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永安帝以为,他成功愚弄了所有人。
第二天的大朝,永安帝便当着群臣的面,公布了梁保的密折,表示自己早就怀疑谭崧,特意派人进行了调查。 如今,既已查得部分罪证,便应把谭崧去官下狱,由南都城司礼监与京城大理寺共同派人查办此案。 而郑元乃顶着谭崧这个直系上官的压力,杀贪官奸细,解救受难军户,没有辜负他这个皇帝的嘱托,应在原本赏赐的基础上,再赏黄金千两。 满朝文武皆是震惊不已。 谁也没想到,永安帝竟然会突然查办曾经十分信重的南直隶都指挥使谭崧。 听这意思,竟是先前派梁保去南都,就已经开始调查谭崧了。 而郑元乃,也是永安帝的一步明棋。 当然,聪明人也不是没怀疑,这是永安帝为了洗刷天灾带来的污名故意设计的。 但兵部的捷报才刚到五天,永安帝若刻意安排这一出,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五天的时间,传信的人就算是跑死一百匹马,也没法从南都到京城走个来回。 更别提,梁保的密折还附了那几个奸细千户府上的账本,这确实像是早就在开始调查了。 所有人里,唯有礼部尚书袁松伯,先是疑惑,而后心中灵光一闪。 (前文关于袁松伯的辞官的剧情改动过了,仔细琢磨了下,以他的心智之坚毅,应该不至于轻易退缩,所以变成了“君要臣走,臣偏不走”) 郑元乃最开始成为淞沪参将,就是因为率领慈航观弟子杀死百余倭寇。 这一仗又有神灵的影子。 在果断杀死奸细千户,与都指挥使谭崧彻底交恶后,眼看着要被穿小鞋,都指挥使紧接着就倒了霉。 宦官梁保,一改与当地官员沆瀣一气的作风,挺身而出告发背景深厚的谭崧。 这布局风格,怎么看怎么像某位观主。 虽然不知道她所图为何,但永安帝为着名声,显然已经入了局。 而铲除谭崧,也的确是在为南直隶军民除害。 这般想着,袁松伯第一个站了出来,诚恳地称赞道: “陛下爱民如子,用心良苦!” 如果永安帝肯一直做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他想要称赞与夸奖,那他夸一夸也未尝不可。 永安帝看着袁松伯那尚且还残存着惊愕,却写满了赞赏的脸,心中难以抑制地生出了满满的快意和成就感。 这顽固的老匹夫,竟也有真心实意佩服夸赞他的一天! 他这顺水推舟的一出计策,果然妙哉! 连袁松伯都出言相赞,其余人更不必说。 相比之下,谭家及其背后亲故求情喊冤的声音,就完全被忽视了。 下了朝,永安帝便迫不及待地前去与淑懿皇贵妃分享了这一喜讯。 “爱妃,你可知道,袁松伯那老顽固,今日竟也真心实意地夸赞朕了!” 淑懿皇贵妃闻言,心中一滞。 袁松伯那老匹夫,可是参了她姐夫,导致靖南伯府的爵位被一撸到底,还被监禁半年的罪魁祸首。 她心中从没忘记这笔账。 往日里,陛下也是很厌恶袁松伯的。 如今竟因为袁松伯夸了他如此欣喜,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袁松伯向来名声极好,她自然是不会表露出对他的记恨与厌恶的。 她调整了表情,若无其事地笑着道: “袁尚书毕竟是先太后一党的死忠,他能夸您,那必然是陛下做了了不得的事情,让他不得不夸吧。” 听到“先太后一党死忠”这几个字,永安帝心中那刚生出的一丝好感,顿时就烟消云散了。 袁松伯这等目无君王的老贼,只配用来提升自己的名望,并且做他手中杀人的刀而已。 “你说得没错,他不得不夸,只是因为朕在他眼里做了利国利民的好事,而非因为忠心于朕。” “您这么一说,臣妾还真好奇,您到底做了什么呀?” 