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节 又一个被贬到岭南的
“汤大人,久仰,久仰!今日一见,三生有幸啊!”在亲自赶去见到那位名人时,夏华笑容可掬、热情洋溢。 “夏大人言重了,不敢,不敢。”对方十分客气地回礼。 这位汤大人姓汤,名显祖,正是“东方的莎士比亚”,华夏明朝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 汤显祖是万历十一年殿试同进士出身,先在燕京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官,然后被调到南京担任七品的太常寺博士,一当就是整整七年,每天目睹官场腐-败的丑态乱象让他悲愤不已,于是,他在今年给万历帝上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奏折,把申首辅等朝中大员统统给喷了一遍,喷他们尸位素餐、身居高位却不干实事,国家有那么多的问题,民间有那么多的疾苦,他们就是视而不见,整天只想着维持现状得过且过,顺便把万历帝这个大老板也给喷了一遍,万历帝看完后大怒,一道圣旨撸掉了他的太常寺博士官职并把他调到位于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当典史,就是当徐闻县的县公-安-局-长。 毫无疑问,这是赤果果的贬官,从南京被贬到了在此时还是穷山恶水的广东省雷州半岛。 接到圣旨后,汤显祖怀着有志难伸的痛苦,收拾家当带上家人从南京来到广东,入粤后,他忽然想起跟他“同病相怜”的夏华:原本在燕京当翰林院修撰兼户科给事中,正儿八经的从六品京官,新科状元、当朝驸马、皇帝的妹夫和眼前的红人,正是风光无限、前途无量时,结果因为那起“教唆家奴殴打他人事件”被贬到了天涯海角的新安县当知县。于是,汤显祖特地来到新安县,看看夏华这个比他更倒霉的家伙在这里混得怎么样了。 汤显祖虽然从未见过夏华,但在南京也听闻过夏华的大名和种种“光荣事迹”。 “说来真是惭愧,”在被夏华邀至会客厅请喝茶时,汤显祖神色诚恳地道,“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来到新安县亲眼看一看前,我对夏大人你颇有心存偏见,在此,在下特向夏大人道个歉。” 夏华诧异道:“心存偏见?汤大人此话从何谈起?” 汤显祖有些赧然:“唉,这个…不提也罢。” 汤显祖作为一个“爱国文青兼愤青”,看不惯申首辅等朝中大员,对万历帝也很有意见,他可没有“皇帝肯定是好的,都是下面的奸臣坏了事”这种宋江式思想,在他看来,下梁歪是因为上梁不正,申首辅等人不干实事都是万历帝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责任。根据这个逻辑,万历帝器重的肯定不是好人,比如夏华。就这样,汤显祖对夏华是没什么好感的,但在来到新安县后,眼前所见让他大吃一惊、难以置信,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没有来到岭南,而是来到了苏杭,新安县的繁华、兴旺、各方各面的朝气蓬勃极大地震撼到了汤显祖,他在震惊之余感到极度的好奇,迫切地想知道夏华是怎么做到在短短一二年里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建成这么一个被赞誉为“岭南明珠”的经济大县的。 “秘诀嘛,主要有两个。”面对汤显祖的虚心请教,夏华侃侃而谈,“第一个,不忘初心,汤大人,咱们十年寒窗、科举致仕,为的是什么?不是荣华富贵,也不是功名利禄,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圣贤教诲,必须时时刻刻地牢记在心。” 汤显祖连连点头:“对,对,第二个呢?” “第二个就是大把的银子。”夏华耸耸肩,“不瞒汤大人,我一方面当官,一方面也经商做生意,一年能赚到几十万两,有这么多银子,当然好办事了。” 汤显祖顿时无语凝噎:废话!有这么多银子,什么事办不好?不过,汤显祖对夏华愈发肃然起敬:“夏大人把自己经商做生意赚到的钱用于民生大事造福万千黎民,如此高风亮节,真是高山仰止、古今罕见也!” 夏华哈哈一笑:“银子这东西,够花就行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有多余的银子,干嘛不用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呢?” 汤显祖感慨不已:“夏大人的这份豁达洒脱、豪情大气,真是让我万般不及也!” 