜妹妹了,孩子就只有小花一个,小花娘听说小虎在跟着乔念念学习,也就把小花送来了。 小虎毕竟比小花早学习了几个月,学习起来比小花快一些。每次上完课之后,就帮小花补习。 小花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乔念念。小丫头真是把乔念念当榜样来看,她娘要送她来学习,她其实不想的。 但是小花娘一说学习之后就能变成像乔念念一样厉害的人,小花就来了,学习起来还格外有干劲,乐呵的小花娘嘴角都压不下去。 有的时候李文秀和陆子文也会过来帮忙教孩子,还是和之前一样,完成任务就能得到奶糖。 村里其他孩子知道之后,也羡慕的哇哇叫。不管是不是真心想来学习,反正糖是真的想要。 至于他们的家长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像小花和小虎家,是有点家底的,可以拿出来点儿东西提前送孩子启蒙。 他们觉得,就算是送孩子学习,也等秋天直接送孩子去学校。那里毕竟是学校,难道不比每天跟着这几个知青学习一小会儿学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