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李子木再遇林洋前,她的人生中只有两个字:贫穷。 在李子木再遇林洋后,她的人生中多了两个字:林洋。 “原来青春真得是会痛的,这种痛,真得会刻骨铭心。” 这是李子木对她的好闺蜜夏清说的话。 --------------- 20世纪,70年代,汉江边李家沟子村的堤坝上,李子木就出生在这里。 这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洪灾肆无忌惮地肆虐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天空就像被戳破了一个巨大无边的黑洞,连天的暴雨倾盆直倒,一直下了一个多星期。长江流域的防汛警报一直在持续升级,水位一次次逼近最高警戒线,似乎滔天的洪水,随时都决堤而出,将堤外的村子席卷吞噬。 李家沟子村就位于长江支流汉江边的一个小村子。作为长江流域中下游的村子,这洪灾似乎是年年见,遇到上游需要泄洪减压时,李家沟子村无一幸免是要给淹掉的。即便是这样,这村里的祖祖辈辈也没有想过要离开这个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洪水来了就抗洪,村子淹了就撤离,等洪水退了就重建,一代代人就这样在这里扎着根。 这天是农历的七月十七,一清早,雨时停时下。天空阴沉沉的,低得就像要压下来。村主任光着双脚在堤坝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地里来回巡视,握着个铁筒子大喇叭,扯着早已经嘶哑的嗓门喊: “这个雨几时不停,我们人也不能停。手上的活不能停,还要加把劲,从下面把沙子运上来。女的装沙包,男的就垒沙包,各家都要完成好各家的任务。这个堤还要再垒过十公分高,今年老子们要把这个龟孙子的洪水给赶跑罗。” “孩他妈,等会儿雨停了,你就回去歇哈。你天天这样像个男的、又拖又扛又挑的,怕是你受得住,肚子的娃都受不住。” 李子木的爸爸一边拖着板车,一边对后面推板车的女人说。此时的李子木,正在她娘的肚子里呢。 “这每家每户都有抗洪的指标任务,包干包户的。妈身体不好不能上堤,你弟还是个学生娃,人不在这里但水泥任务还一分没少,一家五口的任务都落在你一个人身上。 你看哈,哪家不是兄弟几家一起干的,就你一个独杆子司令,我不帮你,你几时干得完? 生老大的时候,我还在插秧,肚子一疼,从田里自己走回家,刻把钟就生了。你看老大,皮实得很。等把这车沙包垒完,我再回去歇。” 女人撩了撩趴在额前眼睑上方的头发,抓了抓,胡乱地卡在耳朵后面;又抖了抖雨衣上的水,扶着板车停了下,一边抹脸上淌着的雨水,一边喘气一边撑着腰说。 又过了个把小时,雨又开始猛下,丝毫没停下来的迹象,越下越大,远远望去,白茫茫的水帘子随风像波浪一样一阵阵地飘打过来。 这时,村主任提着个喇叭从堤坡下边爬边喊: “停下,都停下……乡里头来命令了,上游扛不住了,决定于今天夜里泄洪减压,让我们通知全村撤离。大家都把工具收好,赶快回家准备撤离。各村各组的,支书已经挨家挨户通知哒。大家快点,准备撤离……” 堤坝上一片混乱,瓢泼的大雨中,只见到奔来跑去的泥腿子。李子木的娘把着板车的扳手,她爹在将一堆工具往车上装。 突然,她娘半蹲下,捂着肚子“啊!他爹,我肚子好坠,我好像要生了。”“孩他妈,你怎么啦?大家快来帮帮忙啊。” “啊,华嫂怕是要生了,这是早产的迹象。” “快,抬上板车,推到棚子里去,谁快点去多拿几条被子垫上,快点,雨伞……” 一床湿漉漉的棉絮迅速地铺在板车上,一个大的棚伞罩着一辆板车,形成 了一个临时的产房。有经验的几位妇人自动地到了前面围成一圈,男人们都退到了外围。 “出来了,出来了……快给我一条围裙。情况不好,华嫂流这么多血,止不住……再加一床棉被,赶快送卫生院!” 在村主任的指挥下,七八个男人迅速地抬起整个板车往堤坡下冲。李子木的娘已经陷入昏迷,板车上盖满了暗绿色的雨披。 混乱不堪的状态中,或许,压根没人想起这个刚刚出生的早产婴儿;又或许,他们都以为孩子就放在她娘的身边。 