淑懿皇贵妃顺势转移话题。 永安帝便将他在朝上下旨查办谭崧,重赏郑元乃一事说给她听。 当然,也不忘说,这是他洗刷污名的计策。 淑懿皇贵妃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僵住了。 她前两天还信誓旦旦地跟姐姐说,她三两句话就搅黄了郑元乃升官的机会,姐姐也夸她对陛下的心思更加了若指掌呢。 结果,才过三天,陛下就再次当朝宣布晋升郑元乃,还赏了黄金千两。 此时此刻,她只觉得一种被打脸的尴尬与懊恼从脚底窜到了天灵盖。 她心中不甘,于是装作为永安帝抱不平: “郑元乃如此藐视皇恩,陛下还厚赏重用他,可真是便宜他了!” 永安帝闻言冷笑: “权柄越大,责任越大。他若守不好三府海防,朕自会问他的罪。” “若守得好,那便物尽其用。” 淑懿皇贵妃顿时心中放松下来。 听陛下这意思,虽说依旧给郑元乃升了官,却没有忘记郑元乃的狂妄。 既如此,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哪怕郑元乃真的立下大功升官,也迟早有兔死狗烹的一天。 * 两道圣旨,是与私底下的宣传动作一并进行的。 兵部尚书叫人写的那些锦绣文章,只是明面上的,面对的也只是读书人们。 除此之外,京城锦衣卫们也没少忙活,专门抓了好些个说书人,让他们按照锦衣卫的台本四处传扬。 没多久,大街小巷都开始盛传皇帝为民除害,拯救淞沪百姓与军户,最终感动神灵,让神灵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助危难中的淞沪守军,取得前所未有的抗倭战果一事。 此事太具有传奇色彩,让百姓们兴致盎然,一时间成为京城最热议的话题。 不少百姓重新燃起了对永安帝的信心。 “陛下是打算对贪官污吏们重拳出击了吗?以后咱们有好日子过了!” “陛下英明,明察秋毫啊!” “希望陛下也快些整顿下咱们京城那些无法无天的权贵们!” “连神灵都认可了,可见陛下真的是个好皇帝!” “没错,之前袁老也说过,天灾与陛下无关。” 读书人们比普通百姓见识更广,他们没那么相信神灵一说。 得知永安帝竟然为了淞沪的百姓与军户,专门调拨了太监与有为官员,暗中调查贪官的同时,又明里出手拯救了军户与百姓。 并且,此举让淞沪军队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不仅打败了倭寇入侵,还反攻倭寇老巢,解救出了上千受难百姓。 他们很难不承认这的确是英明之举。 若陛下今后也如在淞沪那般,明察秋毫,严惩贪官污吏,何愁天下吏治不清明,何愁军队战力不强盛。 对于永安帝此举,读书人也纷纷称赞,让永安帝下罪己诏的言论逐渐被淹没。 得知民间的舆论风向的转变,永安帝心情大好,心中充满了对自己成功愚弄了所有人的得意。 却没发现,随着他的卖力宣传,不少普通百姓,也深深地记住了渡厄神尊这个名号。 “原来真有神灵在人间行走巡视啊,祂叫渡厄神尊!” “渡厄渡厄,这是解救苦难的意思,渡厄神尊,应该就是专门帮助咱们这些贫苦百姓解决苦难的神灵吧!” “以后我也要多拜拜这位渡厄神尊,希望神尊能保佑我们全家今后再无苦难!” 以往拜的神佛,都虚无缥缈,谁也没真正见过。 可这次的渡厄神尊,却是朝廷也承认了真正存在的神灵,百姓们岂能不热衷。 由于庙里并没有这位神尊,一些百姓还自发地去打造了渡厄神尊的牌位供在家中。 没多久,京城市面上竟也有了渡厄神尊的牌位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