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行策,转眼就是一年。 “启禀陛下,凉州行策小成,涂州行策大成,永州行策一年,首季小成,二季也是大丰收,依此情形,两年便能大成了。”朝堂之上,大司农正举牌汇报。 “好!这刘长义,果真有行策之能。” 天子提名刘长义,李素身上不由多了几道嘲讽目光。他的好女儿,受了二十庭杖,送去寺庙绞发,以至于近一年来,他行事甚是低调。他也知道,西决国征战在即,天子还要用到他这员老将,所以不敢大动李家。 “启奏陛下,东月国战局已定,东月国君请求和谈止战。愿归还我大业三城,另割两城。”兵部尚书也举牌上前禀报。 “好!开了一个好年,严小将军同李将军果真英勇,颇有父辈风范。” 天子大喜。 …… 御书房内,天子召了中书令与太师议事。 “若朕将那刘长义提到司农寺,两位以为如何?”天子试问。 “那刘长义年十九,太年轻,来司农寺,怕不能服众。农事上他或许擅长,可为官不一定能通。”太师捋了捋小胡须,说道。 “臣附议。”中书令也不赞同。 “年轻吗?眼下九州也仅有三州得以行策,另外六州还一筹莫展,朕也是着急,总不能让他各州都跑遍罢?跑遍也还需六年,太慢了。”天子蹙眉,年轻不懂为官,只要能做事,等年长些,阅历多些,不就会做官了嘛。 “不若陛下允他巡九州,以助行策,就当对他考验,等两三年后有所成了,再提到司农寺也不迟。”太师心知天子急于求成,与西决国一旦开战,怕无三五年停不了,粮草是绝对保障。 “罢。二位先回吧,此事改日再议。”天子摆了摆手。他要试试那刘长义。 “微臣告退。”太师和尚书令拜退。 天子见人已出去,便转头对身边大太监吩咐道。 “德公公,让令史去永州,把刘长义带回来问话。” 三日后,刘长义出现在御书房。 “微臣叩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平身罢,起来说话。” “你在永州行策一年,已有所成。你对其他未行策六州,有何见解?”天子问道。 见解?这个问题,苏子意还真同他研究过。 “回禀陛下,凉、涂、永三州并于江南,若大成,足以供养整个大业国了。至于另外六州,气候,地质和地势各异,不能一概而论,尤其西北,地大贫瘠多干旱,种粮不成。再者东北,灵、玉两州气候寒冷,一年至多种上一季,也实非行策佳地。”刘长义侃侃细数。 “确实如此,刘农曹对九州地势了如指掌,可曾去过?”天子见这年轻书生,言九州如此熟稔精辟,有些意外。 “回禀陛下,这是一位小娘子与下官一道研究出来的结论。她曾说,有凉、涂、永三州,可并建天下第一仓。”刘长义试着提一下苏子意,看看天子是何反应。 “小娘子?何方人事?竟对我大业农事了如指掌?”正常的小娘子,学的是女红女德,琴棋书画,对农事颇有研究的,还真是少见。 “回禀陛下,她是苏家九女,苏子意。”刘长义也不知自己提的合不合时宜,既已提,天子又有兴趣,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 “她?朕有点印象,那严家儿郎严峥,在临安行策时,为她请功,朕还特许了她良籍自由身。”因为是苏家,天子尤其敏感。 “回陛下,正是她,画了水车图,才让行策有成,最初的垦荒策,便也是出自她手。微臣和那严峥,都只是行策人罢了。”刘长义咬了咬牙,还是全说了,尽管如此会显得自己无能。 “竟是如此?朕倒是对她有些好奇了。两位行策有成之人,都提了苏家九女,朕倒想看看,她是否真有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