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一脸茫然,他不明白朱权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他又把刚才的话想了一遍,似乎没有说错什么? “十七叔,你这是什么意思?”朱允熥一脸好奇地问道。 朱权没有着急回答朱允熥的话,他把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然后长长吐出一口气才慢悠悠地说道,“允熥,你以为大明没人想过这些吗? 虽然父皇不鼓励经商,但是对边境商贸还是很关心的,可是为何到现在边贸一直不温不火吗? 另外,你看大明九边不止我和你十四叔两个藩王,为什么没人做你说的这件事,是没想到吗? 都不是! 大明和鞑靼之间可谓是世仇,彼此之间可谓是血海深凑,不动刀子已经不错了,更别谈做生意了。 民间就更不用说了,普通商户进草原贸易,和羊入虎口没什么区别,大多数冒险进入草原的商户,都被那些鞑靼人个抢了,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所以朝廷才会在九边开办互市,这样就算是交易出现什么问题,周边的卫所也能第一时间进行救援。 除此之外,就算是你和这些鞑靼人做生意,可牛羊运往中原甚至更远的地方,成本也非常高,除了路上各种税赋,还有就是牛羊的损耗。 以往,一百头牛羊能运到河南、山东路上就要损耗掉一半,更不要说往直隶江浙运输了。就算是那些勉强运到河南山东的牛羊,也已经瘦骨嶙峋了。 要么再花费时间和钱财养肥了,要么就只能低价处理掉,这样商户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而近处的北平、山西、陕西、甘肃这些地方的百姓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牛羊,就算你弄出来商行,可你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再者,就算是那些游牧部,他们也不能常年出售牛羊,毕竟牛羊不是粮食,一年就能出栏售卖,你不能保证稳定供货,你的商行也维持不下去。” “是啊允熥,咱知道你是一片好心,可这些事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成的。”朱植也在边上说道。 说实话,他对朱允熥还是很钦佩的,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侄子,不仅有大哥朱标的样子,还能弄出这些火铳火炮,还要那个叫地雷的东西。 而且,这小子在河南赈灾,在宁波剿匪,都表现出不俗的手段,根本不像是之前他们印象里,那个唯唯诺诺的老实孩子。 之前也许是因为自己那个大侄子朱雄渶太优秀,或者是这孩子不想参与什么皇权争斗,才一直这么低调。 不管怎么说,朱植对朱允熥非常认可,所以才会跟着朱权一起劝阻朱允熥,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两位叔叔你们先别着急,听我说说你们再下定论。”朱允熥听完之后,心中也是一阵感动,他能听出来,这俩人是真的关心他,才会说这番话的。 而且他也承认,朱权的话非常有道理,如果自己不是带着几百年的经验过来,根本不会做出这种决定,华夏从来不缺少人才,如果他们有解决的办法,也不会一直和鞑靼人打下去。 “想必十七叔已经和十四叔说了,朵颜三卫的改土归流只是一个尝试,一旦成功,皇爷爷就会逐步在大明周边推行。 到时候,大明将不会再被边疆的游牧山林部落问题困扰,他们也将变成和中原百姓一样,成为大明最忠实的百姓。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威压,要让他们知道,老老实实跟着大明就好,不然大明随时可以收拾他们。 然后就是要让他们能活下去,起码比他们现在要活的好,咱们现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现在的辽东,朵颜三卫已经全部归顺,朵颜部大体已经完成整顿,剩下的泰宁部和富余部也不会太费劲,而且他们的归顺是被大明打服的。 将朵颜三卫拆分整顿,让他们不能形成一股力量,保证他们不会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集结出几万乃至几十万大军威胁大明。 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知道,跟着大明他们就能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 所以我才会用战利品的名义,把朵颜部的牛羊、牧场全都收缴了,然后把这些牧场和牛羊划分成小块,分发给那些普通的牧民。 