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理科也很重要(3)
夏华温言细语道:“李时珍李神医,先生您肯定知道的,李神医早年也是走科举之路的,他十四岁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赴武昌府参加湖北省乡试考举人都落第,从而一心弃文学医,这么多年来,他不但救死扶伤无数,还著成了惊世骇俗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可以说,李神医的《本草纲目》这部书在医学发展史上的价值跟太史公的《史记》在史学发展史上的价值是平起平坐的,有了《本草纲目》,医学得以前进一大步,天下多少医士可以通过学习这部书而提升自己的医术继而救治更多的人,多少人会因为《本草纲目》而逃脱伤病的索命,实乃震古烁今、造福无极!先生,您说是不是?” 秦夫子神色肃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李神医虽不行仕途,但为国为民造福之功绩丝毫不逊于古今治世良相,我对他也是深怀敬意的。” 夏华笑道:“先生您看,李神医并未在科举之路上一走到底,但也实现了走科举之路的目的,并且超越了无数走科举之路的人,前程?这是不用说的,李神医或许不能因此而大富大贵,但他注定流芳百世、万众敬仰;为国为民出力?李神医为国为民的功绩顶得上多少个举人进士?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有很多种的,为国为民出力的途径也不止一条的。您说是吗?” 秦夫子呵呵一笑:“所以呢?那臭小子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搞那些花里胡哨、奇技淫巧的东西了?简直是胡扯!他搞那些东西跟人家李神医救死扶伤、编写《本草纲目》是一回事吗?他如果不走科举之路,去拜李神医为师学习医术,我也支持!但他搞的都是些什么劳什子?” 夏华正色道:“先生,《礼记?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由此可见,先辈诸贤是鼓励和支持探索天地万物的奥秘而获得知识的。人生于天地之间,岂能不明天地万物之理?我们现在是大明朝,生在大明朝,过的日子肯定好过夏商周秦等朝,为何?因为时代在不停地发展,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研究天地万物,发现物理奥妙,继而将其用于造福世人后人,比如,西汉之前,天地间可有纸张?秦始皇每日需要批阅竹简奏章一百二十余斤,如果把竹简换成纸,该多方便?还有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等,这些重大发明无不改变了世界,推动了时代的发展。然而,这些重大发明都是上天制造出来摆在天地间任人使用的吗?当然不是,而是一代又一代探索者研究出来的。由此可见,探索天地万物的奥秘是何等重要!先生,民屏从事的就是这项伟大的事业呀!” 秦夫子沉吟一下:“公玉,你此番话说得固然没错,但民屏搞的东西跟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实用型的东西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这就好像读书,读圣贤书、读市井话本,看似都是读书,但却存在本质性的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夏华笑了笑:“先生,您可知我们脚下的大地并不是一块巨大的平板,而是一个大球?” 秦夫子面露深邃:“这种说法我有所耳闻,据说是西洋学者们研究出的,但实在是匪夷所思,令人难以置信。”秦夫子并非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之人,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并且思想开明,源于西方的“大地圆球说”他听闻过,但半信半疑并且难以接受,因为这种说法对华夏人根深蒂固的、为之产生优越感的“天圆地方,华夏居中”世界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夏华轻叹道:“说起来这真是让我华夏无数学子汗颜惭愧,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洋有个叫希腊的古国有位名叫毕达哥拉斯的学者就提出了‘大地可能是个大圆球’的猜想,但想要证明大地是个大圆球,按照常规办法,得飞到很高很高的天上才能看清,但在毕达哥拉斯后大约三百年,西洋学者们就用特殊的办法确定了大地确实是个大球,六十多年前,西洋有位伟大的航海家叫麦哲伦,他带着一批船员驾驶着几艘大船从西洋一路向西航行,假如大地是平的,那他的船队到了大地边缘后肯定会坠入大海瀑布的万丈深渊,但事实却没有,三年后,一直一路向西的麦哲伦船队返回了西洋,铁证如山地证明了大地是个大球,因为只有球才会这样,船队绕上一圈还能回到原点。先生,我们必须承认,人家西洋学者在很多方面是超越我们华夏学者的。我们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别人比我们厉害的地方,我们就要坦然承认、虚心学习然后超越!