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 真真正正的无价之宝(1)
五月底,绘秋、绽冬、杨氏、杨青、丹儿、萍儿被唐仁槟和简熙佳顺利地接到了京城——唐仁槟和简熙佳一路骑马和坐船,绘秋等人一路坐船,所以赶路速度比夏华进京赶考时快得多——同时,他在考上贡士和状元后两次写给于先生、秦夫子、刘三才先生、朱知府的报喜信和感谢信也得到了这四位的回信,四位都对他有授业指点之恩的先生都大加夸赞了他并叮嘱他“官场险恶,一定要懂得应变自保”“不要忘了读书的初心,要好好地为国家出力”。 跟唐仁槟、简熙佳、绘秋等人一起来京的还有一人,正是夏星河。去年九月份,夏华安排夏星河率领几批精干人手分头前往菲律宾、越南等地搜寻番薯、马铃薯的种苗以及各种华夏此时没有的海外农作物种苗,转眼间,差不多九个月过去了。 “哇,瞧你这又黑又瘦的样子,哪里还像华夏人,都像南洋土人了。”夏华在把夏星河迎入书房里后笑着打趣道。 夏星河仰天长叹:“没办法啊,又是翻山越岭又是漂洋过海,整天风吹日晒、风餐露宿,能不折腾得脱相变形么?” 夏华知道夏星河特地来京见他肯定是有了什么重大收获,他迫不及待地问道:“有什么收获吗?” 夏星河立刻露出炽热亢奋的表情:“大有收获!”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随身携带的一个一看就应该是装着明珠美玉的锦盒,里面却只是一片平平无奇、干瘪枯萎的某种植物的叶子。 “这是…”夏华感到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动,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浑身忍不住轻轻颤抖。 “番薯的叶子!”夏星河两眼射出两道堪比一百瓦电灯泡的炯炯精光,“公玉兄,这是番薯的叶子!”说着,他眼中已经热泪盈眶。 夏华怀着庄严、肃穆、激动至极的心情接过这个锦盒,以朝圣般的心态凝视着里面的这片番薯叶子,他知道,这是真真正正的无价之宝,顶得上一百座金山,因为它能让无数人吃饱饭,能让华夏大地多养活上亿人口。 “赶紧说说吧!”夏华犹如对待刚出生的亲儿子般轻手轻脚地把锦盒放下,端了一杯茶递给夏星河。 夏星河喝了口茶,开始娓娓道来: “公玉兄你说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把番薯和马铃薯引入我华夏,这两种东西在吕宋可能存在,在安南也可能存在,我拿了你和欣荣兄给我的银子后立刻出发了,带上一批从欣荣兄老家招募的精壮好汉,兵分两路,一路坐船前往安南,一路坐船前往吕宋,我本人去了吕宋。正如公玉兄你说的,吕宋虽在我华夏家门口,却被从万-里之外乘船而来的西班牙人占领了,当地到处都是黄发红毛绿眼睛的西班牙人,也有不少华夏人,大部分是福建人,他们在老家生活艰辛,所以被迫背井离乡前往海外碰碰运气。公玉兄你知道的,福建省虽然是沿海省份,但境内几乎遍地是山,山多得跟贵州省差不多,这么大一个省,总人口却只有一百七十多万,就是因为山多地少,粮食产量太低,养不起太多的人。 在异国他乡,来自同一地方的人自然会聚集在一起,我们很快就跟当地的华夏人打成一片,经过四处暗中打听,我们惊奇地找到一个人,此人名叫陈振龙,年近半百,福建福州长乐县人氏,二十岁不到就考中了秀才,但接下来的乡试却屡试不中,蹉跎十多年,对科举彻底死心的他弃文从商,跟随几个同乡前往吕宋经商,常年来往于福建和吕宋之间,在吕宋,他见到了西班牙人从美洲引入当地的番薯,此物让他大吃一惊,因为此物块根果实大如拳头、皮色朱红、肉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用、喜温怕冷不耐寒、耐旱耐瘠易种、即便是土壤贫瘠的山地也可大规模地广泛种植,并且产量极高,一亩水稻小麦不过产粮三五百斤,但一亩番薯却能产粮二三千斤甚至四千斤,是水稻小麦的好几倍! 陈先生虽然不是官宦权贵,只是一个老秀才、小人物,但他同样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他想起老家福建乃至整个华夏无数人食不果腹、吃不饱饭的苦楚,所以打算把番薯种苗带回华夏,但此事极难,因为西班牙人严防死守外国人从吕宋把番薯种苗偷取带走。陈先生已经试过好几次了,每次在通过西班牙人的海港检查站时都被搜查出来,每次都被罚款一大笔钱,不但导致他辛辛苦苦经商多年的积蓄尽数付诸东流,他本人还被西班牙人警告,再敢这么做,一旦抓到,立即处死。 