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回到舒适区
八月十四日 23:24 下午返回了亲爱的寝室,然后颇为放纵地玩到了现在,但是剩下的时间明显是不够我再想方设法弄出2000字了,但多少还是得写点。 刚刚最后一把云顶,当我选下第一个彩色海克斯“来个好伙计”——得到一个三星一费弈子和几块钱时,自动就出现了把棋盘一个一费变成二费的低阶变形术法杖。 当我一路裸装乱杀到3-1时,还没开始梭哈,就又自动出现了把二费变三费的变形术法杖。 然后在3-2又离奇般的刷新出了银色海克斯,在我刷新到最后一个符文时,成功赌到了变形重组器。 于是在3-2阶段,一个无解的三星娜美出世了,再就是随便上点啥前排一路存钱连胜到5-1,花了四十块就刷出了四费变五费的高阶变形术法杖。 顺遂的有些不可思议,真是一场酣畅淋漓地玩手机啊,可惜了我没录下来,只能截了几张图,否则还有个更完整的纪念方式。 唉唉,这种只存在于短视频的肝帝刷了上千场才打出来的操作,就这样被我在简简单单的的黄铜局,简简单单的就打出来了,唉唉,这就是运营啊,有没有我这么有操作的运赢啊。 可惜了,当我把截图发到了我的几个撸狗群,居然没人说话,他们肯定是嫉妒我的运营手法,待会我得拉我的小号进去,发个“有点痞帅”。 今天试了试黑猴子的配置检测的软件,发现关掉帧生成之后笔记本只能跑到五六十帧,不知道打起来特效到处乱飞实际又是个什么情况。 但没关系,一帧能玩,两帧流畅,三帧电竞,五六十帧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byd,过了一二十分钟了,为什么那些群里的人还是像打过二战一样,都没人对我表示羡慕和崇拜。 艹。 不知道写什么了,还剩最后一点点的以前的日记,先放着充当一下吧。 2023.2.21星期二 21:54 昨晚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前面一点点部分,因为是睡前,所以并没看多长的时间,而且许久没认真地读过纸质书,又是坐床上看,多少会有一些困意,加之第二天早八的借口,也就没能看多久便早早睡觉了。 我很认真地看完了前面二十二页译者夏仲翼写的总序。 他在开头提到:不要寻求一劳永逸的解读,因为它不曾有,也不会有。 这本来是很寻常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论调,希望读者不要被文学评论和批判而主导或者先入为主了对事物的判断。 这是有启发的,如今互联网时代,诞生了更加多种的对事物提前了解的方法,视频,评论,测评一系列的东西,他们的确方便了我的生活。 我可以提前就知道这本网络小说是否布满雷点,这家商品品质是否过硬,对一些事物的评判也似乎早就有了其他先例帮你思考和分析完毕了, 但他又好像切实的影响了我本应该对事情的看法。 我多年前看的一本网络小说,我觉得它很好,但偶然我看到别人在论坛上长篇大论的批评和抨击挑刺,看起来似乎也确实如此。 这个时候我会突然感到一点点郁闷,仿佛之前的快乐并不纯粹了,但这其实并未能减少我当年获得的乐趣。 而如果是提前呢,我提前看到了一部电影的影评,可能并不涉及任何剧透内容,别人看过了,他说谁谁谁演技很差,结局或者开端很不合理,他总结了一堆东西,然后告诉我说去看吧,还是值得一看的。 我去看了,当我看到这些地方,难免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啊,似乎真的是这样。 而在一个内卷日益严重的时代,大众都能看出来的东西似乎并不能使大众觉得满足,而评测者不断的挑刺和扣细节,对于看完影评又去看电影的观众而言却似乎有种快乐被不知不觉偷走的感觉。 但是为什么要做看完影评再去看电影这种事呢,可能是我下贱吧。 回到《罪与罚》的序言,译者总结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艰难人生,原文是“艰难踬蹶,创作一生”,叙述了作者一生经历,以及期间作品和思想变化体现,我不说是全都看过,只能说是闻所未闻。 我很喜欢他提到的“双重性”,“矛盾救赎”。 其中有提到一个人物,大意是他做过很多坏事,但他在某一刻某一次,做了一件好事,有读者将其理解为“伪善”,而他认为这是双重性的体现。 我一直很相信人类的上限和下限都是没有极限的,我很喜欢一句话“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即使我是一个还算循规蹈矩的利己主义者,我也同样会有过极其伟大或者阴暗的想法。 就像罗翔一直说的人内心的幽暗面是无极限的。但我也相信不会有纯粹的天生的恶人。 很多时候的正常人都会是矛盾的,我有一条宠物狗,我平时都很喜欢它,今天我很伤心,我不想理它,我自己平静了一会,好了;明天我很伤心,我抱着它说了很久的话,我倾诉了一会,好了;后天我也很伤心,我看着狗就烦,我踢了它两脚或者更过分一点,我掐死了它,这几分钟我真的得到了救赎,然后我也好了。 这是同一个人可能会做出的不同的事,很多时候的触动就是猝不及防,不可预知的。 我看别人拍的视频,“我抽烟喝酒纹身逃学打人,但我是个好孩子”我会和大多数人看个乐子,觉得这是无病呻吟,自欺欺人。 但是事后想一想,当时发这个视频的时候的他,是在自觉高雅,造作发泄,还是幡然悔悟,惆怅难言呢。 然后之前提到触动猝不及防,我也很难评定我到底是属于敏感性过高,还是没心没肺,我可能在外失言颇多而毫无察觉,也会经常性事后复盘担心别人是否会误解我的发言或者他之前的表现是否正常,也会是否正确理会到别人的言辞而不断内耗。 不同的经历和思维注定了人不可能完全的感同身受,所以我很羡慕和喜欢更为直接的交流方式。 总是很羡慕那些能直接了当的表达对对方的好恶的人,有一种洒脱和自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