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王允一回到洛阳,就被何进紧急召见,并说明意图。王允感激何进对他的救命之恩,便应承了何进提出的计划,并担任从事从郎一职。 后来情况发生急变,张让集结党羽,用何太后召见何进的名义把何进骗入宫中,趁机伏杀。 王允不得不迁任河南尹,暂时逃避张让的嚣张气焰。可何进并不是初出茅庐的矛头小子,早就暗中准备了密诏,在进宫之前便让人带出了洛阳。张让伏杀何进后,奉密召的董卓等人立即领兵进京,讨杀张让。而何进的旧部袁绍、袁术也开始了自己的配合行动。 张让、段挂等人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被袁术火烧西宫阻拦了下来。当时,朝中公卿大夫被急变的局势吓得不知所措,他们都不敢护卫少帝。王允立即派遣一部分士兵跟随尚书卢植一起保护少帝,直到十常侍那十二位最大的头目伏诛之后,才奉迎少帝回宫。 再后来就是董太师的表演时间了,永汉元年,董卓废掉少帝,献帝刘协继位,那时候董卓尚有治国之心,用人还是很考究的。王允被拜为太仆,不久迁任尚书令。初平元年,王允替代杨彪担任司徒职务,同时兼任尚书令,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他也曾想过遏制董卓的势力,巩固皇权。王允先后提拔了跟董卓作对的杨勋、黄琬、郑公业、士孙瑞、杨瓒等人,希望可以遏制董卓的实权。 但多番努力,不见成效,其时卓势至盛,王允年事已高,逐渐被董卓和李儒的犀利,磨去了雄心……自己开始变得卑劣而无耻,从一个谦谦君子,变成了一个投机小人。 而吕布意外地诛杀了董卓,也是源自于自己的陷害,歪打正着。自己更是趁机将功劳揽在身上,得到了自己一直渴望的从龙之功。 作为诛杀国贼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赏和群臣的称赞。但,王允的态度,则开始发生改变,似乎有些飘飘然起来:“连董卓这样不可一世的大奸贼都死于我的手下,我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他便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 这个阶段的王允,“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后世的史官,怕是会如此记载吧,王云摇头苦笑,当时,吕布不是没劝过自己对李傕、郭汜等人采取怀柔政策,只是自己飘了,根本不予理会。现在想想,亲手干掉董卓的吕布都没飘,自己一个投机之徒却大肆揽权,这样是注定走不长远的。 文学大家蔡邕曾是董卓旧臣,董卓对他一直十分看重。 灵帝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谟,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当时,蔡邕感到很突然,不禁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 王允勃然大怒,指责道:“卓乃国贼!几乎倾覆汉室。尔为汉臣,理应同愤,岂可因一己之际遇,忘乎节操!天诛贼子,汝不喜反悲,汝随卓同为贼尔?”随之立刻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蔡邕有口难辩,但作为史官,他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续写汉史,便陈辞谢罪,自己愿意仿照当年的司马迁,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余生。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回想至此,王允此刻才发觉,自己到底有多飘。当时自己尚且容不下一个蔡邕,又岂会因为吕布的谏言而放弃对李傕、郭汜的报复?这新生的战乱,居然是因自己而起啊! 正当王允脑海中走马灯一般闪过自己的一生,顿然悔悟之时,李傕、郭汜的部队已经杀至宫外。 进城之后,李、郭纵兵大掠,百姓官员伤亡者不计其数,此刻终于打到了皇宫之前。禁卫都跟着吕布跑了,二人进宫之路可谓一片坦途。至于皇甫嵩,他当时正巧在西门,被贾诩命人绑了。这也是吕雷的计划,一定要让李傕和郭汜顺利进入长安才可以。至于皇甫嵩,反正历史上,李傕和郭汜还挺敬重武人,并没有为难他,现在只能先委屈他一下了。 见二人至于殿内,王允此刻似乎有了觉悟,居然挺身护住献帝,勇气不知从何而来,王允大声质问道:“汝二人欲对天子不敬乎?!” 李傕、郭汜二人问王允道:“董太师乃社稷之臣,他究竟犯了什么罪?你为何要设计置相国于死地!?我们又犯了什么罪,你不肯放过我们!?” 若还是那个赖子一样的王允,很可能就怂了,把责任推给吕布。然而,此刻的王允很平静,只淡淡道:“卓之罪,罄竹难书、弥天亘地,要不要坐下来让我给你们说个三日三夜?你们可知当日董卓被吕将军点了天灯的时候,长安士民,皆相庆贺。怎么,就你们没听说?” 郭汜大喝:“别整这些没用的!老梆子,你今天就要给我……” 李傕倒是很冷静,挥手制止了郭汜发作,悄悄对郭汜耳语:“我们现在可全凭文和出主意了,有文和就好比相国当年有李儒,文和之才甚至不在李儒之下,你这么追究不是牵扯文和嘛?相国的事儿,翻篇了,眼下,我们能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然后他冷静的质问王允:“太师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 王允自嘲地摇了摇头道:“一死而已,都是我的主意,我认罪,只希望我死之后,你们可以善待陛下。” 说罢,拔出佩剑,当殿自刎。 飞溅而起的鲜血喷到了刘协脸上,刘协吓得哇哇大叫,郭汜听得不耐烦,居然拔剑想连皇帝一起除掉! 张济、樊稠赶忙上前谏曰:“万万不可!今日若便杀帝,众人定然不服,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再徐图之,天下可定也。” 李、郭二人从其言,按住兵器。二人改而挟持天子,据为奇货,当面索要官爵,遂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封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二人同假节钺,把持朝政,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王允虽然死了,然而,他醒悟之后,尽了最后的气节,反而为他赢得了他本就想得到的忠名。苦心钻营一辈子,其实想得到的东西,只在一朝悔改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