二位叔叔知道,那些牧民平日里放牧,战时上马就能弯弓射箭,我们很难区分限制他们,而且在此之前,他们中绝大多数牧民是没有牛羊的。 放牧的牧场,也是跟着部落首领,逐水草而居漂泊不定,这里边有牧草因为季节变化和草场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千百年来,在草原上生活的部落,一直都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相互吞并,如果不聚集在一起,就算他们能勉强生存下来,也会被大大小小的部落吞并,甚至杀死之后拿走他们的牛羊。 现在我们给他们足够的牛羊和牧场,我还让人教导他们如何合理规划牧场,进行轮流放牧,而且他们的牧场也是按照他们以往逐水草的习惯划分的。 不过,因为现在辽东汉人也好,这些部族也罢,很难做到将他们彻底分化,所以我只是尽量把他们分开,然后形成一个个新的群落。 每个群落都会有一个汉人官员进行管理,他的佐二官则由原本的部落首领充任,这样既可以解决那些部落首领官职的问题,也能最大程度快速完成归化这些牧民。 这样就算那些部落首领对我们的策略不满,也抵不住那些普通牧民的支持,因为他们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牛羊牧场。 而且,这些牧场都是朝廷的,牧民只有使用权,这个使用权是可以让他们的子孙继承的,但是他们不能买卖牧场,这样,就算是那些部落首领不甘心,想要收购牧民手里的牧场,也根本不可能。 那些得到好处的牧民,就会发自真心地拥戴大明,就算那些首领想要造反,也没人愿意跟着他们。 最后,就是利益捆绑。现在那些牧民有了牛羊和牧场,会从心底感激大明,可时间一长,他们发现,自己除了牛羊之外,粮食、盐巴、布匹、铁器等物资还是不够用。 那咱们的商行就有用武之地了,这些商行会从他们从他们手里收购牛羊、皮革还有羊毛,然后把他们需要的生活物资出售给他们。 几年下来,这些牧民就和大明彻底融为一体,我们不仅不用担心九边的安危,还能把大明的边界向外推移出去。 而这些牧民是天生的战士,到时候就算有人相对大明不利,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跳出来保护大明,这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草原上的部族能过上好日子,大明也得到了一大批优秀的战士保卫疆土。 另外,有了这些牧民,大明军队将不再会有缺少战马的风险,他们就是大明最好的养马之地,这样北平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这些布政使司,就不用在耗费精力养马了。” 朱植和朱权听着朱允熥侃侃而谈,他们都有点听傻了,他们没想到,朱允熥竟然下了这么大一盘棋。 朱允熥这法子要是成功了,就相当于把原本对大明威胁最大的草原游牧民族,转化成了大明最忠诚的战士,这无异于是开疆拓土的大功绩。 而且,一旦成功,大明就不会再有缺马的风险,要知道,大明为了维持军队的战力,在九边这些布政使司颁布了马政,就是让这些地方的老百姓给大明军队养马,还是战马! 洪武十年,朱元璋就在原本北方的基础上增置涂阳、仪真等五处牧监,在黄河以南的地方设置牧监,可见大明为了维持军队的战力付出的代价。 洪武二十三年,朝廷朝清点全国兵马时,共有官兵一百二十余万人,而战马只有区区四万五千匹!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对北方用兵越来越少的原因,草原作战,没有战马,让让步兵在茫茫草原上和骑兵对战,先不说能不能找到,就算找到了,野战之下步兵即便是占据数量优势,也很难取胜。 这就是为什么蓝玉被誉为大明当代战神的原因,他用数量不多的骑兵出征漠北,还能取得这样的大胜,足以说明他领兵作战的能力强大了。 至于后来朱老四五征漠北,那完全是不计成本,在全国推行马政,还有蓝玉北征那些的河套养马之地,大大缓解了大明缺马的状况。 朱允熥还有一点没说,大明强大起来之后,可以用这个办法继续收服周边的部落,这样大明几乎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就能慢慢开疆拓土。 估计这些东西都是老头子教给他的,不然,就算朱允熥以前是藏拙,也不能如此高屋建瓴。 这倒是他们误会了,这些话在朱允熥离京之前和朱元璋说的时候,朱元璋的表情并不比他们俩强多少。 他没想到,朱允熥弄出来的这个改土归流,不仅仅是为了消弭北元残部对大明的威胁,还能将这些威胁彻底转化成大明的优势。