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假银子
曲玲珑将几人扶起来,全然不在意,自己出手帮忙,不过是看不惯官府光天化日之下欺负百姓。 提到佃户今年续约一事,曲玲珑沉吟看向王嫂子,“不知嫂子可知,今年庄上的佃户有一多半未签订契约。” 庄上田地多,往年这些佃户全靠庄子存活,就算黄管事在世时,这些受尽压迫,也从未想过做其他营生。 反倒是去年年底,曲玲珑放宽了佃户可用地数量,还单独提了赏银,这些佃户却转头投了未签书,这是曲玲珑没想到的。 王嫂子轻叹口气,其实早在曲玲珑带着青竹进门时,她便猜到了曲玲珑此行的缘由,只是曲玲珑一直未提,她也便装不知道。 轻叹口气,“小姐有所不知,年底曾有一位自称黄善人的人来到这儿,说来年要带乡亲们前往京都看世面。” 她们这些老百姓,种了一辈子地,到死也未见过外面的繁华,“那位善人说,京都机会良多,不止种地可以养一家老小,还能做铺子,善人手下有好多铺子要人前去打理,若是我们这些佃户愿意随他一同前往,便有二十两银子可拿。” 二十两对富庶之人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也就一顿饭的价钱,可对他们这些常年靠种地为生的佃户来说,却是天价,起码能用一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曲玲珑到是可以理解,只是… “这黄善人有没有说,是带你们其中几人去,还是见者有份儿。?”这个王嫂子也不是很清楚,但看大家的反应,应该是都带着。 说着,王嫂子返回家,拿出来给曲玲珑看,“小姐请看,这便是那黄善人让人发给各佃户家的银钱。” 曲玲珑接过来放在手上,刚想说人生自由,想为谁做事,全凭自己,青竹却突然“呀”了一声,惊愕疑问。 “这银钱是假的吗?” “假的?”青竹突如其来的话,二人都愣了一下,曲玲珑收回神,重新拿起手上的银子,当着二人的面掰了一下。 这一掰不要紧,银子要似面仁儿捏的似的,竟直接碎了,别说王嫂子,就连曲玲珑都愣住了。 青竹好半响才回过神来,看向王嫂子,“阿这…好像,真是假的。” “什么好像,分明就是假的。”王嫂子面上的神情由错愕到震惊,在从震惊到错愕。 活这么大岁数,什么场面没经历过,还是第一次被人用假银子骗,想到庄上的契约也没签,若是银子是假的,那入京一事,必然也泡汤了。 一时间,揪着青竹焦急不已,“青竹姑娘,这可怎么办,我们这庄子上的契约也没签,若是…若是她家男人回来,知道她没签,来年她们怎么活。” 越想越急,说到最后,王嫂子眼睛一闭,竟直直向后倒了过去,几个孩子围在身边,见王嫂子昏倒,全都急的哭了起来,“娘,娘!” 青竹也是第一次见这种状况,有些着急,“小姐,怎么办?” 曲玲珑沉吟暼了躺在地上的王嫂子一眼,示意先将人送回去,“她只是接受不了被骗的事实,加上近段日子都没怎么吃东西。” “没吃东西?”这个青竹到真不知道,刚才进门的时候,曲玲珑就瞥见后面放粮食的地方都空了。 青竹:额,合着,这是饿晕了… 一个女人,男人不在家,还要靠自己养活三个孩子,确实不太容易。 曲玲珑记得,出来时,青竹带了些甜点,“拿过来给孩子们分一分,剩下的,留给王嫂子醒来吃。” 至于其他佃…曲玲珑已经想好对策,既然这些人,给的甜枣不吃,那就跟王家嫂子一样,等到发现银钱是假的,再上门吧,到时候。 她是可怜穷人,但也不是什么人都会怜悯,有句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因为痴求的太多,所以才会信了那黄善人骗人的话。 佃户靠种地为生,没有生济来源,迎接她们的,只有死。 虽不清楚这个黄善人什么来头,但他既然敢用假银子骗佃户,就说明不止骗了王嫂子一个。 敛下眸底的思绪,曲玲珑漠然走到外面,近几日天气不错,半山腰上的雪已经有了融化的迹象,远远望去,竟是“半遮半露”,有种玉山半露的错觉。 青竹将王嫂子安顿好后出来,就见曲玲珑倚着台阶在看远处的群山,不知在想什么,许是未穿披风的缘故,整个人看上去萧条又清瘦,青竹不觉心口一紧,快速跑去马车,提着披风过来。 察觉到肩上一重,曲玲珑才注意到青竹不知什么时候走了出来,“都安顿好了?”青竹点点头,“奴婢按照小姐的意思,将剩下的甜点都送过去了,另外,还留了几十两银子在枕头下。” 想来,那王嫂子是个精明人,应该知道要怎么做,曲玲珑点点头,到也不奢望她能帮自己做什么。 眸底的漠然一闪而过,“被骗的这么惨,那假银子的事,应该会不小心露出去。”青竹轻笑,“小姐说的也是奴婢所想,那王嫂子怎么着也是个跟官府打过交道的人,想来,该如何维护自己利益,不用咱们提点。” 回去的路上,马车一直颠簸摇晃,曲玲珑坐在车厢内,手撑着额头假寐,忽然,马车前面的车滚轮撇了一下。 曲玲珑睁开眼,就见身旁的青竹掀开帘子走了出去,片刻,外面传来车夫刻意压低的声音,“有人刻意拦车,看样子,不像山匪。” 从佃户所在的地方前往水月庄不过半个多时辰,路才走一半就被拦下,到是不知,得罪了什么人。 “青竹,发生什么事儿了?”听到曲玲珑的声音,青竹连忙跑回来,见曲玲珑醒了,有些懊恼。 “都怪奴婢,吵醒小姐了。”曲玲珑摇摇头,示意没事,朝外望了一眼,“怎么回事?” “有人故意拦车,奴婢瞧着,到是像之前来王嫂子家要银钱的那两名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