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草根的崛起之路,从苦读开始

第121章 乱象

   梁震云和张贵宝经过一户只有一间茅草屋的人家。   院场上垃圾成堆、蒿草茂盛,只有通向堂屋正门的方向有一条没有长草的小路。   从这条光挞挞的小路可以看出这间茅屋里还有人居住着。   张贵宝指了指这间茅屋,对梁震云说道:“这户人家就是因为借了高利贷才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梁震云问道:“人都跑了?”   “屋里还住着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张贵宝道:“两位老人的儿子和儿媳都拖儿带女的连夜外出躲债去了,至今杳无音讯。”   梁震云问道:“到哪里去了?”   “没人知道。”张贵宝摇了摇头,道:“债主每年都会带着打手上门跟两个老人讨债,可是,已经年逾古稀的两个老人哪里有什么钱还他们啊?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只好把包产田地和自留山林抵押给债主。后来村领导干预了这件事,债主才又把一小部分田地还给两个老人耕种。”   梁震云瞪大了眼睛:“年逾古稀的老人还要自己动手种田养活自己?”   张贵宝叹了口气:“不然怎么办啊?活着总是要吃饭的,政府也照顾不了那么多穷人,大部分衣食还得靠自己解决。唉,偏偏这两个老人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梁震云问道:“他们的儿子为什么要借高利贷?”   张贵宝道:“听村里人说,这两个老人的儿子倒也不是吃喝嫖赌借的高利贷,只因为那年媳妇难产需要住院,手头又没钱,无奈之下,求人借了高利贷。没成想一年后连本带息已是一万几。”   “你想想,他们一家每年才收入两三千块,这样的家庭,要去挣还一万几千块钱谈何容易?那得攒几年?何况还有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唉,他们挣的那点儿钱,连还利息都不够啊。”   梁震云问道:“当初借了多少?”   张贵宝道:“听说是五千。月息五分啊,五千块的利息,一年下来比本子还高出了两千多。”   梁震云跟在张贵宝身后又走了一段路,张贵宝径往寨子中央的一个院落走去。   梁震云以为张贵宝进百姓家讨水喝,于是站在大门口等他。   张贵宝进了院子,发现梁震云没跟在身后,转身向他招手:“进来呀,傻站在那儿干嘛?筲箕村村公所到了。”   梁震云将信将疑的迈步走了进去,不停的打量已经陈旧不堪的房子。   张贵宝见梁震云眼神里充满疑惑,笑着说道:“我怎会骗你?你看,村公所的牌子竖在那里呢。”说着,指向堂屋门口。   梁震云顺着张贵宝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块乡政府统一制作下发的牌匾,牌匾上有“伊山镇筲箕村村民委员会”几个字,这才相信这就是筲箕村的村公所,——华夏国最基层政府。   堂屋前还竖着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某年某月某日xxx村长值班”几个字。   在黑板上写上这几个字,一是为了方便普通百姓找值班领导办事,再一个就是可以明确村领导的责任,便于上级监督。   梁震云心想:“筲箕村确实与其它几个村有些不同。”   梁震云四处打量的时候,张贵宝用彝语喊了几句什么,堂屋里马上有人用彝语回应,接着,一个精神矍铄的黑皮肤老头从门口伸出头来。   梁震云跟张贵宝走进堂屋,看到里面有些缺胳膊少腿的木制桌凳,桌上堆放着整整齐齐的报刊文件,看来这间简陋的堂屋就是村公所的办公室兼会议室了。   