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节 都很忙的夏华和丰臣秀吉
夏华忽然有点理解历史上的万历帝为什么会罢工不上朝二十八年了,因为管区区一个县就足以把人累得几乎吐血,何况管理一个大国呢?并且夏华在新安县是说一不二、具有绝对权威的,万历帝干什么都是阻力重重。 新安县的大基建工程是从十二月初全面启动的,夏华终日四处奔波,他先去了元朗平原,军权是控制一切的基础,枪杆子里出政权嘛,这可是伟人说过的至理名言。新安县原有居民约三万七千人,随着夏华的到来,新安县的人口总数猛增到了五万七八千,因为夏华带来了杨家军及军属们共计两万余人,这么多人不可能一下子都千里迢迢地抵达这里,分为若干批,预计在半年内陆续抵达,当然了,迁移这么多人口的费用都是夏华自掏腰包。 杨家军的官兵们会经过整顿,不适合从军者虽然还属于军户,但不需要再在军中服役了,可像普通人那样农工生活,年轻力壮者继续是杨家军的一员,年长者可担任基层军官或训练新兵的教官。杨家军的家属亲人们基本上被安顿在元朗平原,夏华分发田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此安家落户,杨家军绝大部分官兵的家在元朗平原,但他们平时不在这里,会分散驻守在新安县各地的兵营、训练场、交通要道、边境地带等,放假轮休时才会回家里跟家人们团聚。 站在元朗平原边缘的小山上,夏华居高临下地看着这块平坦的大地,处处热火朝天之景,重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新家的杨家军官兵们、军属们干劲十足,热火朝天地拓荒开垦,平原上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地冒出成百上千的帐篷或用树木树枝竹子芦苇等物搭建的窝棚,这是新居民们暂时的住处,毕竟盖房子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修建好正式的房屋前只能先住在帐篷、窝棚里,好在眼下是冬天,降雨很少,海上也不会有台风,并且不算太冷。 尽管条件有点艰苦,但新居民们个个精神抖擞、挥汗如雨地埋头大干,欢歌笑语声阵阵,因为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和对以后美好日子的憧憬。这些由帐篷、窝棚组成的临时居民点一片片分布得错落有致,互相之间还有一条条道路被修建着,甚至已经出现简陋的商店摊贩,无需太久,这些临时居民点就会发展成一个个村庄甚至集镇。 离开元朗平原,夏华来到大明湾畔,看到湾北的九龙半岛南部沿海地带和湾南的香港岛北部沿海地带同样一片热火朝天,新县衙等重点建筑俱已开工。夏华其实不只是要在大明湾两岸修建新县城,还要把大明湾修建成大明港,但这项隐藏的大工程只有夏华身边的亲信们知道,许静等本地官吏并不知情,因为夏华为确保新安市舶司开阜建港成功,在这之前要求知情者严格对外保密,防止引来宵小之徒捣乱破坏。 大明湾北岸位于九龙半岛上的最醒目、施工中的新建筑是新县衙,南岸位于香港岛上的最醒目、施工中的新建筑是一座天主教堂,那是夏华答应利玛窦的事。 十二月中旬时,夏华坐船去了一趟也属于他治下的澳门即濠镜。 濠镜由一个半岛即澳门半岛和两个小岛即氹仔岛、路环岛组成,后世的澳门很小,面积只有30多平方公里,此时的澳门更小,只有10多平方公里,因为后世的澳门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填海造地而来的。在葡萄牙人到来前,澳门原居民很少,因为这里地方小、耕地稀缺、物产不丰富,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并不容易,在葡萄牙人到来后,这里的人烟人气渐渐增加,葡萄牙人数量缓慢增长,他们带来了海外货物和商业活动,吸引了澳门外地人来澳门工作、暂住或定居,不过,澳门毕竟是弹丸之地,此时人口总数也不过近千,葡萄牙人数百。在华葡萄牙人基本上都在澳门,因为明政府一般不允许他们进入内地。 在利玛窦的引见下,夏华见到了他的上级、天主教东方传教事务总负责人范礼安,他是继圣方济各?沙勿略后第二位对天主教在华传播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范礼安不光负责在华传教,同时还负责在印度、倭国等地传教,但他的工作重点还是华夏。范礼安跟利玛窦一样,都是意大利人,他为人慈和,对华夏充满尊敬和热爱,高度称赞华夏“历史悠久、文化崇高、幅员广大、物产丰富、人民温文有礼”,是位“国际友好人士”。 跟利玛窦一样,范礼安对夏华允许和支持他们在华传教深感欣喜、激动、期待。范礼安意识得到,夏华虽然目前官级不高,但能量却相当大,有他的支持,他们的传教事业就不会再局限于濠镜这个弹丸之地,起码能开拓到新安县,继而一步一步地扩大到广东省别地乃至华夏南方,更重要的是,夏华是万历帝的妹夫,有他牵线搭桥的话,他们见到万历帝的机会就不再渺茫了,而是希望大增。 