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第380节 另一种高丽人

   原先历史上李如松在碧蹄馆之战后遭到不少批评,很多人认为他骄傲轻敌、急功近利、孤军冒进,以致于让明军吃了这么一个不小的亏,平心而论,这话不完全冤枉他,此战前的李如松确实对倭军产生了轻视之心,在开赴高丽前,他刚在西北平定了哱拜之乱,风头正盛,在开赴高丽后,首战即收复平壤城、大败小西行长,黄州城、海州城、开城等地的倭军纷纷不战而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避免地有点轻敌,这是人之常情。    李如松试图一举突袭收复汉城,也有争抢功劳的心理在里面。平壤之战是一场攻城战,承担主力的是南军步兵,大部分功劳自然在南军头上,李如松的辽东铁骑在此战中没有得到太多的杀敌立功机会,那么,从平壤长途奔袭收复汉城便是辽东铁骑大显身手的立功机会了。    如果认为李如松既骄傲轻敌又急功近利,那就太低估这位名将了,他之所以想要速战速决地收复汉城,最大的原因还是明军后勤补给不济。进入高丽的明军所需的粮草物资兵器军械辎重都靠从本土运来,成本太大、耗时太久,使得高丽战场上的明军既战斗力受到很大限制又后劲不足,难以跟倭军慢慢地耗下去,“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如果明军能挟平壤大捷之威一鼓作气地拿下汉城,自然是再好不过的。趁着明军后劲枯竭前取得最大化的战果,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定。碧蹄馆之战没有获胜正是因为粮草不足,后方大军上不去。    碧蹄馆之战后,李如松不再像先前那样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变得谨慎甚至保守起来,他绝不是被倭军打怕了,而是两个原因,一是参加碧蹄馆之战的明军大部分是他李家的家丁,都是他李家用巨资重金打造的、身经百战的精锐老兵,虽然只折损了一二千,但也足以让他痛心疾首,这种家丁精兵,一个的培养成本和战斗力顶得上五个甚至十个普通士卒,一下子折损一二千,是李家的重大损失;    第二个原因还是明军的后勤补给问题。高丽是不能给明军提供物资物力的,倭军疯狂掠夺和破坏,导致高丽的农业和经济近乎破产,高丽史料记载道“四山焚尽,寸草不遗”“倭寇前后所经之地,焚荡之酷、杀掠之惨,非他贼可比”,于是,明军无法就地获得粮草物资,后勤补给无法满足前线需要。另外,当时倭军第二军团加藤清正部还在咸镜道内活动,该股倭军位于明军侧翼,对明军后方的平安道、黄海道等收复区造成很大的威胁。基于以上几点,李如松只能谨慎保守起来。    还十分值得一提的是,李如松本人是亲自参加了碧蹄馆之战的,此战中,他面对六七倍于己方的倭军,没有任何惊慌失措,而是镇定自若、正确指挥、身先士卒,尽显名将本色。    碧蹄馆之战在后世被视为明倭高丽战争的转折点,经过这一仗,明军后劲耗尽,实在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所向无敌的势头受到阻遏,倭军则再次被深深地震慑到了,从此不敢再对明军采取主动的军事行动,并基本上放弃了“打完高丽打明国”这个他们此时已经意识到纯属痴人说梦、完全绝无可能实现的战争计划,只想着保住他们在高丽南方的占领区,接下来,明廷方面认为光靠军事手段打赢倭国的成本实在太高,加上明廷也无意征服和消灭倭国,只要倭国认输服软就行了,倭国方面刻骨铭心地认识到明国是个比他们预想中的强大很多很多倍的可怕对手,己方根本没希望在战场上打败明国,所以双方展开了外交议和谈判。    然而,因为夏华,明军此时的后勤补给仍然十分有力,在战前囤积和运到辽东的粮草物资还有一大半,不算辽西走廊那条“挤牙膏”的陆上运输线,海上有明军船队夜以继日地从本土内地把粮草物资运到高丽,使得明军此时后劲充足,完全还能再打几场大规模的战役。    既如此,夏华和李如松完全能把原先历史上包括碧蹄馆之战在内的整场明倭汉城之战打得更好、更出色、战果更大更辉煌。    夜色如墨,平壤,李昖的临时行宫。    书房里,李昖正在宵衣旰食、精神抖擞地批阅着公文。    “殿下最近真是龙精虎猛,跟二十岁的年轻人似的。”金玉华端着一杯参茶走过来笑道。    李昖有点得意地道:“那是!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过去半年,寡人终日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做什么事都没有劲头,如今,天朝已经出兵了,天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平壤、开城、平安道、咸镜道、黄海道都被收复了,汉城和另外五道也快了,如此,寡人还有什么可虑的?”    金玉华附和道:“那是,区区倭寇,怎么会是天朝大军的对手?高丽必然会在殿下手里得到中兴。”    李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他脸上的得意神色慢慢地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愠怒和气恼。    