孔圣人不是说过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秦夫子点点头:“你说的是…” 夏华接着道:“先生,西洋人为什么能取得这么重大的成就呢?根本原因就是他们重视探索天地万物的奥秘,不将其视为歪门邪道的奇技淫巧,所以,西洋人对天地万物的发现和认识已经大大地超过我们华夏人了。我们需要西洋人的这种精神,我们需要越多越好的民屏这样勇于探索天地万物的人,我坚信不疑,民屏做的事对我们华夏是大有裨益的,悠悠青史将会铭记他的名字,就像铭记李神医那样。” 秦夫子沉默不语,半晌后,他眼神平和地看向秦民屏:“来,说说你最近在研究什么吧。” 秦民屏顿时惊喜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这是秦夫子第一次正儿八经地问他在研究什么,而不是像以前无数次那样问都不问就呵斥为“乱七八糟、不务正业的东西”。 “爹,我…我最近研究东西由高处往下落时的速度、耗用时间跟东西的重量有无关系。”秦民屏按照夏华事先的吩咐,说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物理学课题。 “这有什么可研究的?”秦夫子皱起眉头,他觉得这事和遵循的规律不是一目了然吗? 秦民屏按照夏华事先的吩咐开始“诱导”秦夫子:“爹,您说一个重的东西和一个轻的东西同时从同一高度往下落,哪个先着地?” “自然是重的先着地了!”秦夫子不假思索地上了套。 秦民屏微微一笑:“爹,咱们假设一下,有两块石头,一块重十斤、一块重一斤,两块石头同时从同一高度往下落,应该是十斤重的石头先着地、一斤重的石头后着地,对不对?” “当然!”秦夫子浑然不觉地在套子里越陷越深。 秦民屏露出一个稳操胜券的笑意:“那么,我们把这两块石头绑在一起从原先那个高度往下落呢?十斤的石头加一斤的石头,就是十一斤,那它落得应该比原来的十斤的石头更快,可是,按照爹你刚才的说法,十斤落得快、一斤落得慢,把它们绑在一起,落得慢的一斤的石头就会拖慢落得快的十斤的石头,那它们的下落速度就会快于原先的一斤的石头同时慢于原先的十斤的石头,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这…”任凭秦夫子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见多识广,也一下子哑口无言了,因为他发现“用一个正确的依据居然会推导出两个自相矛盾的结果”,在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秦民屏露出一个狡黠的笑:“爹,您现在还说这没什么可研究的吗?” 秦夫子苦笑感叹道:“好,好,好,我服输了,公玉、民屏,你们俩把我说服了,探索研究天地万物的奥秘确实很重要、很有用,也很值得,我以前确实有些先入为主、心怀偏见。民屏啊,你既无意科举致仕,又对格致数理深感兴趣,那你以后就安心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吧,爹不反对了。” 秦民屏大喜,他向秦夫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谢谢爹!” 秦夫子呵呵一笑,然后又板起脸:“但你搞这些如果需要银子,最好免开尊口。” 秦民屏得意道:“这个不用爹您担心,我绝不会跟家里要一文钱。”有夏华这个大富豪准姐夫,他会缺银子? 这件事得到皆大欢喜的解决后,夏华和秦民屏、秦良玉出门离开,秦民屏感激不已地向夏华行了一礼:“姐夫,谢谢你!” 夏华笑了笑:“没什么,应该的。” 秦民屏忽然想起了什么:“姐夫,你说那位叫伽利略的西洋学者也在研究着这个问题?” 夏华点头:“是啊,不过,你完全可以抢在他前面,这样,你以后就是‘东方的伽利略’…不,应该是伽利略被称为‘西方的秦民屏’。” “我会努力的!姐夫你这么地支持我,我岂敢不努力?”秦民屏踌躇满志、斗志昂扬。 旁边的秦良玉看向夏华:“没想到你还真把我爹说服了。” 夏华笑道:“我说过,先生又不是不讲理或死要面子不认错的人。” 忠州有处名胜叫石宝孤山,不过,此山并非真的山,而是一座浑然天成、高逾百米的巨石,该巨石四壁平滑如削,因形似巨印,所以又名玉印山,这座巨石耸立在忠州境内长江北岸边,多年前有人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铁索在巨石顶部修建了一座小寺庙,数十年前,忠州本地一些乡绅贤达集资聘请能工巧匠在巨石上依山顺势地修建了一座九层楼阁,这样,香客、游客们就可以直接攀登楼梯到巨石顶部了。 因为夏华,石宝孤山不只是一处风景名胜,还成了一处会被物理学发展史铭记的地方。 十月一日这天上午,在娄知州、秦夫子等十多名忠州本地要人和数百名百姓的围观下,携带着一大一小、一重一轻两块石头爬上石宝孤山顶部的秦民屏在众目睽睽之下同时松开了抓着两块石头的双手,几秒后,两块石头几乎同时坠入长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自由落体实验,比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提前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