总之,没人注意到这个孩子是死是活,是不是也要送往医院。 “啊?”正在整理东西的枝嫂,突然一声尖叫。几位妇人闻声围了过来,便看到了棚里床板角落里,那个用几层围裙包裹着的“小生命”。 与其说这是一个“小生命”,不如说它是“一团血肉”,而且是“血肉模糊的一团血肉”。 桂嫂叹了口气:“是个女娃,巴掌大。出来的时候,华嫂的血就像决堤一样灌了她一脸。娃子也没个哭声,鼻孔也感受不到有气,怕是个死胎。” 李子木的奶奶接过这血迹斑斑的“围裙包裹”时,已经是她出生后半个多小时了。 奶奶用长满皱纹的手,打开这几层的围裙,看到一团的血肉。老人满是皱纹的嘴角动了动,起身去灶前点上一炷的香,在灶前喃喃而语,又跪下去拜了几拜。 拜完后,奶奶起身将锅里的热水倒在一小盆里,又找了块棉巾,在香灶前细细地一点点地擦拭起来。奶奶一边擦一边喃喃地念着,仿佛是在给这个小生命作最后的超度。 经过擦拭后的小生命显露在老人的眼前,只有巴掌大,红皱皱的。老人眼角渗出了一滴眼泪,用她粗糙的手轻轻把这个刚长形的女婴放在左手心里。 突然,这女婴的小腿动了一下。老人以为眼花了,用手揉了揉眼,又看,没动静。她用右手指放在婴儿的嘴边,那嘴角竟然动了动。 老人惊喜万分,激动得老泪纵横,双手捧着小婴儿,在香灶前拜了三拜,感谢菩萨的保佑。 就这样,李子木活下来了。 据奶奶讲,李子木的娘因为生产时子宫大出血,去乡医院后马上就转院到镇上医院,又由镇医院转院到了县人民医院。这一天转了三次院,又经过一夜的抢救,在县人民医院待了三个多月,这命才算是保了下来。 而早产的李子木其实在娘肚子里才待了不到七个月。混乱中接生的婶子们都以为这娃早已没了生命迹象,所以带她回来时,只是交代奶奶早早地把她埋了,好让她早寻人家投胎去。 还好奶奶一直吃斋念佛,觉得应该把她洗干净了,干干净净地才能再去投胎,所以才没有“误埋”了其实还活着的她。 但是因为先天营养不足,加上娘胎的血水灌入了眼睛,李子木从出生便是天性的弱视。 当然,这点“先天性的缺陷”相对于“活着”来说,简直不算什么。 因为上游泄洪减压,当天村里居民都要撤离。奶奶把刚出生的李子木装在她做针线活的小篮子里,又把一早熬的米浆带上,便随着村民转移到后面地势较高的高家村。乡里在这里设置了临时生活区。 林洋的外婆家就在高家村,李子木和林洋的人生交集便从这里开始。 高家村地势较高,与李家沟子村中间还隔着一个小堤坝。那天,林洋的妈妈带林洋和刚出生的弟弟回娘家亲戚家吃席。黄昏时,村主任带了一个老人经过大门口,老人手上还提着个绣花篮子。 村主任和林洋的外婆打了声招呼。村主任说: “李家沟子村遭淹了,老太太是从李家沟子村来避水灾的。老人的儿媳妇今日才生下这个娃子,儿媳妇送医院去了,娃子没奶吃,所以挨家挨户来问。这听说你家大姑娘回娘家来了,也在奶娃,便带过来看看。” 两岁的林洋第一次见到躺在小篮子里的李子木。他伸出手指去轻触李子木的小手指,不想,手指竟然被李子木弯着的小手指勾住了。 这一刻,在这里,李子木初遇了林洋。 这一天,李子木刚刚出生,林洋两岁。 关于“李子木”这个名字的来历,据奶奶讲,那还是在高村时,她碰到了一个瞎眼的算命先生。这位先生给李子木算了一卦,然后对奶奶说: “这个女娃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娃娃本命为木,命中有水。木遇水则生,时遇贵人,必显贵。这大姓木子李,不如就叫子木吧,李子木。” 于是,李子木便有了自己的名字。 因为泄洪的影响,江面上的船只也停了,林洋和妈妈没办法回到江对面自己的家去,只好一直待在外婆家。就这样,李子木在自己母亲住院的这个月,也足足地吃了林洋妈妈一个月的奶水。 这一个月,皱皱巴巴的李子木伸展开来,红嫩嫩的,一双眼睛圆溜溜地睁开 了。 洪水退去,生活又恢复了正常。林洋离开外婆家的时候,一直哭着要带走李 李子木。最后,林妈妈便向李子木的奶奶讨要了那个装着李子木的小绣花篮子,连哄带骗才把林洋带离了高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