金玉华察言观色能力出众,立刻发现了这一点,问道:“殿下怎么了?还有何烦心事?”    李昖哼了一声:“左议政尹斗寿等几个老家伙最近给寡人上了好几道奏章,拐弯抹角地抨击寡人对天朝过于‘卑躬屈膝’,特别是天朝皇帝提出的那六项要求,寡人认为非常合理,对高丽是只有益而无害,他们却呼天抢地、捶胸顿足,说什么天朝皇帝‘包藏祸心’,意图把我高丽变成明国一省,真是岂有此理!二百年来,天朝对我高丽恩重如山,此次倭寇入侵,天朝对我高丽更是有再造之恩,他们说的这些话分明就是对天朝皇帝的大不敬!太不像话了!我高丽乃礼仪之邦,向来知恩图报,岂是东瀛那种恩将仇报的禽兽之国?若非家丑不可外扬,加上那几个老家伙的话要是传到天朝皇帝耳朵里,引来天怒雷霆,寡人非要严惩他们不可!”    话说北宋时,西北李元昊反叛宋朝建立西夏,他励精图治以提升西夏国力,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命人创造了西夏文,让西夏国、西夏人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别国的,创造和拥有自己的文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民族从此在文化上有了独立性,其民族自尊心、民族凝聚力、民族认可感都会得到飞跃性的提升。    高丽与西夏类似,原本也没有自己的文字,但第四代高丽王李裪下令创造了韩语文字,虽然由于高丽对华夏的高度依赖而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但此举无疑初步地刺激了高丽人的民族独立意识。    尹斗寿等人就是“民族自尊心很强的高丽人”,他们多多少少地抵触高丽对明朝的高度依赖,他们希望维持高丽的主权独立,不希望高丽对明朝“低三下四”,不要给明朝当弟弟甚至当儿子。从华夏人的角度出发,尹斗寿等人是典型的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不听话时振振有词“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有我的自尊、人格和思想,你们就算是我的父母也没有权力管我,我要追求独立”,要钱时还是振振有词“你们可是我的父母,怎么能不给我钱花”。    一方面心安理得地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从华夏获得好处,一方面又吵吵嚷嚷着要求维持主权独立、维护国格尊严,请问,脸呢?    原先历史上,明朝出兵抗倭援高没跟高丽索取报酬,完全就是国际活雷锋,尽管如此,尹斗寿等人还是十分排斥,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地对明朝存在警惕防备心,眼下,因为夏华,万历帝对高丽可没有客气,向李昖和高丽朝廷开出了六项要求:    第一,战后高丽要允许明军在高丽境内重要地区驻兵;    第二,战后高丽要把济州岛租借给明朝;    第三,战后高丽要全国普及汉语官话;    第四,战后高丽必须明文规定永远只使用明朝的货币,不自行发行货币;    第五,战后高丽要把咸镜道北部地区租借给明朝;    第六,战争期间,高丽军队要服从明军指挥。    对这六项要求,李昖和柳成龙等大多高丽高层没有意见,很爽快地答应了,尹斗寿等一些高丽高层则是炸开了锅,个个痛哭流涕、痛心疾首、痛不欲生,尹斗寿在他写给李昖的奏章里声泪俱下地指出“明朝看似对我高丽雪中送炭,实则趁火打劫,明朝皇帝用心险恶地图谋通过此战将我高丽彻底控制”“此后,我高丽必会国将不国,看似还是独立一国,实则只是明朝一省”“明朝要求我高丽人人都说汉话,此举乃绝我高丽文种,世宗(李裪)在天之灵必将痛断肝肠”“所谓租借,就是变相的割地”。    李昖看完后勃然大怒,他厉声痛斥尹斗寿“对天朝忘恩负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又道“大明和高丽犹如父子,即便高丽并入大明,又如何?寡人当大明皇帝委任的巡抚也是心甘情愿”。要不是怕事情闹大了、让明朝那边知道自家这边居然存在“如此大逆不道之徒”继而牵连自己,李昖早就严惩了尹斗寿。    尹斗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苦劝李昖:我们高丽人其实可以不用那么依赖明朝的,就说眼下这场战争,我们高丽人其实也很能打的,哪怕没有明朝的援助并且还是居心不良的援助,我们也能打赢,你看李舜臣、李尧臣在海上和陆上打得多好啊,前期之所以打败,只是因为一来武备废弛,二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如今,我们高丽军正在越战越强,完全能独力对战倭军,殿下您要对我们自家人有信心,不信的话,您可以下令我们高丽军单独打一场试试看。    李昖被尹斗寿吵得心烦意乱,索性把他打发去开城慰问劳军去了,“让他亲眼看看天朝大军的武威,不要再说夜郎自大的蠢话”。    听完李昖的讲述,金玉华心里暗忖道:“这可是一个重要的内幕,得尽快报告给夏大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