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探望外祖一家
“大姐,你们可能也听说了,我家男人带着儿子在南街尾码头那儿摆摊卖吃食。”何慧娘劝说她:“生意不错,赚了点银钱,也当是回报当初你们照顾,两日后一定要带姐夫和孩子们去吃个饭呀。” “真的?” 黄博带着孩子在码头开摊子的事情,她确实是从村里人口中听到了,但不知道赚没赚钱,她想着何慧娘估计在家也忙,就没去打听。 现在听她这样一说,何静娘心里很是安慰。 辛苦了这么些年,总算要迎来好日子了。 “真的。”何慧娘肯定道:“我家老四自己琢磨的吃食,客人们都称赞呢,都是冲着他的厨艺去的。等过两日让他给你们露一手,做一顿好饭。” 说服了何静娘,又给蒋玉珍和蒋致远一人一个小荷包,说是许久不见的见面礼,何以安的两个孩子也都给了,不等何静娘拒绝便起身打了招呼就回家了。 等何慧娘走远,何静娘让孩子们自己留好小荷包,进了屋。 “小妹说过两日让我们一起去我爹娘那边吃个晚饭。” “成。” 蒋大有也没问,心里盘算着过两日割一条子五花肉带过去。 约好的这日,黄博先带着黄齐霖、黄昊霖开摊,何慧娘带着黄熙霖、黄瑾霖、黄沐霖去买食材。 一家人豪气的买了五条五花肉、五条排骨、两斤牛肉、两只鸡、一大坛子米酒、一堆香料配料、配菜、蔬菜等。 买完食材后,几人去绣庄和杨丽君闲聊,等黄博他们卖完盒饭收摊回来,再把之前寄放的腐乳带上,租了一辆临时牛车赶往何家村。 农村的晚饭吃的比较早,方便客人趁天没黑早点回家。 古时代走夜路危险性大,天黑看不清路不小心就摔着了,或者碰到下山觅食的野兽,运气不好命都要丢。 一家人在牛车上吃了肉包子,在去何家村的路比较平缓,不是很颠簸,否则黄沐霖都要颠吐了。 到了何家村,在村口闲聊的人看见牛车载着人进来,都好奇的张望。看到是何慧娘带着男人和孩子们,还有不少的肉,纷纷惊叹。 何慧娘嫁的汉子发达了呀! 她们天天在村口唠嗑,自然是知道黄博在码头支摊做生意的。 当初黄博求娶那些事,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也有人笑何慧娘选了一个穷小子,谁又想到如今的黄博都能赚大钱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何慧娘与她们打了招呼就往家里走,没和她们多说什么。 郑娇娇听见敲门声,开心的去开门,只是当她瞧见黄博一家子提了那么多肉和东西,惊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你们这是......” “娘,我们先进去。” 何慧娘把郑娇娇扶着往屋子走,其他人跟上。 黄齐霖给了牛车钱,约好了过来接他们的时间,关了大门后才进了屋。 “怎的买了这么多东西?” 何明亮与何以安看见这一家子手上提的全是好肉好菜,也是一愣。 “不多,只是一点肉。”黄博应道,“这几坛是新做的调味品,一会拿来做菜给大家试试味道。” 也不等何明亮等人说什么,黄博打完了招呼,带着黄齐霖和黄瑾霖去了厨房开始干活。 原本在厨房拾掇的陈秀娟被请了出来。 没办法,她只好回了堂屋。 “慧娘,这?......” 何慧娘安慰爹娘、兄长:“别管他们,咱们自己聊话去。” 很快,何静娘和蒋大有也带着孩子来了。 蒋大有打了招呼走向厨房,只是刚走到门口就看见黄博父子三人,还有摆在灶台上一盘盘的肉,手中提着的一条五花肉不知道该放在哪里。 “姐夫。”黄博看见是他,打了招呼,“你这肉先去水井那边冷着吧,今晚的肉管够。” 蒋大有犹豫了一下,拿了出去。 实在没地放了。 长辈们在唠嗑,这边七个孩子也有自己的交际。 “家玲表姐,你这绣活很不错呀,可以去镇上的绣庄接活儿哟!你想不想去?我可以帮你去和母亲说一下。” 何家玲一怔,下意识的看向何慧娘。 长辈们也听到了,都停了聊天看着她。 “不是我。”何慧娘笑道,知道他们误会了,“是镇上绣庄的杨掌柜。沐沐和杨姐有缘,认了杨姐作义母。” 何慧娘之前在绣庄接活计大家伙儿都是知道的,但是黄沐霖认了杨掌柜的做了义母,这事还是第一次听说。 何家玲有些害羞,说道:“这样不好吧?” “没问题的。”黄沐霖拉过她的手,安抚她,“母亲人很好的哦,家玲表姐绣的东西也很好,母亲肯定欢喜你去帮忙的。” 黄沐霖并不是安慰她,何家玲才九岁的年纪,在帕子上绣的花鸟草树很有意境,这不是单纯的绣技。 郑娇娇当初发现何家玲对针绣颇有天赋,下了功夫教出来的。 舅妈陈秀娟很是高兴,往常女儿爱干绣活她是支持的,女孩子有一技之长以后也好相看人家。 “可以吗?” “肯定可以。” “奶,娘。” 杨家玲小鹿一样湿漉漉的眼睛看向郑娇娇和陈秀娟。 “哪天你娘得空,让她带你去镇上溜达溜达,顺便去绣庄看看。” 杨家玲也是个没有去过镇上的小姑娘,羞羞答答的点头应了。 何静娘家的姑娘看着羡慕得很,也想去。 “玉珍表姐,你有空去码头找我玩呀,我带你去看海。”黄沐霖表示家里人谁都不落下,“家栋表哥和致远表哥一起去。” 被点名的几个孩子连连摆手,虽然他们很想,但是家里有活儿要干,且坐牛车去镇上来回就要两个铜板,老花钱了。 尤其是蒋致远和蒋玉珍,父母都是农民,年年月月都在地里干活,一年里去镇上的次数两只手都数的出来。 黄沐霖也不劝,把话题带到镇上好玩的事情。黄昊霖这些天接触的人多,见识多了,说话也利索,把镇上各种新鲜的事情说了个遍。 长辈们也听的乐呵。 申时三刻左右,黄博来喊人摆桌,要上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