在跟范礼安的交谈中,夏华重申了他的态度:他允许和支持范礼安、利玛窦等人在华夏合法传教,并且会为他们制造见到万历帝的机会,但范礼安、利玛窦等人必须帮他推动华夏自然科学水平得到提升,还要从欧洲联系、号召、安排更多学者人才来到华夏。 范礼安喜出望外地满口答应,他当即表示立刻就给已经回国的罗明坚神父写信让他安排更多学者型传教士来到华夏。 罗明坚也是一位意大利传教士、范礼安的另一位部下、利玛窦的好友。在利玛窦来华前,他的工作就是由罗明坚负责的,正是罗明坚向范礼安举荐了利玛窦,也是罗明坚陪同利玛窦进入华夏内地在肇庆建立了第一个传教驻地,不过,他已在去年离开华夏回国,但他在欧洲并未脱离在华传教事业,而是积极奔走游说欧洲各国与明国建立外交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中欧交流发展。 罗明坚同样是一位才华洋溢的学者,主要从事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在澳门两年多期间,毅力非凡且天赋极高的他学会了一万五千多个汉字,随后便能阅读汉语书籍、使用汉语写作,在掌握和精通汉语后,他把大批的华夏典籍翻译成了欧洲语言,被后世誉为“西方汉学之父”。 范礼安和夏华谈得非常愉快,双方各得所需。临走前,夏华赠送了一千两银子给范礼安,让他用于改善澳门传教士们的生活、修建教堂、在华传教事业等。范礼安感激不已,向夏华连连致谢,再次保证他定会做到他承诺夏华的事。 为确保澳门的安全和稳定,夏华让杨文调派了二三百名官兵长期驻扎在澳门。华夏军队在澳门是有驻军权的,因为澳门只是明政府租借给葡萄牙人的,绝不是割让,葡萄牙人每年都要向明政府支付租金。 所有人都忙碌起来,各有各的事,夏华整天在新安县境内东奔西跑,朱尧姬要么陪夏华到处跑,要么在新安县境内到处游山玩水,戚金和刘时俊都加入了杨家军,秦良玉也加入了杨家军,杨江是夏华的第一助手,他的官职跟夏华的兼任官职一样,也是新安市舶司副提举,但新安还未正式开阜建港,所以他现在没有官职在身,相当于夏华的师爷幕僚,徐光启一边备考一边拜利玛窦为师学习西方的现代科学知识,同时对天主教也产生了兴趣,赵士祯负责把从宁波迁来的火器研发局转到大屿山岛腹地并根据夏华的指示着手创建一座兵工厂。 唐仁槟、简熙佳、王崧、栾树文、史继泽、张纪虎都被夏华安排进了杨家军,因为夏华告诉他们,当他的保镖护卫虽能衣食无忧,但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男儿不该为人看家守院,应该或苦读诗书、金榜题名,或投身军旅、杀敌建功。唐仁槟六人都对夏华的苦心安排深为感动,欣然服从地加入了杨家军。 夏华在新安县很忙,大海对岸的东瀛三岛上,丰臣秀吉也很忙。这一年,丰臣秀吉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倭国最后一个不臣服于他的较大的势力北条氏,最终,丰臣秀吉毫无悬念地大获全胜,北条氏投降,至此,丰臣秀吉完成了织田信长功亏一篑的倭国有史以来首次统一,倭国境内虽然还有一些反对他的势力,但都对他不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丰臣家江山基业奠定。 不过,丰臣秀吉虽然完成了倭国统一大业,但他的江山并非固若金汤,存在着很多隐患,比如,他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式上的,而非真正的中-央-集-权,他有点类似于后世民国时期“统一”华夏的蒋某人,全国到处都是割据一方的军阀,蒋某人只是实力最强以及拥有**正统名分的一个,从而把全国结成一个“军阀联盟”,他这个国家元首在本质上只是“军阀联盟的盟主”,全国的军队并不都在他的手里。丰臣秀吉也是如此,在他完成统一的倭国境内仍有很多大名拥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军队,比如德川家康,实力最强,但他在名义上臣服于丰臣秀吉,让心知肚明他是个隐患的丰臣秀吉没借口打他,只得默认他一天天地坐大。 另外,丰臣秀吉统一了倭国,在多年的战争里,他麾下一大批将领立下了功劳,他必须在完成大业后好好地封赏这些有功之臣,世上什么东西最值钱?当然是土地。丰臣秀吉麾下功臣们都跟丰臣秀吉要封地作为奖赏,然而,倭国就这么点大,土地就这么点多,丰臣秀吉拿不出足够多的土地分封给他的麾下功臣们,这就导致不少功臣对他心生不满,功臣们之间也因封地奖赏厚薄不一而渐生各种龃龉矛盾。 该怎么办呢?丰臣秀吉把目光投向了倭国之外,因为倭国的土地是有限的,倭国之外的土地却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