张贵宝用彝语跟那个老头交谈着什么,那个老头边跟张贵宝说话边看着梁震云不住点头。   梁震云猜想张贵宝肯定是用彝语向那老头介绍关于自己的情况。最后,张贵宝用汉语对那老头说道:“……梁震云不懂彝语,还请郭叔跟另外几位领导介绍一下有关梁震云的情况,他初进镇政府,人生地不熟的,希望你们多多照顾他。”   老头儿对梁震云和蔼的笑了笑。   “这位就是筲箕村的支部书记,”张贵宝又指着壮老头向梁震云介绍:“我们都称呼他老人家为郭叔。”   梁震云向村支书点头问好:“郭叔好!”   “好,好。”老支书不住的点头,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张贵宝告诉我,你不会说彝语,你不是彝族吗?”   “我也是彝族,可我不会说彝语。”梁震云有些尴尬:“真是不好意思,让郭叔见笑了。”   “有什么见笑不见笑的?”老支书笑眯眯的说道:“没关系没关系,不会可以慢慢学的。年轻人嘛,学什么都来得及。不像我们,老喽,什么都学不进去了。来来来,先喝杯茶,休息会儿。”   顶着炎炎烈日走了半个多小时,梁震云又感到口渴难耐了,看到院子里放着一口石水缸,里面好像有水,转身准备去打凉水喝,张贵宝赶紧拉住了他,凑到他的耳边轻声说道:“石缸里的凉水不能喝,喝了会拉肚子的。”   梁震云一怔,停下了脚步。   两人走进堂屋,坐下,郭叔端出一大壶茶招待他们:“我知道你们口渴,早就给你们准备了一大壶茶。来来来,喝吧。喝完茶,又吃饭。”   “谢谢郭叔。”梁震云感激的接过支书给他倒的大碗茶:“说实话,我们还真渴了。”说着,把一大碗茶全喝了下去。喝完茶,抹了抹嘴:“啊,好舒服。”   张贵宝也把一大碗茶喝了,眼睛盯着梁震云看。   “你看我干什么?”梁震云被张贵宝看得莫名其妙。   “没什么。”张贵宝淡淡一笑:“此时的你,跟我刚出道的时候很像。”   “很像?”梁震云一愣,笑着问道:“是不是一副不经世事、看上去傻不哩叽的样子?”   张贵宝笑着道:“当年的我也是这样。”   “张哥,”梁震云看了看桌上摆放着的大壶茶,转头问张贵宝:“郭叔怎么知道我们要来?”   “阿宝今天一早就给我打过电话了。”耳聪目明的郭叔笑着接过了话头:“为了给你们准备这顿午饭,我可是跑了好几户人家呢。”   “您跑了好几家人?”梁震云疑惑的看着老支书问道:“为什么啊?”   郭叔解释道:“我们这里好多人家都没养鸡,煮在锅里的这只鸡是我跑了好几户人家才买来的。唉,”叹了口气,又说道:“我们这里落后嘛,什么都难买。鹅和鸭子倒是有的,只是弄起来太麻烦。”   老支书见梁震云还是不太明白又补充了两句:“我们这里天气热,气温高,经常闹鸡瘟,所以养鸡的人不多。”   梁震云总算明白了郭叔的意思,心底油然升起敬意。是啊,我们的土着彝族是那样的热情,热情起来就像天上的太阳。   质朴的就像筲箕村的这块红土地。   吃饭的时候,张贵宝问郭叔:“郭叔,村长怎么不在村里?”   “村长到蒙化去了。”老支书解释道:“今天我代他值班。”   张贵宝点了点头:“原来是您代他值班。”   出于尊重梁震云,老支书不再用彝语跟张贵宝交谈,尽量用生硬而拗口的汉语和他们说话。   吃过饭聊了会儿天,茶也喝得差不多了,张贵宝拿出两斤装的高度白酒递给郭叔:“郭叔,一点心意。请您收下。”   “这怎么可以呢?”郭叔连忙摆手:“这太不好意思了嘛?”   张贵宝硬是把一大壶酒塞在郭叔手里:“如果您不收下,从此我们就不在这里吃饭。”   “好好好,我收下就是了嘛。”老支书这才收下了:“你呀,就是关心郭叔。”   跟老支书聊了一会儿村里的事,又向簸箕村赶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