就在陈先生一筹莫展时,我们找到了他,有了我们提供的大笔银子,事情就好办多了,同时,我记得公玉兄你提醒过我,番薯种植不一定需要种苗,番薯的藤蔓枝叶也可以,于是,我们先花重金贿赂了当地人和海港检查站的几个西班牙军人,然后弄了几段番薯藤编成绳索放在缆绳里鱼目混珠,这一招大获成功!我们成功地通过了西班牙人的检查,把番薯藤带上商船离开了吕宋!在商船开远后,我们立刻把那几段番薯藤松解开,小心翼翼地种植进船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大花盆的泥土里,派人日夜不停、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们,竭尽全力地呵护它们生长,上苍保佑,一棵都没枯死,全部生长成活了!只有一棵掉了一片叶子,就是这片,我特地拿来给公玉兄你看。那几棵番薯种苗目前一半被送去荷庐农庄,一半被送去了乌罗州,专人守护展开全面的实验种植,华夏的第一片番薯田过不了多久后就会被我们种植出来了!” 夏华会心地放声而笑:“干得好!干得好!你们此举是不折不扣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德无量!功德无量!”他心潮澎湃,“好啊,我华夏终于有番薯了!这下子可以让更多的人吃饱饭,华夏大地能养活更多的人了!” 夏星河想起了一件事,补充道:“在这件大事中出了大力的除了陈先生,还有一个海盗。” “海盗?”夏华惊奇道,“谁啊?” 夏星河道:“此人名叫欧阳四海,是林阿凤的部下。” 明朝中期因为中外海上贸易扩大和明政府不正确的禁海政策,导致华夏东南海域海盗倭寇猖獗,涌现出不少具有传奇色彩的豪杰人物,比如林阿凤。 林阿凤是广东潮州人,十九岁加入海盗并迅速打拼出自己的海盗事业,他以澎湖列岛为基地,纵横华夏东南海域,既抢劫也跟中外海商做生意,鼎盛时拥有战船和商船三百多艘、人员四万余,后来,随着明政府逐渐荡平华夏东南的倭寇,他在华夏海域内难以活动,于是于万历二年扬帆前往吕宋跟西班牙人抢地盘,一度得手,在吕宋占领了不少地盘,还攻克了吕宋首府马尼拉,但最终在西班牙军和明军的前后夹击下支撑不住,被迫撤离吕宋,再后来,他屡遭重挫,不少部下被明政府招降,因此而心灰意冷,自知投降或逃回华夏都是死路一条的他带着部分剩余部下逃往外洋,可能去了大南洋(印度洋),也可能去了大东洋(太平洋),从此不知所踪。 不过,林阿凤在逃往外洋时,有部分剩余部下不愿意同往,留在了华夏南海,为首者便是他的义子欧阳四海。欧阳四海年纪不大,但武功高强、骁勇善战、威望很高并且对华夏南海等海域的航道、水文、气象等情况了如指掌,堪称航海专家。林阿凤逃往外洋后,欧阳四海带着十多艘战船商船和数百人继续在南海从事海上打劫,也跟中外海商做生意,他头脑灵活聪明,短短几年就打拼出自己的海盗事业,并且很懂得“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道理,并不过度地扩张势力,手下战船商船和人员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加上他对南海非常熟悉,所以明军水师和西班牙人多次围剿他都徒劳无功,明国东南的官商们称他“南海瘟神”,西班牙人称他“海上幽灵”,因为他的船队神出鬼没,在大海上总是来无影去无踪。 夏星河、陈振龙等人的商船在急急忙忙地驶离吕宋后于南海上遇到台风巨浪,船即将沉没,关键时候,欧阳四海的战船出现在他们附近,救了他们,顺便抢走了他们所有的财物,夏星河眼见商船沉没,短期内已回国无望,便抱着那几盆番薯种苗向欧阳四海苦苦哀求一定要把此物送回华夏,欧阳四海不解夏星河为何这么重视“这几盆杂草”。听完夏星河的解释和夏星河等人的经历、他们千辛万苦地从吕宋往华夏引入番薯的目的后,欧阳四海大为感动,不但释放了他们、归还了他们所有的财物,还特地调拨一艘最坚固的快船把他们送回了华夏。 “没有这个欧阳四海相助,我们就回不来了,此刻都已经葬身鱼腹。”夏星河十分感慨。 夏华点点头:“这个欧阳四海还算‘盗亦有道’。” 夏星河也点点头:“嗯,他虽然是杀人越货的海盗,但也有一套原则,遇到华夏商船时,他只要钱不要命,抢完后还会留下一些食物淡水,遇到外国商船时,他抢完后一律杀人灭口。” 夏华笑道:“听起来,他对本国人还是怀有同胞之情的,那他为什么不向朝廷投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