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枭首七万!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大战半个月之后。 多尔衮再次破喜峰口边墙而入,沿途烧杀劫掠。 每下一城,必毁城、屠城而走,京畿由此戒严,各地明军严防死守,接连向京师告急,却是人心惶惶。 崇祯十八年一月九日,多尔衮趁黄得功部主力南下剿灭张献忠之机。 一夜之内攻破蓟镇城关,屠城两日,毁城一日,于第四日早晨进围三屯营! 当此之时,朱由检正在京城分筹粮草,与各国第一次贸易所得终究运回了大明。 而后又传檄天下,集结四川、山东、京畿等各处官军,号称十万,移镇遵化。 一月十五日,清军大举围攻三屯营,守军杨御藩、蔺养成部激死战迎击,三名参将阵亡,八员游击战死,数千明军喋血城头,死守一日。 朱由检于傍晚亲自率领各镇援剿官军杀到。 各路明军士气如虹,杀得清兵丢盔弃甲,狼狈窜逃。 当晚,多尔衮放弃攻击三屯营,连夜撤出三屯营范围! 第二天清军败退出蓟镇,未留一兵一卒,大约是五日之后,入关清军全数由喜峰口退出关外。 出关之后多尔衮才发现洪承畴失踪了。 不过这个时候全军士气丁点不剩,只想着赶紧回盛京压压惊…… 多尔衮就算想找回来,也是有心无力,只得一路匆忙撤军。 此役,明军再次三屯营重挫清军。 事后兵部验功统计结果于崇祯十八年二月年广发天下。 三屯营之战,王师斩首清兵七万有余,其中仅留着辫子头的建奴就有三万多! 这场战斗,标志着清军野战无敌的说法正式告破,明军是在野战的情况下,结合守城,内外夹击,堂堂正正在战场上击退清军。 清军回去的路上,营内到处都能听到哭喊声,人数与先前浩浩荡荡入关相比少了大半。 豪格所部的镶红旗几乎十分之八的人都战死在西门之外,正红旗在城头拼杀,也是损失惨重。 其余正蓝、镶蓝两旗由于率先与东门杨御藩本部守军激战,损失也是东门外清军最多的,几乎达到了十分之三! 其中满洲将官十几人,贝勒又有两人战死。 满洲八旗,光郡王级别的就战死两个,又有达延古、尼堪等十几名都统、贝勒、贝子尸体扔在关内。 最惨的还是镶红旗一度灭旗,巴牙喇兵一个都没能回来,只回来几百人。 这一次,多尔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尤其达延古所部的三万蒙古八旗军,几乎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包括其本人在内,所有的将官要么失踪,要么战死,反正是没有一个活着随军出关的。 至于沙俄人跑的比较快,都是快腿,被杀的并没有多少。 但是却因为四处溃散而损失大部,多尔衮无心聚拢,只管一路出关,据说还跟着满清出关的汉军兵士已经不足半数。 这场战斗,被时史官记载为辽东大捷,打出了边关至少十年的和平! 胜了归胜了。 但朱由检心里的苦,没有任何人能知道…… 从开设轮船招商局到现在,已经过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 好不容易从各国交易了大批物资运回国,本来想着缓解一下当前百姓的饥饿。 可不料,这些物资十之有六都花在了辽东之战上面…… 日! 崇祯十八年一月二十六,距离新年还有七天。 京师外城永定门大街连日以来,由于清兵入寇而戒严多日的京师,在这一天终于传下话来。 说是朝廷在三屯营大捷,解除戒严,天子正在率领得胜之师还朝。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官军取得什么胜利都不是最重要的。 主要的是,官军这次大捷是将满洲兵几乎打残了,京城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戒严了。 每当建奴入寇,或是京畿附近有什么重大战事的时候,朝廷就会下令戒严。 以往的近三百年间京师戒严并没有发生过多少次,但是在崇祯朝却屡见不鲜。 崇祯一朝,建奴声势浩大的入寇就又有四次,这是第五次,前四次都是建奴抢够了自己主动退出关,又一次甚至直逼近到京师城下。 戒严听起来简单,实行严格管理就行了,但影响却是多方多面的。 戒严之后,各地来往的漕运、商旅都不能进入京师,京内的市集等商贸活动也要缩减到每日不到一个时辰,几乎是发展停滞。 对于个王朝的都城来说,这种情况影响就更大了! 百姓们听说建奴又入寇了,当即都是惊慌失措,毕竟这些满洲兵可杀人不眨眼,据说几处被攻破的城池都被屠戮一空,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是个头。 本以为这次还是如此。 但却没想到,朝廷竟打了个漂漂亮亮的胜仗! 这天一大早,一骑自京师南永定门而入,手中高举金黄色诏书,这骑兵脸上挂着笑容。 边策马狂奔边大声呼喊。 “大捷,我王师在三屯营重挫清虏,枭首七万,今日大军就将还朝!” “大捷,大捷!” 路边酒馆之中,两个汉子正喝得昏天黑地。 其中一个听到外头马蹄声“得得”而过,他晃了晃晕乎乎的脑袋,问道,“是不是俺听错了,官军打赢了?” “没,俺,俺也听见了。 ”另一个汉子摇摇头,仔细想了想,又是说道,“官军能打赢清虏,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说着,他起身揪起茶馆老板,道,“你听见了没,方才喊的什么话,是官军败退了,还是打胜了?” “大捷,大捷啊!” 那老板被一个壮汉揪住,另一个壮汉又在虎视眈眈,当下也是怕的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这两位爷砸了自己的摊子直接走人。 于是好声好气的说道,“这位爷没说错,现今京城都传开了。” “陛下御驾亲征,在三屯营击退了清虏的围攻,枭首七万,那可是七万清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