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到杂志社谈判
宋元元只好又给奶奶解释了一番飞机的经济舱,商务舱和头等舱。 奶奶恍然。“原来坐飞机还有这么多门道呢。”这趟门可没白出,感觉知道了好多新知识。 坐在他们过道另一旁的一位乘客,听到祖孙俩的对话,好奇地打量了宋元元几眼。 宋元元察觉到看过来。 对方对她笑笑。“你们祖孙出门玩?” “嗯。”宋元元简单应了一声。 “孙女这么孝顺,你老以后有福了。”对方看着四十来岁的样子,是个中年男人。 奶奶笑眯眯回应。“可不是嘛,我孙女学习可好了,以后肯定有出息的。” “哦,你孙女多大了,上哪个学校呀?” “我孙女还小呢,才上高一,不过她考试一直都是全班第一。” “厉害。”对方竖起大拇指。 宋元元他们这一排最外头的乘客过来,两边也停止了对话。 奶奶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宋元元坐在一排中间。 等飞机起飞,奶奶看着外头的蓝天白云,就很高兴。 她这么大岁数,还是跟着孙女,才第一次体验坐飞机呢。 起飞不一会,空姐就过来发飞机餐了,宋元元和奶奶都品尝了一下,味道一般,不过也没浪费。 看飞机上还管饭,奶奶直说这钱花的还算值。 两个多小时的旅程,宋元元还眯眼睡了一会。 等到广播提醒飞机马上要降落,她才睁开眼。 降落的时候有点气流的颠簸,奶奶还吓了一跳。 可以下飞机后,宋元元也不着急,让别人先下,她和奶奶坐着等。 一直等到人下的差不多了,他们才拿上行李往外走。 出了机场,宋元元直接打了个车,给人家报了杂志社的名字。 他们初来乍到的,对这边也不太了解,还是先去见下编辑比较好。 车上,宋元元也给编辑打了个电话。 直到他们已经下飞机,编辑还抱怨宋元元怎么不早点说,不然她就过来接机了。 直到他们去杂志社,出租车司机还蛮好奇的询问呢。 奶奶自豪的说孙女的书要出版,把司机一惊,透过后视镜打量了宋元元好几眼。 “姑娘你可真厉害呀,这么年轻就出书了。” “嘿嘿,还行吧。” 司机师傅提起自己也有个闺女和宋元元年纪差不多大,一大堆闺女不听话叛逆的叹气。 宋元元还友好的帮着出了些建议呢。 没想到到了杂志社后,师傅直接说给他们车费打五折,说是聊得投机,宋元元给的建议也很有用。 这算是咨询付费了? 宋元元笑眯眯的付清车费,和奶奶往大楼里走去。 到了楼下她又给编辑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就有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的姑娘跑下来。 看到宋元元就开始惊叹。 “知道你年轻,没想到你还长这么好看。” 长期联系,她知道宋元元现在刚读高中。 热情地带着奶奶和宋元元坐电梯,电梯里,编辑小桑也和宋元元说起签约出版合同的事情。 “主编这会人也在呢,她正好也想见见你。” “行呀,对了桑姐姐,那个出版合同的条款,现在定下来了吗?” 小桑有些犹豫,宋元元算是她工作这两年来挖掘到的很有灵气的作者。 她也很看好宋元元的未来,但杂志社不这样想,只愿意给宋元元开出新人作者出版第一本最基础的条件,那就是版税5%,而且没有阶梯,不管卖多少,给宋元元的版税都是这么高。 她倒是小小争取了下条件,主编没同意。 就是这次和宋元元见面,其实也是主编听说宋元元很年轻有些好奇,并不是多看好宋元元。 “元元,那个,一会见了主编我们再细说吧。” 看她的态度,宋元元就明白了一些。 好歹她也是上辈子混迹职场多年的老油子,这点功力还是有的。 电梯到了,他们走了出去。 杂志社的前台也好奇的打量宋元元和奶奶呢。 小桑把她们领进了会客室。 “你们喝什么?” “我白开水就可以,奶奶你呢?” “我也喝水。” 小桑用一次性纸杯倒了两杯白开水放到他们面前。 “你们稍等一会,我去叫主编。” 宋元元点头。 小桑过去的时候,主编正和人打电话呢,挥手让她先出去。 结果这一打就是十几分钟,小桑都急得在外头转圈了。 终于,主编打完电话走出来。 “懒鱼来了?” “恩来了,在会客室等着。” “那走吧。” 懒鱼是宋元元在他们这边用的笔名。 魏主编带着笑推门而入。 “懒鱼你好,我是主编魏茵。” “你好,魏主编。”宋元元很客气的站起来。 奶奶也站了起来。 “这位是奶奶?你好你好,都坐吧,我们慢慢说。” 几个人重新坐下。 “对了,懒鱼,你父母呢?” 宋元元立马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她带着愁苦道:“我爸妈都在外地打工,没有空回来,只有奶奶能抽出时间来一趟。” 奶奶也跟着附和。“是呀是呀,元元爸妈都回不来。” “唉,也是挺不容易的,那我们直接说出版的事吧。” “好的。”宋元元一副乖乖女的样子。 魏主编见状对这次的谈判有了些信心。 “这样,懒鱼,你家庭条件应该一般吧,那肯定比较着急用钱,你之前在我们杂志上连载的稿费是千字一百二,我现在给你提一些,千字一百五,你的书大概三十万字,就可以一次拿四万五的稿费了,怎么样,很不错吧。” 小桑编辑听的眼皮一跳。 主编竟然临时改了合作意向,这是要直接签买断出版合同了。 也许换个未成年来,一听四万五的稿费可能还要惊喜。 但宋元元她不是正常未成年呀。 奶奶一听竟然好几万,还觉得挺多的,只是她不懂这些,还是看向了孙女。 宋元元微微一笑。 “魏主编的意思是买断合同?” “对,这样也能让你们家宽裕不少不是吗?” 要是一些对自己书的销量没什么信心也没多少人气的作者,可能就选择买断拿一次性稿费了。 可宋元元对自己辛苦写出来的书还是有些信心的。 而且她的书是先连载才要出版的。 如果销量不好,反响也不好,杂志社会主动联系她谈出版? 她可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