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武家有女,窈窕天成 贞观十一年(637年)冬,寡居长安的已故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妻杨氏家中喜气洋洋,这样的景况在武士彟两年前病逝后还从未有过。 细一打听,原来是武家芳龄14岁的女儿武则天,因貌美贤淑被太宗选中,召入后宫做了才人。 古时帝王妻妾成群,为了管理这支庞大的嫔妃队伍,防止她们无端生事,皇帝在后宫设置了等级分明的官阶。除母仪天下的皇后外,还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大妃子”,享受正二品待遇,与参知政事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平级。而才人是正五品,在九级制的官僚体系中属中下,相当于州刺史,即现在的厅局级。 论起资历,武家在大唐也曾显赫一时。 武士彟是并州人,商贾出身家境殷实,与唐高祖李渊是布衣之交的好友。李渊从晋阳(山西太原)起兵,武士彟任铠曹参军,负责提供军需保障,辅佐李渊开创了大唐基业。 李唐建国,“首参起义”的开国功臣武士彟因功获封太原郡公,不久晋升为正三品的工部尚书(相当于国家建设部长),封应国公。之后离开中央到地方任职,历任利州都督、荆州都督。其原配夫人相里氏病故,续弦隋朝贵族杨达之女杨氏,与之育有三女,武则天行二。除一姐、一妹外,还有相里氏所生两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高祖李渊去世,武士彟悲痛成疾撒手归西。李世民令并州都督李世积为其主办丧事,将他灵柩护送回原籍安葬。 武士彟死后,武元庆、武元爽对杨氏母女横挑鼻子竖挑眼。贵族出身的杨氏不堪受辱,带着三个女儿离开荆州来到长安居住,由于家中没有顶梁柱,家境已是大不如前。 武则天得知自己即将入宫的消息喜忧参半、忐忑难安,她哭着去向母亲辞行,杨氏安慰她说:“你有幸事奉圣明天子,怎知这不是福分,何必哭哭啼啼!” 【02】造化弄人,因缘天定 进入深宫的武则天并未得到太宗垂青,这从《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自贞观十二年(638年)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除获名武媚外,再难寻到关于她的只字片言。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间的邂逅,也许她会与大多嫔妃一样,在青灯古佛下孤单终老。历史总在不经意间作出选择,看似随意实则必然! 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唐太宗因操劳过度卧病在床。20岁的太子李治昼夜陪侍照顾父亲,遇到了同样侍奉汤药的武则天。在众多后宫嫔妃中,唯有武则天的容颜深深烙印在李治心中! 太宗驾崩,李治继位为帝,改元永徽,史称唐高宗。而武则天则依照唐制,随同其他没有生育的妃子进入感业寺(陕西西安未央区)落发为尼。 两人一个是九五至尊、一个是落寞比丘,虽同处长安,相隔却又何止万里!而命运之手如此神奇,鬼使神差般将两个互生情愫、却又地位悬殊的人撮合到一起。承担这项任务的,竟是李治的结发妻子、大唐皇后王氏。 王皇后出自声名显赫的太原王氏,曾祖王思政、祖父王康均为前朝高官。在门阀之风尚存的大唐初期,她的家族在朝中仍享有较高的声望与人脉。 王皇后品端貌美、性格耿直,只是与李治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嗣。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无疑是个致命的硬伤。虽然她听从舅舅柳奭提议,早早收养了庶出的李忠,并将他立为太子,但任谁都清楚这样并不保险。 时间一长,李治便将感情转移到育有一子两女的萧淑妃身上。王皇后由妒生恨,开始与萧淑妃明争暗斗。可是萧淑妃比她美艳也更善解人意,形势并不乐观。为此,王皇后辗转反侧、殚思竭虑。