在跟汤显祖扯了一会儿后,夏华图穷匕见:“汤大人,你是要去徐闻县当典史吧?正好,我新安县也缺一个典史,不如…你就留在新安县,帮我把新安县建设得更好,如何?” 汤显祖先是怦然心动,继而连连摇头:“我调任为徐闻县典史是皇上的旨意,岂能违抗?” 夏华不以为然:“这好办,我和你各写一份奏折呈给皇上,就说你因为舟车劳顿、水土不服所以在抵达新安县后重病不起了,我请求皇上,如果你能病愈康复,就索性留在新安县当典史。” 汤显祖瞪大眼睛:“这不是欺君吗?” 夏华呵呵一笑:“这当然不是欺君,这是灵活变通,对皇上来说,你在徐闻县当典史和在新安县当典史有啥区别?” 汤显祖犹豫了一会儿,点点头:“那…那就多谢夏大人高看了。” 汤显祖很像陶渊明,此时的他刚踏入官场七八年,那股为国为民做些实事的理想和热血还在,历史上的他在被贬到徐闻县当典史一年后遇赦,被调到浙江丽水遂昌县当知县,在任期间,他把治下的一县之地治理得大为改观,由此可见,他在政务上还是有能力的,但他的这个知县没能干太久,后来屡遭刁难中伤,最终心灰意冷,跟陶渊明一样退出官场归隐田园。 面对黑暗的官场,怎么办?有人加入其中“适者生存”,让自己变得卑鄙无耻阴险狡诈,从而同流合污,混得风生水起,有人挣扎一番后无可奈何地随波逐流,有人挣扎一番后愤而退出,比如汤显祖,还有人先不动声色地积蓄能量,然后掀起惊天动地的惊涛骇浪颠覆改变这个官场,比如夏华。 三千六百里外,倭国九州肥后国。 一直以来,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古代人的“国家”概念跟现代人的“国家”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大明,在明国人的心里不是“国家”,而是“朝”、“天下”,基本上就是“世界”的意思,大明天子认为自己拥有整个世界,自己是皇帝,不是国王,自己要比一国之君更高级,所以,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在大明境内划出几块领地分封给几个王作为“国中之国”,但考虑到国家稳定并不会那么做。明国人称呼大明不是“大明国”,而是“大明朝”,“朝”要比“国”更高级,“朝”是由很多“国”组成的“天下”,大致上就是这么一个关系。 倭国文明深受华夏文明影响,倭人的世界观跟华夏人差不多,在倭人心里,倭国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朝”、一个“天下”,所以倭国的天下可以由很多国组成。此时的倭国就是由“六十六国”组成,这些“国”便是一个个大名的私人封地。当然了,倭国领土面积就这么点大,所以倭国境内的这些封国在平均面积上跟华夏的一个个县差不多大。夏华如果把他的新安县搬到倭国境内,面积足够成为一国,他也起码能混成一个五十万石的中等大名。 肥后国都城宇土城,城主宅邸的茶厅里,城主兼肥后国领主小西行长正招待着他的一位亲密的好友、生意合伙人。 “这批货在接下来一个月内便能全部运达,”坐在小西行长对面的李旦微笑道,“种类和数量完全满足您的要求,生丝、丝绸、丝织品、锦绣、瓷器、茶叶、漆器、佛山铁锅、灯油、烟草、肥皂香皂还有来自西洋的香料、波斯地毯、玻璃制品、钟表等等,应有尽有,总价值二十万两。我已经帮您算过了,按照东瀛国内此时的市场价,这批货被您转送去大阪、江户等地出手后,您起码能赚到六万两的纯利润。” 小西行长十分感激地道:“李桑,多谢你了。没有你,我的生意不可能做到现在这么大。” 李旦呵呵一笑:“领主大人言重了,我本人也在与领主大人您的亲密合作中获益丰厚呢!”他随即看出小西行长脸色喜中带忧,便问道,“领主大人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吗?为何似乎有点怏怏不乐?” 小西行长迟疑一下,苦涩一笑:“李桑,我的肥后国距肥前国很近,肥前国那里的动静…你肯定有所耳闻吧?” 李旦点头:“听闻贵国关白大人下令在肥前国那里新建一座大城,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 小西行长神色黯然道:“李桑,我们是朋友,所以,有些事即便是机密,我也可以透露一点给你。关白大人他…新建那座大城是为了发动一场战争,到时候,你我现在的生意合作就要中断了,唉!”他发出一声扼腕长叹。 李旦一脸大吃一惊:“什么?发动战争?贵国的关白大人不是已经一统天下了吗?怎么还要发动战争?难道是…”他意识到什么,急忙刹住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