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校花和牛头马面
桑宁是黄河医学院四大校花之一。 如果不是一米六三的个头稍微拉低了点分值,说不定还能被评为校花之首。 在前一世里,虽然两个人不是同一个班级,但因为跟江南是同一个地级市里两个相邻的县,勉强称得上是老乡。 通过老乡会的活动认识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倒还相处的可以,属于比同学的关系更近,说是朋友又稍微差着点距离的那种。 也因此,江南对桑宁的情况有些了解。 这女孩,虽然才刚刚上了大学,但是和张兰兰的情况类似,早就被人给定下来了。 唯一的不同是,桑宁的那位,估计是哪位官宦家的公子。 按照江南记忆中的痕迹,除了桑宁每次假期来回学校都是车接车送之外,这女孩儿毕业后还只在医院待了不到三年,随即便依照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市财政局的路线,从事业单位的干部成为了正式的公务员。 甚至在江南被捅的前夕,成为了市财政局的副处级干部。 所以,在看到那个个头虽然还算高大,但小眼阔嘴满脸青春痘的学长,憋着嗓子献殷勤时,江南差点要笑出来。 转身看了下不远处办公楼前的停车场··· 果然,一辆牌照熟悉的车辆静静的停在那里,一个男孩儿倚着车一边儿抽烟一边看着这边。 对这猥琐师兄明显别有用心的示好,桑宁肯定是要拒绝的。人家只是低调,但不是真的像刚毕业的高中生什么都不懂。 如果这哥们儿不知道好歹,人家官二代男朋友估计就要过来行使权利了。 江南撇了撇嘴,跟眼镜学长打了声招呼,扛起自己的行李向学五楼走去。 学校的布局全在自己的心里,跟眼镜学长多聊两句,只是不想让自己在一众新生中那么明显。 绕过病理系的办公楼,再绕过两栋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江南站在了第五宿舍楼的楼下。 黄河医学院本科几个系的学生,一共住在八座宿舍楼里。 其中学二到学四是女生宿舍,学五到学八是男生宿舍。学一楼是成教学院的宿舍,男女混住。 除了学一楼外,其他的宿舍楼都是五层的建筑。除个别楼层作为年级办公室和仓库之外,其他楼层每层的三十个房间里,每一间都要住八名大学生。 还没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宿舍区,住下了近八千名大学生。 “滴滴···” 身后有车驶来,打断了江南的沉思,江南扛着行李向路边让了让之后,才转身看去··· 果然,刚刚看到的那辆桑塔纳2000缓缓从身边驶了过去,桑宁就在副驾上坐着。 从校门口到学四楼女生宿舍,刚好要绕过学五楼楼下。 前一世的大学日子里,江南曾经多次看到桑宁坐着这辆车来,坐着这辆车走。 甚至有时他会想,如果自己有能力也开上一辆这样的车,会不会也有一个如桑宁这样的女孩子巧笑倩兮的坐在副驾驶上。 只不过,前一世只是痴心妄想。而这一世,他没机会了··· “哈哈。” 摇头笑了一下,把因为看见那辆车而产生的情绪抛之脑后,江南扛着行李进了宿舍楼。 四楼的全部和五楼的一部分宿舍,是江南这一批新生的房间。 循着记忆中的方向,江南来到了408宿舍的门口。 宿舍的门开着,已经有两个同学到了,一个已经在往柜子里摆着行李,另一个正撅着屁股趴在床上铺床。 还有两位中年人分别坐在下铺的光秃秃的床板上,隔着中间的桌子在聊天,看到江南进来,都友好的点头致意。 两个室友听见动静,也都回头看了一眼,打了声招呼。 已经来的两个室友,赫然就是前世的老大牛义、老三马文宝这一对“牛头马面”。 果然,历史在高中拐了一个弯之后,在大学这里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刚刚江南得知自己的宿舍和班级没变之后,就产生出了这种预感。 说这两人是牛头马面,并不是两人性格上有何怪癖,而是一个人鼻子大,一个人脸长。 偶然被老五高晨光喊破之后,就成了两个人的外号。 见到自己原来的床铺还没有被占,江南来到跟前,把被褥甩在上面,却没有铺床,转身坐在下面的铺位上跟几个人聊了起来。 刚刚接触,也不知道有没有共同语言,此时所聊的也无非是从哪里来,高考考了多少分,之前有没有听到学校有什么八卦而已。 “老大,你们什么时候来的啊?” 话一出口,江南和牛义都心中一惊。 “你怎么知道我是老大?” 牛义还有一个妹妹,不过这个妹妹可比她哥哥争气,今年考上了京城的大学,而牛义复读了三年才考上黄河医学院。 “呃···,那个···,这是我们县里的习惯,叫比自己大的都喊老大。” 江南急中生智,胡扯出来的理由竟然还能听得过去。 牛义信以为真,憨笑着回答。 “哦,我们早上赶第一班长途汽车过来的,起早点凉快。” “走吧,到点儿了,咱们去吃饭吧。咱们学校的食堂据说在绿城大学之间还是有口碑的···” 马文宝拿起了自己的饭缸子。 黄河医学院两大传闻,一是漂亮的女孩儿多,二是食堂的饭菜好吃。 江南都不知道是怎么传出来的。 漂亮女孩儿的比例,不应该都差不多么,总不会长的好看点的都来学医学了。 甚至从绝对数量的角度来说,绿城大学、农大、水利学院那种学生更多的学校,不应该漂亮女孩儿更多么? 至于食堂的饭菜··· 呵呵,都差不多,反正在工大和师范学院都吃过的江南没什么感觉。 三个兄弟,加上牛义和马文宝的父亲,一起起身下了楼,来到了距离宿舍楼最近的二食堂。 因为新生报到的缘故,食堂里面有很多的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吃饭,五个人等了一会儿,才算等到了一个能容纳下他们五人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