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太宗逝世的周年忌日。高宗李治前往感业寺祭拜,恍惚间他感到有双熟悉的眼睛一直在默默注视着他。猛一抬头,那双眼睛像是受到惊吓般倏然低敛。 只见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尼俏立一旁,虽然许久未曾会面,李治还是在瞬间将她认出。 武则天想起自己这十余年的黯淡岁月,眼见靓丽容颜即将枯萎凋残,不禁潸然泪下。从惊诧中反应过来的李治,也随之唏嘘落泪。 这副你侬我侬的感人场景,被一位随同前来的婢女如实讲给了王皇后。 王皇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一抹难掩的笑意。你萧淑妃不是自诩貌美吗,我找个比你漂亮的,看你还怎么勾引皇上! 于是,她一边让人吩咐武则天把长发留起等待进宫,一边劝说李治将武则天纳为嫔妃。 其实李治早有此意,只是碍于脸面不便说出而已。 武则天的一生就此出现重大转机! 在冷遇中蛰伏了十二年的武则天,早已不是刚入宫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从希望走向失望、从失望步入绝望、再从绝望中看到一丝光亮,她又怎肯轻易放弃命运的垂青。 武则天施展出她的所有权谋与心机,刻意奉承、讨好王皇后,她知道只有王皇后高兴,她才可以正大光明的接近那个真正那改变她命运的人,李治! 王皇后对武则天的表现非常满意,多次在李治面前夸赞武则天的贤淑与美貌。李治则在王皇后的支持下,迅速沉沦于武则天那无边魅力不可自拔。没多久,武则天就身怀有孕,生下了她与李治的第一个儿子,李弘。 李治在开心之下,将武则天晋升为昭仪。昭仪是“九嫔”之首,排在“四妃”之后,与“四妃”同为高级嫔妃。 一开始,王皇后见到情敌萧淑妃失意,开心的不得了。可时间一长,特别是随着李弘的出生,让她发觉情形似乎并非那么简单。李治不仅不再宠幸萧淑妃,对她及后宫所有佳丽完全不闻不问,一颗心竟全都放到了武则天身上。 反应过来的王皇后随即与萧淑妃化敌为友,共同在李治面前诋毁武则天。只是为时已晚,深爱着武则天的李治不仅不听,反而因此对她们产生了看法。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朝廷加封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等十三位武德年间功臣;六月,身为皇后亲舅的宰相柳奭,因皇后宠爱衰减内心不安,主动辞职,降为吏部尚书。 这两件一褒一贬、看似不相干的政令,实则反映出武则天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 【03】争风吃醋,明争暗斗 王皇后、萧淑妃与武则天的争斗日益激烈,互相在李治面前攻讦对方,而李治每次都公开选择站在武则天这边。 皇后出自名门望族,为人强势寡恩,不懂的善待他人,在众人面前从来都是一副高冷面孔。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和舅舅柳奭也自恃姻亲,对后宫嫔妃极为无礼。 而武则天则完全是另一种作派,凡被皇后一家人得罪过的,她必倾心交结拉拢;对待其他嫔妃、婢女不仅温情和善、知冷知热,还时常把所得赏赐大方的分给众人,在后宫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于是,但凡皇后、萧淑妃稍有违制僭越,哪怕发句牢骚,都会有人在第一时间告之武则天,武则天再转告李治。 没了皇帝的支持,失去了底层的拥护,王皇后在与武则天的争斗中完全处于下风,武则天也随之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她很清楚,如果不把王皇后及其家族势力连根拔除,她来之不易的地位会像美丽的泡沫,让风一吹就会散掉。 那么,怎么办呢? 王皇后虽然失宠,却并没什么大错,李治也从未产生过废掉她的想法。毕竟“换皇后”这事好说不好听,朝中那些谁都想参一本的言官可不是吃素的。 