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高产作物
魏国剿匪告一段落,魏国建立精锐的消息传到宋国,刘义隆对此一笑置之。 刘义隆承认,论骑兵,魏国不差,但是步卒恐怕魏国很难和宋国相比。 还有就是水军,刘义隆当初就打击发展水军,宋国玄武卫可是宋国精锐,多次策应马步军作战,还曾经突袭辽东,击溃魏国水军。 还有就是造船业,宋国的造船业可是发展极为迅猛。 原本宋军的战船就比魏国更先进,经过几年发展,将作监船政坊可是造出了这个时代的巨舰。 而且将作监军械坊也改良了投石车,将投石车固定在战船之上,如今,宋国战船之上有三种尺寸的投石车,用以抛射不同器械。 其实,宋国战船主要是应用猛火油和轰天雷以及七发车弩,这些都是水战利器。 不仅如此,宋国船政坊还打造出一种巨大的运输船,甚至可以远航,刘义隆一早就有这样的想法。 如今的华夏,农作物以黍、梁、稷、菽、麦、稻为主。 黍,也称为黄米,是一种耐旱耐寒的农作物,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主要用以酿酒和做糕。 梁,即高粱,是此时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百姓的主食之一,但是高粱产量不高,而且不宜天天食用。 稷,又称小米或粟,是一种适应性强、耐旱的农作物,主要在北方种植,不过依旧是产量不高。 菽,指豆类,包括各种豆子,是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是大豆,相传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上烧药炼丹时,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了豆腐,不过这个时候豆腐还不算普及,跟大豆产量有关,直到赵宋,豆腐才成为重要食物。 不过刘义隆却可以经常吃,毕竟身为皇帝,还是有着好处的。 不过,这个时候的豆腐多以蒸煮为主,味道比不上后世。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花椒等调料,而且宋国现在流行用蜂蜜烹饪,还发明了蜜饯。 至于麦和稻就再熟悉不过了,麦就是小麦,稻就是水稻,就是后世的白面和大米。只不过现在两种作物地域性极强,水稻主要在南方,小麦主要在北方。 不过现在这个产量实在感人,基本靠天,虽然刘义隆让户部多次试验,改进了种植方法,但是对产量提升不高。 如今宋国各州郡粮仓虽然丰足,但是刘义隆不敢发起北伐,原因很简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时代,战争的胜败除了战略战术、士卒精锐程度,最主要的还是后勤,也就是粮草辎重。 宋国看似丰足,但是这几年,宋国人口不断增加,赋税却不高,所以粮草看似充足,但是一旦贸然发动北伐,战事持久,再遇上天灾,哪怕只是减产,对宋国来说都可能是沉重的打击。 刘义隆不敢赌,也不能赌,百姓是国之根本,然而一旦百姓叛乱,宋国根本动摇,恐怕如今的大好局势会瞬间逆转。 户部多次要求加赋,但是刘义隆没有答应,刘义隆不希望改变百姓的生活状态,而且宋国百姓已经付出很多,刘义隆不能从他们身上再下夫。 这个时候,刘义隆想到了几种高产作物。 马铃薯、玉米、红薯,这几种作物原产于南美洲,这个时候,那里应当是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 刘义隆突然很想派人去南美洲寻找这些作物,但是这并不容易,宋国的运输船足以适应远洋,但是最大的障碍是如何确定方位。 刘义隆突然想到航海中用到的罗盘、星盘和象限仪。 罗盘其实就是指南针,这个时候还没有发明,这个时候用的是司南,很笨重,不适用航海,不过制作指南针并不复杂。 星盘这个时候也已经发明,只不过还没传到华夏,不过这个简单,可以通过西域诸国商人得到。 至于象限仪则有些困难,这个时候,象限仪还没有发明出来,而且刘义隆也不懂其中的原理,根本无法制造出来。 不过有星盘和指南针也能勉强航海,再说刘义隆还知道大概的方位。 不过这件事确实是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刘义隆要考虑一下人选。 此时宋国有五艘大型运输船,再配备几艘护卫的楼船就可以了。 不过既然要航海,那如今的楼船需要改进,不过也不难。 很快,刘义隆就下旨,开始准备,不仅战船,还有物资。 刘义隆不确定能不能找到,所以备了很多物资,尤其是熏烤的肉干。 还有大量草药,这是应对突发情况的,从水军中选出了五千士卒,不用训练,他们可是经常在近海进行训练的,所以他们很快能够适应远航。 一个月后,从西域龟兹商人那里得到了星盘,刘义隆一口气配备了二十个。 将作监军械坊也在加紧改进司南,使得更加适合航海。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然而凉州出现了刘义隆一直担心的事情。 长安,未央宫天禄阁。 尚书令徐麟焦急的来到,“启禀陛下,凉州刺史周定八百里加急,凉州已经近一月未降一滴雨,据推测,时间可能还会延长,而且秦州也有半月未降雨。” 刘义隆皱眉,这就是他不能贸然发动战争的原因,哪怕凉州本就不是产粮区,但是万一江南出问题,宋国将面临巨大危机。 刘义隆道:“传旨户部、工部,立刻派遣官员前赴凉州、秦州,务必保证两州稳定,并传旨少府监,随时准备向两州调集粮草,一旦干旱持续到秋季,立刻赈灾。” “诺。” 宋国朝廷对此已经很重视,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干旱却没有扩大,这让户部和工部官员松了一口气。 不过凉州西北敦煌郡境内,依旧有些严重的干旱困扰,虽然此时的敦煌不像后世那样贫瘠,但是也没好多少。 幸运的是,这里人口稀疏,而且上次乌孙入侵,敦煌受到巨大损失,所以这次灾情并不严重。 但是更加坚定了刘义隆要出海寻找高产作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