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成立皇家科学院
最终这些恨意和怒火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因某个契机而全面爆发。 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的巨大动荡! 在取消了对吏员升迁的各种歧视和限制、将其纳入吃皇粮的一员。 解散附属于他们的白役后,吏员群体的面貌顿时有了极大改观。 诸多能力突出的吏员,已经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干出一番成绩、从而取得官身并且继续升迁的方向上。 日常与百姓打交道时,也学会了大老爷们那种和善的做派。 处置相关事务时也是依律而行,不再以寻求以盘剥苛虐为目的。 与前程和所带来的更大利益相比,盘剥一百户老百姓得到的利益,还不如升迁后一年的俸禄所得…… 再说,现在不同往时。 锦衣卫那帮人对吏员下手可是狠辣无比,一旦被其盯上根本没得跑! 在朱由检的严厉要求下,各地卫所对吏员的监督异常严格。 数年来已经打掉了上百名当地以盘剥致富的胥吏家族! 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吏治不想清明都难。 与此同时,大明皇家科学院也在京师正式成立。 首任院长为工部侍郎衔的宋应星,署衙设在在军事学院内。 为的是方便这两所大明最高等学府里的专业人才可以随时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 由于是初立,皇家科学院院士仅有寥寥数人,这几人都是对大明有着突出贡献之人。 这其中宋应星和狄卡两人的名气最大,贡献也是最为突出。 其他几名院士则是名气不大,但都有着拿得出手的实绩。 在被朱由检任命的这些院士中,尤其以“飞梭”的发明者、浙江籍举子冯焕最为引人注目! “飞梭”其实就是安装在织机滑槽里带有小轮子的梭子。 滑槽的两端装有金属弹簧,使梭子可以以极快的速度来回穿梭往复。 它的发明和出现,使得布面可以大大加宽,极大的提高了织布效率。 让大明的棉布产量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迅猛增长。 以前使用普通梭子织布时,一台织机需要两名织工协作完成。 而飞梭诞生后,一台织机只需一名织工便可以独立完成。 而且所织棉布质地更加密实、质量更为上乘。 别小看这种貌似不起眼的发明,它可以称得上是在珍妮纺纱机出现之前的一种创举! 等到飞梭在大明所有织布工坊得到普及后,大明的棉布产量可以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纺织工人全部失业……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飞梭”仅仅诞生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由于棉布产量大幅提升,仅东印度公司从大明运往欧洲销售的棉布数我便翻了几番。 而据东印度公司反馈回来的信息看,现在欧洲市场上在大量大明优质棉布的倾销下。 其国内的纺织工人大量失业,欧洲不少国家政府高层人士已经就此开始商讨如何应对此事。 在百年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不管是大明还是欧洲各国,所有的工业产品都是家庭作坊性质的。 欧洲所谓的纺织工人们,也不过如同大明以前一样。 在家中有几台机器,依靠商人预付的资金购买棉纱,然后织成棉布再卖给商人。 这种形式下,棉布的产量可想而知。 而随着冯焕发明飞梭,在棉布行业,大明已经出现了垄断全球的趋势。 在原本的历史上,正是因为“飞梭”的发明导致了棉纱产量供不应求,所以才催生出了“珍妮纺纱机”这种怪物的诞生。 而现在,大明的棉纱产量也已经出现了跟不上棉布产量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朱由检的授意下,冯焕与当初协助他发明飞梭的几名工匠一起吃住在京师将作局里。 根据朱由检记忆当中对“珍妮纺纱机”模糊不清的认知,全力投入到了研发过程之中,争取尽早攻克这个纺织工业的难关。 冯焕虽说是名义上的文人举子,但因为家境富庶、衣食无忧的缘故。 导致他从小便对传统文人眼中的奇技淫巧十分感兴趣,平时也时常偷跑去自家的织布工坊里观摩,因此他对棉布的整个生产工艺也是熟稔无比。 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故此冯焕的父母也并未对他说教太过,对儿子的种种行为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 在二十五岁中举后,会试不中的冯焕留在政法学院就学,很快便对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产生了浓厚兴趣。 随后便拜在了宋应星门下,整日沉迷于各种器物的原理和制造上。 而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其他人的协助下,冯焕终于有了一项值得终生骄傲的发明创造。 朱由检当然清楚飞梭的巨大作用,可是在后世时,他从来没有进过工厂,所以对很多事物只有概念,却缺乏直观的认知。 直到冯焕的发明成果取得的成效传入宫中,他才意识到飞梭所产生的经济价值。 朱由检对大明本土能出现冯焕这样的人才,心里感到十分的高兴。 他希望在这种示范效应,大明能够涌现出更多的科技人才,从而带动大明经济长期稳定向好。 朱由检决定重奖冯焕,以此来引领和推动更多有识之士投身都科研当中。 科学院院士享有正三品职衔待遇,在与自身专业相关联的问题上。 有权单独进奏,并且会有不定期面圣的机会! 冯焕的发明享有十年专利期,在此期间每一台安装使用飞梭的织机,每生产一匹棉布,都要支付给冯家一定的红利。 仅此一项的收入,冯家便可以踏入富豪的行列,更别说还有三品高官这样的荣耀职衔了。 大明所有人等不拘身份,若有特殊发明创造,对大明经济发展贡献突出者,均享有上述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