武则天思来想去也没琢磨出能彻底毁掉王皇后的办法,正在苦恼时,身旁传来婴儿娇弱的啼哭,她那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正在冲她伸出小手。 她的内心不禁一颤,随即眉头紧锁。良久,像是下定决心般,将女儿轻轻抱入怀中安抚。 一天,王皇后来到武则天居所探望。偌大房间,除了熟睡的女婴空无一人。王皇后俯下身子看向孩子,怜惜的用手指轻轻触碰了下婴儿娇嫩的小脸,微笑着转身离开。 她不知道,这一切早被得知她的行踪,提前隐藏好的武则天看在眼里。 见到皇后走远,武则天从角落中悄然走出。看着可爱的女儿,狠了狠心,决然将手伸向孩子脸庞。 不久,李治兴高采烈的走来。武则天若无其事的微笑迎接,两人共同走到孩子的婴儿床前。武则天手腕轻颤的掀起被子,只见孩子脸色发青一动不动,早已没了呼吸。 武则天发出一声凄厉的惊呼,不停摇晃着孩子嘶声痛哭。 李治被这一幕吓呆了,反应过来后,他愤怒的质问侍女这是怎么回事。侍女们嗫嚅着说刚才只见皇后来过,李治暴怒的吼道:“好个皇后,竟敢害我女儿。” 武则天哽咽着向李治诉说皇后对她如何刁难,王皇后在李治心中的形象彻底坍塌,被激怒的李治动了废掉她的想法。 可是废黜皇后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需要得到朝中主要大臣的支持。 李世民在临终前为李治指定了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李世积三名托孤重臣。除了这三人外,参知朝政的还有于世宁、韩瑗、来济、崔敦礼、许敬宗。其中,长孙无忌既是百官之首,又是李治的舅舅,他的态度最为关键。 为了争取长孙无忌的支持,李治携武则天亲往其府中探视。长孙无忌设宴款待,甥舅二人边喝边聊,气氛极为愉悦。席间李治当即提拔长孙无忌宠姬所生三子为朝散大夫,并馈赠他载满十车的金银财宝。 趁长孙无忌高兴,李治从容谈及王皇后无法生养一事。没想到长孙无忌却装起了糊涂,顾左而言他,就是不接李治的话茬。李治无法,只得与武则天悻悻离去。 事后,武则天又托母亲杨氏以故人身份拜访,恳请长孙无忌支持,遭他婉拒。 礼部尚书许敬宗也来劝说,被长孙无忌一顿训斥赶了出去。 能想的办法都想了,长孙无忌仍不松口。受挫的武则天并未气馁,既然好说好商量你不听,那就别怪我用狠招了!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武则天诬陷王皇后与其母柳氏用厌胜巫术诅咒她,高宗敕令禁止柳氏入宫。 七月初十,吏部尚书柳奭被贬为遂州(四川省遂宁市)刺史。 柳奭在前往遂州途中,岐州长史于承素按武则天授意,举报柳奭泄露朝廷机密,于是再被贬为荣州(四川自贡市公井县)刺史。 同时,李治提议在贵、淑、德、贤“四妃”基础上增设“宸妃”编制,令武则天为宸妃。韩瑗、来济以不合制度为由予以谏止。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托孤派”和与高宗李治、武则天为代表的“抢权派”谁也不肯通融让步,斗争陷入胶着。这时,一个小人物的出现,改变了局面。 中书舍人李义府,因奸诈狡猾为长孙无忌所厌,将他外调为壁州司马。 命令还没下到门下省,李义府就已提前得知。慌忙找到同为中书舍人的王德俭商量,王德俭告诉他:“皇上现在想立武则天为后,只是担心宰臣反对才犹豫不决。你如果能够促成此事,一定会转祸为福。” 精明的李义府从中嗅到了权力的味道,当天主动替王德俭值班,直接前往拜见皇上呈递奏折,请求废除王氏,改立武则天为后,以此满足天下百姓愿望。 李治收到奏疏大喜过望,立即召见李义府,赏赐他珍珠一斗,并官复原职。武则天也密遣心腹慰劳嘉许,不久又破格提拔李义府为中书侍郎,由一名普通办事官员直接跃升为正三品要臣。 除李义府主动投靠外,还有礼部尚书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也选择站队武则天,武则天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智囊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