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兆君笑着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池渔便戴上耳机不再理会。 车里旅客醒了大半,收拾行李的, 和安兆君一样起身活动的,还有些迫不及待拎着行李箱去车门处排队。 比人头更密集的是声音。 临近终点站,打来的打出的电话将声音汇成此起彼伏的làng。 报告到站时间,商议去哪儿碰头,吆五喝六。 兰皋是河西-西北大区中心,语言成分复杂。上车时大家讲的一口标准普通话,一夜过去,自动切换为哈萨克语、维吾尔语、蒙语、藏语、兰皋官话,地方方言。 人挤人下车,贴在池渔后背的阿姨讲的是朝鲜语。 随人流和指示牌走出车站,走上广场,出租车等候点大摆长龙。 旭日东升,池渔不耐烦和四五十号人一块儿等空车,往右转走了一段,到过路的斑马线,绿灯只剩下几秒,赶不及过马路,她退回步行道。 看手机电量不足40%,池渔打开背包外层拉链,按下充电棒开关。 外出旅行有一条很重要的注意事项:行李放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人流密集时,背包最好挂胸前。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池渔总觉得颈部沉甸甸的。 毕竟是背包,不是胸包。 红灯剩余二十秒,池渔低头拨了下背包主袋拉链,想摸一把小毛球。 而这时,有风穿透了发丝,触碰后颈。 “包给我吧。”陶吾说。 池渔立刻卸下背包,只把充着电的手机拿手里。 陶吾背好包,换到她没拿手机的另一侧,口中念念有词。 池渔竖起耳朵听。 “红灯停、绿灯行,huáng灯亮了等一等。绿灯、亮,行!” 池渔听到一半便忍不住转过脸笑。 念完“行”,陶吾拉起她手腕,“走了走了。” 两人肩并肩过了马路,陶吾问:“去哪儿?” 池渔看手机地图。 她原想去市中心的时代广场,到那边酒店把毛球放出来休息,自己去商场逛一逛,补充旅行必备品。 但是陶吾自己出来了,似乎没必要着急过去。 网上点评显示距离火车站两公里左右有商业街,高分餐厅还挺多。 池渔看好去商业街的步行路线,然后才说:“去吃早餐。” 陶吾胸有成竹,“知道了,我带你。” 说完,带她绕进后面的小路。 小路鲜活的很,是跟钢铁森林塑造的海城截然不同的、高饱和度的浓郁色彩,跟刚才走的大马路也判若两地。 明huáng的楼房外涂装尽管亮眼,吸引两人眼光的是楼里楼外或忙活、或闲散的人们。 骑电动车往小巷里冲的女人撸袖子挽裤腿,光露浑圆的臂膀,车把上挂着一兜绿叶蔬菜,舍喇叭不用,大嗓门喊着“让一让哎让一让”。 前面穿松垮背心趿拖鞋的老头举高蒲扇,往边上闪。 背书包戴红领巾的小朋友三三两两,不像海城那样一个小孩身旁至少要跟一个大人。 进巷道,两侧成排餐厅和旅店,肉和调料的浓香便同色彩一道平分秋色。 小餐馆里拉出的三色塑料棚下升着两口大锅,热气扑腾,红底白字的“牛肉面/羊肉泡馍”招牌随电风扇的风轻微摇摆。 牌子旁的老板娘泼了一勺辣椒油,给白色的面浇出一片红汪汪,再撒一把油绿小葱,端着大碗送到那边已经拿好筷子的客人桌上,顺道收走旁边的空碗,跟留下这只空碗的少年错身而过。 抿唇咂嘴的少年踩上单车顶风前行,约是赶时间,前倾上身用力蹬脚踏,一溜烟似的消失在巷道。 带着肉香和辣味的风,chuī得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纯粹而自然的红晕。 老板娘回到锅旁,一手抓着四只笊篱柄,却忙而不乱,还有空往穿着荧光童鞋“啊啊”叫的小男孩嘴里塞一小块烂熟的牛肉。 池渔看着看着突然挪不开眼,望着两颊高高鼓起使劲儿咀嚼的小男孩。 那小男孩双手握着小拳头,举过头顶碰了碰,冲她做鬼脸一般地笑。 “就这里吧。”陶吾带着询问的语气,却不由分说拉她走进棚下。 桌旁摆着裂缝的塑胶椅,池渔小心翼翼地坐下来,环顾四周,但没找到菜单,嘀咕了句:“菜单呢?” 陶吾眼观鼻鼻观心,有板有眼地念:“牛肉面七元一碗,酱牛肉八元一两,gān拌面一五元一盘……” 池渔喊“停”,找到隔壁桌反扣的菜单。 “老板娘,牛肉面。” “两碗?” 池渔才想到问陶吾:“你吃吗?” 看她轻轻摇头,便向老板娘道:“先来一碗,不要辣椒。” 老板娘送面上来,看看她,又看看陶吾,问:“一碗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