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三声好
蒸汽渐渐散去,众人迫不及待地围拢过来。 侯卫国和虞勇等人都紧张地看着高压锅,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两位大师傅小心地揭开锅盖,一股浓郁的肉香扑面而来。 锅内的肉色泽诱人,熟透的程度恰到好处。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侯卫国兴奋地喊道。 虞勇的眼眶微微泛红,他激动地握住侯卫国的手“卫国,咱们做到了!这口高压锅将会改变高原上无数人的生活。” 很快,第二波猪蹄开始炖上了。 半小时后,又开始了第三次。 每次,高压锅都可以正常工作,而且那些橡胶也根本没有一点损坏的意思。 侯卫国知道,他们这次算是真的实验成功了。 心情也不由的舒畅起来,不过众人都没有进行欢呼跳跃。 因为在高原上,可能会因为一个动作,就有可能引发高原反应。 只不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难以掩饰激动的笑容。 侯卫国转过头,看向远方的雪山,心中感慨万千。 汽车再次驶动,沿着下山的路渐渐远去。 只不过,刚才侯卫国他们实验的地方,留下了一些猪骨头跟灰烬。 四九城火车站,侯卫国等人刚下火车,就看到了几辆汽车停靠在了站台上。 汽车旁边还站着李武斌,冶铁部梁海生领导以及杨立新等一众轧钢厂的领导。 侯卫国等人看到这阵仗,也是一阵惊讶,这不光轧钢厂的人来了。 就连冶铁部的领导都出动了,这阵仗属实有点大了。 侯卫国放下行李,急忙就走了过去。 “梁领导,李领导。” 李武斌欣慰的拍了拍侯卫国的肩膀道“好小子,没让我失望。” 这时梁海生笑道“好了老李,咱们就不要在火车站待着了。” 说罢,看向侯卫国继续说道“走吧,接风宴可是给你准备好了。” 饭是在冶铁部招待所吃的,等吃完饭侯卫国跟着李武斌的车离开后。 才知道,为什么有了今天这个场面。 梁海生跟李武斌代表的是冶铁部,杨立新自然不用说代表的是轧钢厂。 这次的接风宴,可算是给足了侯卫国的面子。 只不过,他这个面子是因为三个好字。 自从虞勇将高压锅成功的消息传回了四九城,李武斌知道后第一时间就给梁海生打去了电话。 梁海生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因为之前李武斌就给他打过招呼。 所以就让轧钢厂送来了一口高压锅,梁海生亲自带着高压锅就去了红墙内。 领导围着高压锅看了一圈说道“小梁啊,这锅真的可以在高原上用?” 梁海生连忙回答“是的,领导。经过多次实验,这口高压锅在高原上的使用效果非常好,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领导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转身对身边的人说道“找些东西来实验一下,我想看看这高压锅是怎么工作的。” 这时梁海生说道“领导,我都带来了。” 说完,站在门口的秘书带着一个网兜就走了过来。 领导看着网兜里的猪蹄笑道“看来今天中午有口福喽。” 一同带来的还有高压锅专用的炉子,其实在平原上,普通的炉子也可以。 只不过梁海生为了体现效果,也就将炉子一同给带来了。 众人来到食堂内,看着正在生火点炉子的工作人员,梁海生解释道。 “领导,这是专门为高原上设计的炉子,这个炉子它的特点是可以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让燃料能够充分燃烧。” 梁海生一边说着,一边示意工作人员将锅放在炉子上。 领导点点头,对着梁海生说道“小梁,开始吧!” 过了一会儿,高压锅开始发出“嘶嘶”的声音,表明内部的压力在逐渐上升。 梁海生边看着炉子的反应,边跟领导解释是怎么回事。 其中还用了,侯卫国对杨立新说的那句话,就是可以把这个高压锅看成火车头。 领导听完,不断的点头,过了一会之后,梁海生看了看手上的时间说道“领导可以了。” 说完,梁海生径直走向了炉子面前,将高压锅从炉子上拿下了。 将安全阀拔掉,随着“嗤嗤”的放气声,高压锅内的蒸汽喷涌而出,弥漫在空气中。 蒸汽伴随着肉香,弥漫在整个食堂。 领导不禁赞叹道“这味道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啊!” 很快,随着蒸汽放完,梁海生亲自打开了高压锅的盖子。 一瞬间,香气四溢,整个食堂都充满了浓浓的肉香。 领导闻着这诱人的味道,满意地笑了笑。 梁海生盛出了一个炖好的猪蹄,递给领导品尝。 红彤彤的猪蹄,在盘子里不断的跳动,领导笑道“我一个人可吃不了这么多啊。” 领导拿起身旁的筷子,轻轻夹了一块猪蹄,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着。 咀嚼了两口,领导笑道“小梁,这高压锅不错,不但能将这个猪蹄炖的软烂,而且还可以在高原上用。” “好,很好。” 说完,领导将猪蹄递给身边的秘书,并交代道“这么好的东西,拿给领导尝一下,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领导。” 秘书称是后,从高压锅里面,夹到盘子里一个猪蹄就离开了。 这时领导对着梁海生说道“小梁,这高压锅是谁设计的?” 梁海生急忙说道“是轧钢厂的侯卫国同志。” “侯卫国?”领导回忆了一下,紧接着说道。 “我记得他,这个小家伙不是在设计无线电吗?怎么跑去了轧钢厂?” “不过,这个小家伙不错,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好,好,很好嘛!” 领导的这番夸赞让梁海生心中一喜,领导的夸赞可不多,尤其是这利民的高压锅可是他们冶铁部下面的企业设计出来的。 以后在开会的时候,看谁还敢说冶铁部只是占着有利条件才成老大的? 从红墙内出来后,梁海生立刻将这个好消息传达给了李武斌和杨立新。 于是,便有了火车站那隆重的迎接场面和这场充满意义的接风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