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觉察到了她的沉默,了然的笑笑,没再说什么。 周瑾玉有点难受,她急忙开口:“您知道吗?我上学的时候最喜欢您的那首《春望》了。 我现在还记得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其实当时喜欢的不是这首诗的意义,而是喜欢那其中的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中二时期总是拿来自伤。 其实这首诗联系到杜甫所处的安史之乱的背景,让人有种惊心动魄的震撼。 杜甫似恍然似惊讶,最后眼睛微湿。 秦朝。 嬴政不解:“怎么后世很喜欢诗,周姑娘他们后世上学都要学诗?我大秦就没有诗和赋流传下来?” 李斯上前一步:“陛下,臣建议不如把我大秦优秀的诗和赋都收录在册,以流传后世?” “可!你立即去办。” “是,陛下。”李斯压下心头的兴奋,除了他的小篆书法作品,他也要留下好的诗和赋,要好到能上什么课本的! 汉代。 刘邦看到明显着急安慰杜甫的周瑾玉,难得没跳起来,而是静静思考:所以后世人是怎么评价一个前朝的人的?诗写得好?文章写得好?对,刚刚还说了贾谊,也是文章写得好入选了后世人学习的课本,那还是其他的什么? 我刘邦乃大汉的开国皇帝,后世人都以汉为民族,那么我这个开国皇帝有没有入选课本呢? 汉武帝时期。 刘彻转向主父偃:“爱卿啊,难道我堂堂大汉连个写得好诗的人都没有吗?你看看,尽是什么唐,什么宋!怎么就没有汉呢?哦,有个贾谊。但是不行啊!我大汉怎么能只有这一个人呢?不够!” 主父偃有些无语:“陛下,这才第五个人呢,后面还会有我大汉的人才的。” 三国时期。 蜀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喃喃念着这两句诗,刘备再次潸然泪下。 “大哥,我们定能重新光复汉室!”关羽一旁安慰道。 “是啊,大哥,二哥说得对!”张飞附和。 诸葛亮眉间则带着一股忧虑。 魏国。 曹操慢条斯理地拔出佩剑,喝道:“好诗!” 但是国破山河在不会发生我魏国里! 东吴。 周瑜一边饮酒一边念着天幕上的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孙权一旁看着天幕不知在想什么。 晋朝。 司马炎有些着急,怎么一个我晋朝的人都没有?难道我晋代一个人才都没有?不可能吧。 隋朝。 “不知这个唐是什么时候的朝代?前面那个颜真卿也是唐的,这个唐倒是人才出众啊!”杨坚对独孤皇后道。 “陛下不急,我朝的人才还没出现呢。” 杨坚不语,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唐朝。 李世民一开始看到唐很高兴,结果那首诗一下子给他打击得差点坐不住。 “国破山河在?我大唐已经国破了?烽火连三月……竟是战争不断吗?”李世民觉得有点头晕。 这大唐后面的皇帝是怎么当的?一个个都是废物吗!先是个安史之乱,现在又是国破山河在,这叫他情何以堪? “高明啊。”李世民看向李承乾:“子孙后代的教育是重中之重!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